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649阅读:2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越野车是一种为越野而特别设计的汽车。多用于越野环境,使用路面状况较差,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装载能力,因此,对整车的舒适性及操控性有较高的要求,而悬架系统是车辆底盘的核心,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及汽车,能够保证汽车前轮的运动特性,提高舒适性及操控性,与采用螺旋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相比,扭杆弹簧单位重量的储能空间更大,且占用的空间位置小,易于布置同时也便于其他系统零件进行布置,使用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还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车身高度可调。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包括:

前后互相平行的下控制臂前横梁总成、下控制臂后横梁总成及扭杆支撑梁总成;

位于横梁两侧的纵梁总成;

上控制臂总成,安装于纵梁外侧;

下控制臂总成,安装于下控制臂前横梁总成、下控制臂后横梁总成两侧,下控制臂总成为A型臂,下控制臂总成的前点与下控制臂前横梁总成通过衬套连接相连,下控制臂总成的后点与下控制臂后横梁总成通过衬套连接;

转向节,转向节的一端与上控制臂总成通过球销结构相连,转向节的另一端与下控制臂总成通过球销相连;

减振器总成,减振器总成的上端与车架纵梁相连,减振器总成的下端与下控制臂总成相连;

稳定杆连杆,稳定杆连杆的一端与前横向稳定杆连接,稳定杆连杆的另一端与下控制臂总成连接,稳定杆两端均为球头结构;

前横向稳定杆,前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与稳定杆连杆连接,前横向稳定杆的两端靠近车架纵梁处通过衬套将稳定杆固定在纵梁上;

上缓冲块,安装于两侧纵梁支架上;

下缓冲块,安装于下控制臂总成上;

扭杆弹簧,扭杆弹簧的前端通过前连接支架连接于下控制臂总成,扭杆弹簧的后端通过调整臂总成、调整螺栓安装于扭杆支撑梁总成。

可选地,上控制臂总成通过衬套和偏心螺栓与纵梁外侧连接在一起。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悬架总成为一种双横臂的独立悬架结构形式,保证了汽车前轮运动特性,提升了舒适性及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纵梁;2-下控制臂前横梁总成;3-下控制臂后横梁总成;4-转向节;5-上控制臂总成;6-下控制臂总成;7-减振器总成;8-下缓冲块;9-上缓冲块;10-前横向稳定杆;11-稳定杆连杆;12-前连接支架;13-防尘罩;14-扭杆弹簧;15-扭杆支撑梁总成;16-调整臂总成;17-下垫块;18-上垫块;19-调整螺栓;20-偏心凸轮调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包括:

前后互相平行的下控制臂前横梁总成2、下控制臂后横梁总成3及扭杆支撑梁总成15。

位于横向两侧的纵梁总成1;

上控制臂总成4安装于车架纵梁外侧的支架上,通过偏心凸轮调整螺栓20将上控制臂总成4和纵梁总成1连接在一起,整车下线后可以通过调整偏心凸轮调整螺栓实现整车四轮定位参数的调节;

下控制臂总成6为A型臂,前点连接于下控制臂前横梁总成2的一端,后点连接于下控制臂后横梁总成3的一端;

转向节4为铸造件,一端与上控制臂总成5通过球销连接,一端与下控制臂总成6通过球销连接;

减振器总成7,为保证平顺性减振器采用充气式减振器,上端与车架纵梁1外侧的支架相连接,下端与下控制臂总成6相连;

前横向稳定杆10通过稳定杆衬套固定在两侧纵梁总成1的支架上,两端和稳定杆连杆11相连;

稳定杆连杆11两端均为球头结构,上端与前横向稳定杆10相连,下端与下控制臂总成6相连;

上缓冲块9安装于纵梁总成1上的支架上,在悬架下跳极限时起限位作用;

下缓冲块8安装于下控制臂总成上,在悬架上跳极限时起限位作用;

扭杆弹簧11前端通过前连接支架12连接至下控制臂总成6上,后端和调整臂总成16相连,扭杆弹簧11和前连接支架12、扭杆弹簧11和调整臂总成16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同时装有防尘罩13,防止水和尘土等进入花键配合面;

调整臂总成16通过调整螺栓19安装于扭杆支撑梁总成15上,此处的装配方式为调整螺栓19依次穿过下垫块17、调整臂总成16、扭杆支撑梁总成15和上垫块18并通过螺栓紧固。整车下线后通过调节调整螺栓19螺纹的露出长度可以调整调整臂总成16的姿态,以此达到车身高度可调的目的。

为保证整车平顺性下控制臂总成6和下控制臂前横梁总成2、下控制臂总成6和下控制臂后横梁总成3、上控制臂总成5和纵梁总成1、减振器总成7和下控制臂总成6、减振器总成7和纵梁总成1、前横向稳定杆10和纵梁总成1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衬套连接的方式。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