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及其安全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01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视镜及其安全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及其安全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车辆使用舒适性考虑,一般车主都会选择在车辆前后挡风玻璃、侧向前后挡风玻璃增加车辆防护膜,以阻挡紫外线和减少热辐射。这些防护膜往往颜色较深,在日光充足情况下,对驾驶员视线基本没影响,但在晚上,往往会影响驾驶员对车外物体的感知,特别是对于车辆侧向物体的识别存在一定的难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及其安全照明系统,提高了车辆的侧向照度,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安全照明系统,包括光线自动感应装置、汽车后视镜照明灯;汽车后视镜照明灯设置于汽车后视镜处,所述汽车后视镜照明灯与光线自动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光线自动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汽车外界的光线,控制汽车后视镜照明灯的开关状态。

还包括继电器,所述汽车后视镜的照明灯包括近光灯和远光灯,所述近光灯与继电器的常开触头连接,所述远光灯与继电器的常闭触头连接。

所述汽车后视镜包括的照明灯包括侧向照明灯、地面照明灯和后向照明灯。

所述光线自动感应装置设置于汽车保险杠处。

还包括汽车后视镜照明灯控制按钮以及光线自动感应装置按钮,所述汽车后视镜照明灯控制按钮和光线自动感应装置按钮设置于驾驶室内。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外壳和镜片,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内嵌于外壳。

所述照明灯包括远光灯和近光灯。

所述照明灯包括地面照明灯,侧向照明灯和后向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视镜安全照明系统,采用具有照明功能的后视镜,能够在汽车的两侧进行辅助照明,增加了驾驶员对于地面及侧向物体的把控,减少了侧向碰撞以及碾压不明物体的情况,提升车内外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安全照明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安全照明系统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视镜安全照明系统包括:光线自动感应装置11、汽车后视镜照明灯12。汽车后视镜包括照明灯121,汽车后视镜照明灯121与光线自动感应装置11连接,光线自动感应装置11用于感应汽车外界的光线,控制汽车后视镜照明灯的开关状态。

汽车后视镜12,包括照明灯、外壳121,其中照明灯可以包括侧向照明灯122、地面照明灯123、后向照明灯124,照明灯嵌入外壳121内;另外,照明灯可以包括近光灯和远光灯,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开关可以通过继电器(图中未示出)进行控制,其中近光灯与继电器的常开触头连接,远光灯与继电器的常闭触头连接,通过远光灯和近光灯的设置,实现了照明灯的不同照度,满足了夜间行车对灯具不同照度的要求。另外,继电器的控制端可以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该控制器可以是整车控制器,也可以是与汽车操纵面板的汽车后视镜操纵按钮连接的其他控制器。另外,侧向照明灯121、地面照明灯123和后向照明灯124;可以设置在后视镜上的不同位置,从而在车体实现了不同方向的照明,使驾驶员能够在夜晚清晰的看到侧向的物体,有利于安全驾驶。

光线自动感应装置11,可以设置于汽车前保险杠内,用于检测驾驶环境内光线的强弱。在一定弱光条件下自动探测并相应,可以设定自动控制开启按钮,也可以为根据光线的强弱进行自动启动的方式。该光线自动感应装置可以为光线传感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汽车后视镜照明灯控制按钮以及光线自动感应装置按钮,所述汽车后视镜照明灯控制按钮和光线自动感应装置按钮设置于驾驶室内。其中汽车后视镜照明控制按钮可以根据照明的种类进行设置,例如侧向灯控制按钮、地面灯控制按钮、后向灯控制按钮。

下面以后视镜照明灯包括侧向照明灯、后向照明灯以及地面照明灯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3,该图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安全照明系统的电器原理示意图,该安全照明系统包括,四路并联于电源301两端的电路,第一路为光线自动感应装置302与开关303串联;第二路为侧向照明灯304与开关305串联;后向照明灯306与开关307串联;地面照明灯308与开关309串联;另外,还包括开关310,开关310的一端与电源整机连接,另一端同时与上述的照明灯和开关的公共端连接。

具体工作时,开关305接通时,侧向照明灯304点亮;开关307接通时后向照明灯306点亮;开关309接通时,地面照明灯308点亮。开关303接通时,光线自动感应装置302启用,当检测到光线比目标值弱的时候,开关310闭合,则侧向照明灯、后向照明灯以及地面照明灯点亮。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