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撞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152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撞击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普及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然而频发的交通事故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安全。汽车的前部和尾部通常设置有防撞装置,普通的防撞装置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会凭借其刚性结构抵御障碍物,缓解瞬间冲击力的能力较弱,减振效果较差,故司乘人员容易受伤,对此人们也提出了多种利用相斥的磁力的方式以缓解车祸发生瞬间作用在车身上的冲击力的方案,尤其是使用作用力强劲的电磁铁作为缓冲元件,但是,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使用效果:

碰撞发生时,电磁铁工作状态下与另一磁体之间产生斥力,两者间的作用力会随着彼此间距离的缩小而增大,若电磁铁本身在靠近的位移过程中磁场逐渐增强,汽车的抗撞击效果将更好;

碰撞发生后,电磁铁与磁体间的斥力所储存的能量会反作用于车体,可能会对司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若及时卸除该状态下的电磁铁与磁体之间的作用力将更为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产生渐变的作用力而缓解车身的瞬时冲量、碰撞后的作用力及时消除而避免威胁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的汽车撞击缓冲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撞击缓冲装置,包括挡架、与挡架连接的连杆、具有与连杆间隙配合的缓冲腔的缓冲部和设置在缓冲部尾端的连接车体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尾端设置有一磁体,所述缓冲部中设置有供电装置、变压器、处理器和电磁铁,电磁铁工作时产生与磁体相斥的作用力,变压器改变供电装置施予电磁铁的工作电压,所述连杆在伸入缓冲腔的过程中会连接变压器的接触电片,并使电磁铁通电,连杆伸入的距离增大时会使变压器升压,所述缓冲腔中具有一置于磁体和电磁铁之间的绝缘压缩弹簧,所述处理器感应到电磁铁的工作电压降低时会控制供电装置断电,断电后绝缘压缩弹簧会使连杆回复到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挡架具有叠置的柔性防撞面板和刚性防撞面板。

优选的,所述挡架与连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后部设置有环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汽车撞击外物时,连杆与缓冲部之间会为汽车提供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从而抵消车辆碰撞时的瞬时冲量,避免汽车在较大的瞬时冲量下发生变形,且作用力会在碰撞过程中逐渐增强,缓冲效果更好,也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撞击发生后,对汽车起缓冲撞击作用的反作用力立即消失,避免较大的反作用力威胁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架;2、连杆;21、磁体;22、环型密封圈;3、连接部;4、缓冲部;41、缓冲腔; 5、电磁铁;6、供电装置;7、变压器;8、处理器;9、绝缘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撞击缓冲装置,包括碰撞时直接接触外物的挡架1、与挡架1相连的连杆2、具有与连杆2间隙配合的缓冲腔31的缓冲部3和设置在缓冲部3的尾端、用于连接车体的连接部4,其中,连杆2的尾端设置有一磁体21,该磁体21与连杆2紧密连接,两者的运动状态始终相对静止,连杆2上还设置有环型密封圈22,避免水渍进入缓冲腔31之中。缓冲部3中设置有正对磁体21、通电时与磁体21产生斥力的电磁铁5、为电磁铁5供电的供电装置6、调节供电装置6施予电磁铁5的工作电压的变压器7,以及在感应到电磁铁5的工作电压降低时会控制供电装置6断电的处理器8。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连杆2在碰撞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而逐渐伸入缓冲腔31之中,在连杆2开始发生位移时,连杆2将连接变压器7的接触电片,并使电磁铁5的电路接通而开始工作,此时,磁体21与电磁铁5之间开始产生斥力,该斥力将作用于车体使车体减速,开始进入撞击缓冲阶段。随着连杆2伸入缓冲腔31的长度的增加,磁铁21与电磁铁5的距离减小而产生更大的斥力,另外,变压器7会对电磁铁5的工作电压进行升压,使得电磁铁5产生更强的磁场,斥力进一步增大,从而在猛烈的撞击下依然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碰撞发生后,连杆2伸入到缓冲腔31的极限位置处会在斥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外移动,此时,处理器8感应到电磁铁5的工作电压降低时会控制供电装置6断电,从而磁体21和电磁铁5之间的作用力瞬间消失,避免车体受到过大的反作用力而威胁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碰撞发生后,设置在缓冲腔31内、磁铁21与电磁铁5之间的绝缘压缩弹簧9会在自身的回复力作用下使连杆2回复到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挡架1具有设置于前侧的柔性防撞面板11和设置于后侧的刚性防撞面板12,柔性防撞面板11采用受力发生形变的塑料面板,起到吸收部分冲击力的作用,刚性防撞面板12采用铝合金面板,起到抵御硬物的作用。为方便安装和更换,挡架1与连杆2的连接方式采用可拆卸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