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3437阅读:3890来源:国知局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装置的总称。其中双横臂以及避震器的布置形式是其核心部件。悬架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悬架设计的是否成功也决定了赛车性能的水平,因此对悬架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会遇到转弯或起伏路况,需要赛车能够快速的实现转向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悬架存在的稳定性不高、平稳性不顺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结构,包括前立柱,车轮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的前立柱的外侧,所述的前立柱的内侧通过导向机构与车架连接;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上横臂、下横臂、推杆、摇臂和减震器,所述的上横臂和所述的下横臂的远端均铰接在所述的前立柱上,所述的上横臂和所述的下横臂的近端均与所述的车架固接,所述的推杆的远端与所述的下横臂的远端铰接,所述的推杆的近端向上倾斜延伸并连接所述的摇臂,所述的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的摇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车架连接,所述的上横臂和所述的下横臂均包括呈V形的两根支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摇臂包括前后两片呈三角形的摇块,两片所述的摇块相互固定,所述的摇臂上设有三个铰接点,所述的推杆与所述的摇臂的第一铰接点铰接,所述的减震器与所述的摇臂的第二铰接点连接,所述的车身与所述的摇臂的第三铰接点铰接,所述的第二铰接点和所述的第三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的摇臂的上端,所述的第一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的摇臂的下端;所述的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的第二铰接点的距离为49.44mm,所述的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的第三铰接点的距离为57.50mm,所述的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的第三铰接点的距离为62.90mm;

防倾杆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铰接点铰接,另一端与防倾杆摇臂连接,防倾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的防倾杆摇臂连接;所述的防倾杆连接杆与防倾杆之间距离为104mm。

进一步,所述的上横臂长度为189mm,所述的上横臂两支臂的夹角为59°,所述的下横臂长度为274mm,所述下横臂两支臂的夹角为35°,所述的上横臂外径为16mm,内径为14mm,所述的下横臂及所述的推杆的外径为16mm,内径为13mm,所述的推杆的长度为457mm;所述的防倾杆连接杆长度为55mm,所述的防倾杆长度为505mm,所述的防倾杆连接杆外径为14mm,内径为12mm,所述的防倾杆直径为10mm;

进一步,所述的上横臂通过吊耳与所述的前立柱倾斜连接,所述的前立柱上设有上下两片所述的吊耳,两片所述的吊耳相互平行且水平,所述的上横臂与所述的前立柱的夹角为86°,两片吊耳通过第一轴承上下固定,且所述的上横臂的远端可转动的套设在两片吊耳之间的所述第一轴承上。

进一步,所述的下横臂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赛车进行赛车时,上横臂、下横臂、推杆与减震器将地面对赛车的影响减至最低,保持赛车平稳高速行驶,前立柱结构使得悬架拥有4°的后倾角和8°的内倾角,确保赛车拥有良好的过弯能力和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等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结构,包括前立柱1,车轮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的前立柱1的外侧,所述的前立柱1的内侧通过导向机构与车架连接;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上横臂2、下横臂3、推杆6、摇臂4和减震器5,所述的上横臂2和所述的下横臂3的远端均铰接在所述的前立柱1上,所述的上横臂2和所述的下横臂3的近端均与所述的车架固接,所述的推杆6的远端与所述的下横臂3的远端铰接,所述的推杆6的近端向上倾斜延伸并连接所述的摇臂4,所述的减震器5的一端与所述的摇臂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的车架连接,所述的上横臂2和所述的下横臂3均包括呈V形的两根支臂,

所述的摇臂4包括前后两片呈三角形的摇块,两片所述的摇块相互固定,所述的摇臂4上设有三个铰接点,所述的推杆6与所述的摇臂4的第一铰接点铰接,所述的减震器5与所述的摇臂4的第二铰接点连接,所述的车身与所述的摇臂4的第三铰接点铰接,所述的第二铰接点和所述的第三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的摇臂4的上端,所述的第一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的摇臂4的下端;所述的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的第二铰接点的距离为49.44mm,所述的第二铰接点与所述的第三铰接点的距离为57.50mm,所述的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的第三铰接点的距离为62.90mm;

防倾杆连接杆7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铰接点铰接,另一端与防倾杆摇臂8连接,防倾杆9两端分别与所述的防倾杆摇臂8连接;所述的防倾杆连接杆7与防倾杆9之间距离为104mm。

进一步,所述的上横臂2长度为189mm,所述的上横臂2两支臂的夹角为59°,所述的下横臂2长度为274mm,所述下横臂3两支臂的夹角为35°,所述的上横臂2外径为16mm,内径为14mm,所述的下横臂3及所述的推杆6的外径为16mm,内径为13mm,所述的推杆6的长度为457mm;所述的防倾杆连接杆7长度为55mm,所述的防倾杆9长度为505mm,所述的防倾杆连接杆7外径为14mm,内径为12mm,所述的防倾杆9直径为10mm;

进一步,所述的上横臂2通过吊耳与所述的前立柱1倾斜连接,所述的前立柱2上设有上下两片所述的吊耳,两片所述的吊耳相互平行且水平,所述的上横臂2与所述的前立柱1的夹角为86°,两片吊耳通过第一轴承上下固定,且所述的上横臂2的远端可转动的套设在两片吊耳之间的所述第一轴承上。

进一步,所述的下横臂3水平设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