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2924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大客车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清洗汽车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用于清洗公交车辆的大客车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公交车辆车身及车辆底盘、后机舱的清洁工作目前还没有成套设备。一般采用人工操作来清洗,工人露天用压缩空气吹洗车辆后机舱,用高压清洗机对车身进行清洗,但无法对车辆底盘进行清洁。车辆后机舱露天吹洗过程中吹散的灰尘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用高压清洗机冲洗车辆清洁程度低,浪费水资源,工人劳动强度大。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大客车清洗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客车清洗设备,清理大客车后机舱时避免粉尘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客车清洗设备,能对大客车底盘进行清洁,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废水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客车清洗设备,所述大客车清洗设备包括后机舱除尘间;所述后机舱除尘间内设有高压除尘气源和吸尘装置,所述高压除尘气源与工人操作的气体喷枪连接;所述吸尘装置包括风机、风道和滤尘器;所述风道具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设置在所述后机舱除尘间的地板上,所述风道从所述吸风口依次连通至所述风机和所述滤尘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机舱除尘间设有上下两层空间,上层空间为设备舱,下层空间为清理舱;所述设备舱中设置所述风机和所述滤尘器;所述高压除尘气源设置在所述清理舱内,所述清理舱具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所述吸风口设在对应大客车后机舱位置的正下方,所述风道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清理舱的地板下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滤尘器还连接有消声器,通过所述消声器将过滤后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大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机舱除尘间设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所述后机舱除尘间的车辆入口处设有用于检测车辆是否超高的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与声光报警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清理舱内设有后轮定位器、能在竖直平面内伸缩的伸缩软帘;所述后轮定位器设在所述清理舱的地板,大客车的后轮卡在所述后轮定位器上,所述伸缩软帘的位置与大客车的尾部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清理舱车辆入口处的地面设有沿车辆前进方向平行设置的两列定位导轨;所述清理舱内围绕所述吸风口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前侧的升降板、两侧的侧滑板及后侧的挡板;所述升降板、所述侧滑板及所述挡板均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侧滑板用于遮挡大客车底盘两侧与地面之间的空隙;所述挡板用于遮挡大客车底盘后侧与地面之间的空隙;所述升降板用于遮挡所述吸风口前侧的大客车底盘与地面之间的空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滑板水平设置,所述侧滑板的高度与大客车底盘的高度一致,所述侧滑板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水平伸缩,所述侧滑板与大客车接触的边缘包覆有隔尘毛刷;所述升降板及所述挡板均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板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进行升降,所述挡板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水平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客车清洗设备还包括车身底盘清洗间;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设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内沿车辆入口到车辆出口的方向依次设有入口高压喷淋装置、刷车装置、清水喷淋装置和风干装置;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的地板上对应大客车底盘的位置设有底盘高压冲洗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的地板上对应大客车车轮的位置设有轮胎高压冲洗装置;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的地板设有集水沟,所述集水沟依次与沉淀水池、污水池、二次净化水池和清水池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刷车装置包括立刷和裙刷;所述立刷和所述裙刷均为圆滚状刷,所述立刷竖直设置在车身底盘清洗间的两侧;所述裙刷竖直设置在车身底盘清洗间的两侧并靠近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的车辆入口。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大客车清洗设备设置有后机舱除尘间,在后机舱除尘间内通过风机抽风形成负压环境将含尘空气吸收,含尘空气经过滤尘后排入大气,避免粉尘的扩散污染环境。在车身底盘清洗间中设置底盘高压冲洗装置、轮胎高压冲洗装置,能够对大客车的底盘和轮胎进行冲洗,清洗过程自动进行,减小工人劳动强度。冲洗后的废水进行处理后能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客车清洗设备中后机舱除尘间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客车清洗设备中车身底盘清洗间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客车清洗设备中车身底盘清洗间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中的箭头方向代表车辆前行的方向,所说的前侧和后侧也以该方向来判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清洗公交车辆的大客车清洗设备,该大客车清洗设备包括两个工作间,分别为后机舱除尘间100和车身底盘清洗间200。后机舱除尘间100和车身底盘清洗间200之间的位置可以按照清洗车辆行走的路线及清理的顺序设置,一般是先清理大客车的后机舱然后对车身和底盘进行清洗。因此,后机舱除尘间100沿着大客车前行路线设置在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前方,大客车先进入后机舱除尘间100,后机舱除尘间100的长度只覆盖到大客车的后部后机舱的位置,工人在后机舱除尘间100中对后机舱进行清理操作。然后,大客车前行进入到车身底盘清洗间200,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长度覆盖了整个大客车的长度,在车身底盘清洗间200内对大客车的车身和底盘进行清洗。其中所述后机舱除尘间100内设有高压除尘气源和吸尘装置,所述高压除尘气源为高压气瓶,通过管子与工人操作的气体喷枪连接,可以同时连接多个气体喷枪进行操作。吸尘装置的作用是在后机舱除尘间100内形成负压环境,并将清理时吹出的含尘空气吸收进行除尘。所述吸尘装置包括风机、风道10和滤尘器。风机和滤尘器均是现有技术中的设备,风机为大功率抽风机,滤尘器采用脉冲滤筒滤尘器。所述风道10具有吸风口11,所述吸风口11设置在所述后机舱除尘间100的地板上,以保证吸尘的作用能够实现。所述风道10从所述吸风口11依次连通至所述风机和所述滤尘器,含尘空气从吸风口11经过风道10进入滤尘器中过滤尘土,过滤后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大气中,防止污染环境。

进一步,所述后机舱除尘间100采用钢架结构,设有上下两层空间,上层空间为设备舱,下层空间为清理舱。所述风机和所述滤尘器及其它辅助设备都设置所述设备舱中。所述高压除尘气源设置在所述清理舱内,所述清理舱的一端为车辆入口,另一端为车辆出口。所述吸风口11设在对应大客车后机舱位置的正下方地板上,吸风口11上装有格栅,所述风道10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清理舱的地板下面形成地下风道12,风道10的地上部分可以采用风道支管13连通到设备舱内的抽风机。为了避免噪声污染,所述滤尘器的排出端还连接有消声器,通过所述消声器将过滤后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大气;消声器与汽车尾部的排气管消声器类似。

进一步,该后机舱除尘间100还设置有多种对清理效果起辅助作用的辅助装置。在后机舱除尘间100的车辆入口处设有用于检测车辆是否超高的红外感应器14,所述红外感应器14与声光报警器15电连接,当红外感应器14检测到将要进入的大客车超高时,声光报警器15就会发出警报,防止事故发生。在清理舱车辆入口处的地面上设有沿车辆前行方向平行设置的两列定位导轨16,每列定位导轨16的延伸方向与车辆前行方向一致,两列定位导轨16之间的距离等于大客车前部两车轮之间的横向距离。清理舱车辆入口处设有折叠门19或卷帘门,在不用的时候进行关闭。所述清理舱内位于吸风口11前侧的地板上设有后轮定位器17,大客车的后轮卡在所述后轮定位器17上,使吸风口11正对大客车后机舱位置。在与大客车尾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能在竖直平面内伸缩的伸缩软帘18。拉上该伸缩软帘18后可以将大客车尾部遮挡,形成相对封闭的作业空间,更好的防止粉尘污染。伸缩软帘18为现有技术。清理舱内的地板上在吸风口11的前侧设置有升降板20,在吸风口11的两侧设置有侧滑板21,在吸风口11的后侧设置有挡板24。所述升降板20、所述侧滑板21及所述挡板24均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缸或电机等装置,驱动装置受控制装置的控制进行动作。两侧的侧滑板21水平设置,侧滑板21的上方设有固定板22,所述侧滑板21的高度与大客车底盘的高度一致,所述侧滑板21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能够向大客车水平伸出或缩回固定板22,所述侧滑板21与大客车接触的边缘包覆有隔尘毛刷23,防止刮伤车身。所述升降板20及所述挡板24均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板20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进行升降,所述挡板24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水平移动。工作时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板20、侧滑板21及挡板2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工作完成后移动回原位。两侧的侧滑板21用于遮挡大客车底盘两侧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后侧的挡板24用于遮挡大客车底盘后侧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前侧的升降板20用于遮挡吸风口11前侧的大客车底盘与地面之间的空隙。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200也设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200内沿车辆入口到车辆出口的方向依次设有入口高压喷淋装置201、刷车装置、清水喷淋装置202和风干装置203。入口高压喷淋装置201和清水喷淋装置202均由多个喷头构成,对车身进行喷淋清洗。所述刷车装置包括四个立刷204和两个裙刷205。所述立刷204和所述裙刷205均为圆滚状刷,能够转动进行清洗。在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两个立刷204,立刷204的轴线竖直设置。两个裙刷205对称设置在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两侧并靠近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车辆入口处,即裙刷205设置于立刷204的后侧。裙刷205的轴线也竖直设置,裙刷205的长度短于立刷204的长度,因此裙刷205高度较低。该刷车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电脑洗车机,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PLC),触摸屏操作,故障自诊断系统,全自动控制,可实现快速洗车,清洗过程快捷可靠。风干装置203设置在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车辆出口处。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地板上对应大客车底盘的位置设有底盘高压冲洗装置206,对应大客车车轮的位置设有轮胎高压冲洗装置207。底盘高压冲洗装置206采用向上的喷头对大客车的底盘进行冲洗。轮胎高压冲洗装置207的喷头环绕轮胎的圆弧周向设置,并可以调整相应的角度。这些喷头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喷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车身底盘清洗间200的地板还设有集水沟208,集水沟208上装设有格栅,所述集水沟208依次与沉淀水池209、污水池210、二次净化水池211和清水池212连通。冲洗后的废水汇集到集水沟208内,依次流经沉淀水池209、污水池210、二次净化水池211,净化后的水流入到清水池212供循环使用。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大客车清洗设备设置有后机舱除尘间100,在后机舱除尘间100内通过风机抽风形成负压环境将含尘空气吸收,含尘空气经过滤尘后排入大气,避免粉尘的扩散污染环境。在车身底盘清洗间200中设置底盘高压冲洗装置206、轮胎高压冲洗装置207,能够对大客车的底盘和轮胎进行冲洗,整个清洗过程可通过电脑控制自动进行,减小工人劳动强度。冲洗后的废水汇集到集水沟208内,依次流经沉淀水池209、污水池210、二次净化水池211,净化后的水流入到清水池212供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