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50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

现有的载物小车的轮胎,虽然能起到减震的作用,但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很大,尤其是载物小车重载时,这样就需要比较大的推力或拉力来克服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由于工作场所比较杂乱,地面上难免有散落的钉子、钢筋等尖锐物,容易扎坏载物小车的轮胎,使载物小车因瘪胎而突然改变行走方向,甚至导致载物小车的倾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它结构设计合理,不仅减小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并且具有防爆胎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轮毂和设置于轮毂上的轮体,轮体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第一胶体的左右两侧具有下凹部,下凹部设有包裹于其上的第二胶体,第二胶体的外径大于第一胶体两下凹部之间部分的外径,第二胶体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胶体的摩擦系数,第二胶体的强度小于第一胶体的强度,轮毂上设有一伸入轮体的气嘴,第一胶体内壁上间隔设有若干朝向轮毂的防漏气环体,防漏气环体与轮毂之间设有充气通道。

所述第一胶体由尼龙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胶体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所述防漏气环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防漏气环体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二胶体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胶体的摩擦系数,第二胶体的强度小于第一胶体的强度,当轮胎承受重载时,第二胶体受到压缩,第二胶体与第一胶体同时接触地面,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轮体完全接触地面来说整体摩擦系数小,产生的摩擦阻力就相对比较小,这样就降低了克服轮胎摩擦力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当轮体承受较小载荷或空载时,第二胶体压缩变形较小,只有第二胶体与地面接触,在保证平稳性的情况下,同样降低了克服轮胎摩擦力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当尖锐物刺穿轮体时,气体会从轮体向外漏出,随着漏气的进行,防漏气环体与轮毂相抵接,封堵住了漏气点,从而阻断了气体的外泄,同时在防漏气环体的支撑作用配合下,保证了轮胎不会在短时间内因瘪胎而突然改变行走方向,给操作人员以充足的反应时间将载物小车稳定住,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由于防漏气环体为若干个且间隔设置,因此当轮胎漏气时会形成多道“防漏气帘”,进一步减缓了气体的外泄,提高了放爆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2、第一胶体,3、下凹部,4、第二胶体,5、气嘴,6、防漏气环体,7、充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轮毂1和设置于轮毂1上的轮体,轮体包括第一胶体2和第二胶体4,第一胶体2的左右两侧具有下凹部3,下凹部3设有包裹于其上的第二胶体4。第二胶体4的外径大于第一胶体2两下凹部3之间部分的外径,第二胶体4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胶体2的摩擦系数,第二胶体4的强度小于第一胶体2的强度。轮毂1上设有一伸入轮体的气嘴5,第一胶体2内壁上间隔设有四个朝向轮毂1的防漏气环体6,防漏气环体6与轮毂1之间设有充气通道7。第一胶体2由尼龙材料制成,第二胶体4由聚氨酯材料制成。防漏气环体6由弹性材料制成,作为优选,防漏气环体6由橡胶材料制成。

由于第二胶体4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胶体2的摩擦系数,第二胶体4的强度小于第一胶体2的强度,当轮胎承受重载时,第二胶体4受到压缩,第二胶体4与第一胶体2同时接触地面,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轮体完全接触地面来说整体摩擦系数小,产生的摩擦阻力就相对比较小,这样就降低了克服轮胎摩擦力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当轮体承受较小载荷或空载时,第二胶体4压缩变形较小,只有第二胶体4与地面接触,在保证平稳性的情况下,同样降低了克服轮胎摩擦力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当尖锐物刺穿轮体时,气体会从轮体向外漏出,随着漏气的进行,防漏气环体6与轮毂1相抵接,封堵住了漏气点,从而阻断了气体的外泄,同时在防漏气环体6的支撑作用配合下,保证了轮胎不会在短时间内因瘪胎而突然改变行走方向,给操作人员以充足的反应时间将载物小车稳定住,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由于防漏气环体6为若干个且间隔设置,因此当轮胎漏气时会形成多道“防漏气帘”,进一步减缓了气体的外泄,提高了放爆胎效果。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穿刺功能,第一胶体2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接成一体的外胎面、防爆层、补强层和胎体。胎体为尼龙或聚酯纤维制成。防爆层为芳族聚酰胺交织制成的叠贴于一体的防爆层,其经纬纱材料的丹尼尔值为150D至300D之间,其密度介于30EPI至80EPI之间,其叠贴层数为三层以上,可以使防爆层形成一坚硬的结合体,可以抵抗外在锐利物的刺穿。补强层为尼龙纤维交织制成的叠贴于一体的补强层,位于防爆层内侧,其经纬纱材料的丹尼尔值为210D至1360D之间,其密度介于20EPI至120EPI之间,其叠贴层数为一层以上,可以强化防爆层的刚性、黏着性和支撑力。防爆层与补强层经过浸渍处理后,再与外胎面和胎体粘接而成,利用防爆层的抗刺穿性和补强层的强化性,使轮体达到辗过锐利物而不被刺穿的效果。

当轮胎压到较短的锐利物时,其锐利物会插入外胎面,不会插到防爆层,因此不会发生爆胎的现象;当轮胎压到较长的锐利物时,其锐利物会插入防爆层或补强层,利用防爆层的抗刺穿性和补强层的强化性,使轮胎直接压过锐利物,使锐利物断裂或弯曲,因此也不会发生爆胎现象;当轮胎压到的锐利物较长、较坚硬时,锐利物会刺穿胎体,才会发生漏气的情况,这时防漏气环体6将起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