载货摩托车的双驱后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143阅读:1400来源:国知局
载货摩托车的双驱后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三轮摩托车的后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货摩托车的双驱后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正三轮摩托车由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构成三点支撑结构,其两个后轮是安装在一个后桥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后桥,经后桥齿轮箱的差速器分配给左、右半轴,带动两后轮旋转驱动三轮车行驶。由于这种正三轮摩托车的售价比汽车低,深受山区和农村的用户喜爱,被广泛地用于载货的运输工具。但是因山区和农村的道路往往山路和泥地较多,路况较差,如仅仅依靠两个后轮作为支撑,驱动三轮车行驶,常常在路况较差的路段行驶出现后轮打滑现象,给用户带来不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三轮车制造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载货摩托车的双驱后桥装置。它通过改进后桥结构,使该后桥能够在向左、右后轮传递动力的同时,还能向与之并排的第二驱动后桥同步输出动力,能够实现将正三轮摩托车的驱动后桥设置为两个,由此增加支撑和驱动轮数量,通过两个驱动后桥驱动载货摩托车行驶,既能提高摩托车的承载力,又能使后轮驱动更加稳健,有效防止后轮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载货摩托车的双驱后桥装置,包括桥壳,所述桥壳左右两边的桥管中分别设有半轴,左、右半轴分别与位于桥壳齿轮箱中的差速器的左、右锥齿轮周向固定连接,左、右锥齿轮与差速器的两行星齿轮啮合,两行星齿轮通过行星轴支撑于差速器的旋转行星架中,旋转行星架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桥壳齿轮箱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前轴承座,一输入齿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前轴承座中,输入齿轮轴的角齿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啮合,所述桥壳齿轮箱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后轴承座,一输出齿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后轴承座中,输出齿轮轴的角齿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啮合,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角齿和输出齿轮轴的角齿的模数、齿数相同,形成同时向左、右半轴和第二驱动后桥传递转动力矩的双驱后桥。

所述前轴承座设置对称的差速器支撑座,其中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旋转行星架,另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盆角齿轮。

所述后轴承座设置对称的差速器支撑座,其中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旋转行星架,另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盆角齿轮。

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伸端轴定位周向固定连接一输入法兰盘。

所述输出齿轮轴的外伸端轴定位周向固定连接一输出法兰盘。

所述输入齿轮轴通过多个轴承支撑于前轴承座中,其中与输入齿轮轴的角齿相邻的轴承采用调心滚子轴承,所述输入齿轮轴与前轴承座之间设有油封。

所述输出齿轮轴通过多个轴承支撑于后轴承座中,其中与输出齿轮轴的角齿相邻的轴承采用调心滚子轴承,所述输出齿轮轴与后轴承座之间设有油封。

所述左、右半轴分别与差速器的左、右锥齿轮通过花键配合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在后桥桥壳齿轮箱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前轴承座,一输入齿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前轴承座中,输入齿轮轴的角齿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啮合,所述桥壳齿轮箱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后轴承座,一输出齿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后轴承座中,输出齿轮轴的角齿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啮合,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角齿和输出齿轮轴的角齿的模数、齿数相同,形成同时向左、右半轴和第二驱动后桥传递转动力矩的双驱后桥。这种结构能够使发动机的动力从输入齿轮轴传递给差速器的盆角齿轮,通过盆角齿轮带动差速器的旋转行星架旋转,并将转动力矩传递给后桥的左、右半轴,驱动左、右后轮转动,同时,差速器的盆角齿轮还将转动力矩一并传递给输出齿轮轴输出,由此可以在该双驱后桥的后面,再并排设置一第二驱动后桥,只要第二驱动后桥的输入齿轮轴的角齿模数、齿数和差速器的盆角齿轮模数、齿数,与该双驱后桥的相同,就能实现在正三轮摩托车设置两个驱动后桥,由此增加后轮的数量,将正三轮摩托车改进为具有两个驱动后桥同步驱动的载货摩托车。

所述前轴承座设置对称的差速器支撑座,其中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旋转行星架,另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盆角齿轮;或者,所述后轴承座设置对称的差速器支撑座,其中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旋转行星架,另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盆角齿轮。这样两种方式都能实现后桥的装配,有利于方便双驱后桥的装配设计。

所述输入齿轮轴的外伸端轴定位周向固定连接一输入法兰盘,有利于将输入法兰盘与传递发动机动力的传动轴通过法兰连接固定,便于两轴之间的连接装配。

所述输出齿轮轴的外伸端轴定位周向固定连接一输出法兰盘,有利于将输出法兰盘与第二驱动后桥的输入齿轮轴通过法兰连接固定,便于两轴之间的连接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双驱后桥装置结构,解决了现有正三轮摩托车只有一个驱动后桥的不足,能够实现将正三轮摩托车的驱动后桥并排设置为两个,以增加驱动后轮数量,通过本双驱后桥向第二驱动后桥传递转动力矩,又两个驱动后桥驱动载货摩托车行驶,从而提高摩托车的承载力,使后轮驱动更加稳健,有效防止后轮打滑。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桥的齿轮箱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载货摩托车的双驱后桥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桥壳1,该桥壳1的齿轮箱2(即通常所说的“牙包”)前、后都设有为安装差速器让位的开口。所述桥壳1左右两边的桥管中分别设有半轴,左半轴3与桥壳齿轮箱2中的差速器的左锥齿轮4周向固定连接,右半轴5与位于桥壳齿轮箱2中的差速器的右锥齿轮6周向固定连接。为便于装配,所述左半轴3与差速器的左锥齿轮4,右半轴5与差速器的右锥齿轮6周向固定连接以花键配合方式为佳;当然也不排除采用键槽配合方式周向固定。所述左锥齿轮4、右锥齿轮6与差速器的两行星齿轮7啮合,两行星齿轮7通过行星轴8支撑于差速器的旋转行星架9中,旋转行星架9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10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是将盆角齿轮10通过多个螺钉与旋转行星架9紧固连接。所述桥壳齿轮箱2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前轴承座11,一输入齿轮轴12通过轴承支撑于前轴承座11中,输入齿轮轴12的角齿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10啮合。为保证输入齿轮轴装配的同轴度,所述输入齿轮轴12通过多个轴承支撑于前轴承座11中,本实施例采用三个轴承,其中与输入齿轮轴12的角齿相邻的轴承采用调心滚子轴承13,所述输入齿轮轴12与前轴承座11之间设有油封14。所述桥壳齿轮箱2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后轴承座15,一输出齿轮轴16通过轴承支撑于后轴承座15中,输出齿轮轴16的角齿与差速器的盆角齿轮10啮合。为保证输出齿轮轴装配的同轴度,所述输出齿轮轴16通过多个轴承支撑于后轴承座15中,本实施例采用三个轴承,其中与输出齿轮轴16的角齿相邻的轴承采用调心滚子轴承17,所述输出齿轮轴16与后轴承座15之间设有油封18。所述输入齿轮轴12的角齿和输出齿轮轴16的角齿的模数、齿数相同,使输出齿轮轴和输入齿轮轴的转动力矩相同,从而形成同时向左半轴3、右半轴5和第二驱动后桥(未图示)传递转动力矩的双驱后桥。为便于发动机通过传动轴(未图示)与输入齿轮轴12连接传递动力,所述输入齿轮轴12的外伸端轴定位周向固定连接一输入法兰盘19,该输入法兰盘19与输入齿轮轴12的外伸端通过花键配合周向固定,且用螺母20轴定位锁定防止轴向串动,通过输入法兰盘19与传动轴的法兰盘用多个螺栓固定形成法兰连接。为便于输出齿轮轴16与第二驱动后桥的输入齿轮轴(未图示)连接传递动力,所述输出齿轮轴16的外伸端轴定位周向固定连接一输出法兰盘21,该输出法兰盘21与输出齿轮轴16的外伸端通过花键配合周向固定,且用螺母22轴定位锁定防止轴向串动。

为了方便差速器的安装,所述前轴承座11设置对称的差速器支撑座,其中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23a通过轴承支撑旋转行星架9,另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23b通过轴承支撑盆角齿轮10,这样能够使差速器与前轴承座11装配在一起,在把前轴承座11与桥壳齿轮箱2装配连接时,一起将差速器安装在桥壳齿轮箱中。或者,在所述后轴承座设置对称的差速器支撑座,其中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旋转行星架,另一边的差速器支撑座通过轴承支撑盆角齿轮,这样能够使差速器与后轴承座装配在一起,在把后轴承座与桥壳齿轮箱装配连接时,一起将差速器安装在桥壳齿轮箱中。

本实用新型双驱后桥装置和第二驱动后桥安装在正三轮摩托车上,使现有的正三轮摩托车形成具有四个驱动后轮的载货摩托车,工作时,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本双驱后桥的输入齿轮轴,输入齿轮轴把转动力矩传递给差速器的盆角齿轮,盆角齿轮带动旋转行星架转动,通过行星齿轮向左半轴、右半轴传递转动力矩,由此驱动后轮旋转,与此同时,差速器的盆角齿轮还将转动力矩传递给输出齿轮轴,通过输出齿轮轴向摩托车设置的第二驱动后桥传递转动力矩,通过第二驱动后桥的差速器向第二驱动后桥的左、右半轴传递转动力矩,由此驱动第二驱动后桥的左、右后轮同步旋转,驱动载货摩托车行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