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891阅读:58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后轴是自行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之间,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后轴上的飞轮齿为14个、16个等较多的齿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轴芯、培林、飞轮本体的尺寸限制,无法将飞轮齿数做更小的设计,有的仅仅将培林改为自润轴承达到减少飞轮齿数的目的,但因自润轴承无法受侧向力,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松动现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轴芯结构,能保证后轴强度以及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将飞轮齿数降低到7个、8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轴芯结构,包括轴芯本体和飞轮轴,所述轴芯本体的一端设有左螺纹部,另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联接有所述的飞轮轴,所述飞轮轴的一端设有与螺纹孔联接的螺纹联接部,所述飞轮轴的另一端设有右螺纹部,所述飞轮轴的中间设有直径小于右螺纹部的飞轮轴承安装部;所述飞轮轴与轴芯本体联接固定时,飞轮轴承安装部构成用于安装飞轮轴承的飞轮轴承安装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螺纹孔内端设有内螺纹,外端设有与内螺纹相通的圆孔,所述螺纹联接部穿过圆孔且与内螺纹螺纹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飞轮轴承安装槽外周套设有飞轮轴承,所述飞轮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飞轮轴承安装槽固定联接,所述飞轮轴承的外圈固定联接有飞轮本体,所述飞轮本体设有飞轮齿,棘爪槽,所述的棘爪槽内嵌设有棘爪。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飞轮齿为7个或8个;所述棘爪内端为圆弧形状,以构成棘爪旋转时的定位中心,所述棘爪外侧面设有线槽,所述飞轮本体设有与线槽相对应的限位槽,若干个线槽与限位槽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槽,环形槽内置有弹性钢丝;所述的弹性钢丝对棘爪近于圆弧形状的外侧面端部产生向内的弹性力,使棘爪的外端向外翘起。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飞轮轴承包括第一飞轮轴承、第二飞轮轴承,及设于第一飞轮轴承、第二飞轮轴承内圈之间的飞轮轴套,通过轴芯本体和飞轮轴的螺纹联接,构成飞轮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芯本体固定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飞轮轴承外侧与所述右螺纹部内端之间设有轴承垫片。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轴承垫片近于飞轮轴承的一侧为斜面。

一种自行车后轴结构,包括所述的轴心结构,所述轴芯主体另一端的外圆上设有定位凸部,中间设有间隔分开的二个轴承固定部,所述轴承固定部的外周套设有花鼓轴承,所述花鼓轴承外圈固定联接有花鼓本体,所述花鼓本体右侧设有直径大于所述花鼓轴承外径的飞轮腔,所述飞轮腔的内壁固定联接有一齿圈,所述的齿圈均匀设有若干个棘齿,所述棘爪与棘齿构成飞轮本体与花鼓本体之间的单向传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花鼓轴承包括第一花鼓轴承、第二花鼓轴承,及设于第一花鼓轴承、第二花鼓轴承内圈之间的花鼓轴套,通过左螺纹部的螺纹联接,构成花鼓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芯本体固定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左螺纹部、右螺纹部螺纹联接有锁紧螺帽;所述的棘爪与飞轮齿之间设有挡尘凸起部,所述的挡尘凸起部的外圆周上设有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内设有防尘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轴芯结构设有直径小于右螺纹部的飞轮轴承安装部,在飞轮轴承安装部上可安装更小尺寸的飞轮轴承,在飞轮轴承外周可套设更少飞轮齿数的飞轮本体,以此来提高飞轮本体的传动比;本实用新型后轴机构,花鼓本体的右侧设有飞轮腔,飞轮腔内设有的齿圈与飞轮轴设有的棘爪传动联接,且轴芯本体与飞轮轴螺纹联接构成一体轴芯,实现了在减少飞轮齿数的情况下仍能满足后轴结构整体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具体实施例中轴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具体实施例中飞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具体实施例中飞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具体实施例中轴承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具体实施例中花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及自行车后轴结构具体实施例中齿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轴芯本体 11 左螺纹部

12 螺纹孔 121 圆孔

122 内螺纹 13 轴承固定部

14 定位凸起 15 锁紧螺帽

2 飞轮轴 21 右螺纹部

22 螺纹联接部 23 飞轮轴承安装部

3 飞轮本体 31 飞轮齿

32 棘爪槽 321 限位槽

33 挡尘凸起部 331 密封槽

34 第一飞轮轴承 35 飞轮轴套

36 第二飞轮轴承 4 轴承垫片

41 斜面 5 花鼓本体

51 飞轮腔 52 第一花鼓轴承

53 花鼓轴套 54 第二花鼓轴承

6 齿圈 61 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芯结构,包括轴芯本体1和飞轮轴2,轴芯本体1的一端设有左螺纹部11,另一端设有螺纹孔12,螺纹孔12螺纹联接有飞轮轴2,飞轮轴2的一端设有与螺纹孔12联接的螺纹联接部22,飞轮轴2的另一端设有右螺纹部21,飞轮轴2的中间设有直径小于右螺纹部21的飞轮轴承安装部23;飞轮轴2与轴芯本体1联接固定时,飞轮轴承安装部23构成用于安装飞轮轴承的飞轮轴承安装槽。螺纹孔12内端设有内螺纹122,外端设有与内螺纹122相通的圆孔121,螺纹联接部22穿过圆孔121且与内螺纹122螺纹联接,且轴芯本体1与飞轮轴2的轴心在同一中心线上。

如图1、图3、图4所示,飞轮轴承安装槽外周套设有飞轮轴承,飞轮轴承的内圈与飞轮轴承安装槽固定联接,飞轮轴承的外圈固定联接有飞轮本体3,飞轮本体3设有飞轮齿31,棘爪槽32,棘爪槽32内嵌设有棘爪,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棘爪。飞轮齿31为7个或8个,本实施例中为8个;棘爪内端为圆弧形状,以构成棘爪旋转时的定位中心,棘爪外侧面设有线槽,飞轮本体3设有与线槽相对应的限位槽321,若干个线槽与限位槽321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槽,环形槽内置有弹性钢丝;弹性钢丝对棘爪近于圆弧形状的外侧面端部产生向内的弹性力,使棘爪的外端向外翘起。飞轮轴承包括第一飞轮轴承34、第二飞轮轴承36,及设于第一飞轮轴承34、第二飞轮轴承36内圈之间的飞轮轴套35,通过轴芯本体1和飞轮轴2的螺纹联接,构成飞轮轴承的内圈与轴芯本体1固定联接,设置两个飞轮轴承目的是为了提高飞轮本体3在高速旋转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右螺纹部21上的锁紧螺帽15拧紧之后对飞轮轴承的磨损,以及分散对飞轮轴承的压力,飞轮轴承外侧与右螺纹部21内端之间设有轴承垫片4,轴承垫片4近于飞轮轴承的一侧为斜面41,另外,为了使环状的弹性钢丝保持一个向内的回复力,弹性钢丝设有开口,在开口处设有还设有防止弹性钢丝随棘爪转动的止挡凸起。

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一种自行车后轴结构,包括轴心结构,轴芯主体另一端的外圆上设有定位凸部,定位凸起14到限制花鼓本体5从轴芯本体1右端滑出的作用,轴芯主体中间设有间隔分开的二个轴承固定部13,轴承固定部13的外周套设有花鼓轴承,花鼓轴承外圈固定联接有花鼓本体5,花鼓本体5右侧设有直径大于花鼓轴承外径的飞轮腔51,飞轮腔51的内壁固定联接有一齿圈6,齿圈6均匀设有若干个棘齿61,棘爪与棘齿61构成飞轮本体3与花鼓本体5之间的单向传动。

具体地,花鼓轴承包括第一花鼓轴承52、第二花鼓轴承54,及设于第一花鼓轴承52、第二花鼓轴承54内圈之间的花鼓轴套53,通过左螺纹部11的螺纹联接,构成花鼓轴承的内圈与轴芯本体1固定联接,设置两个轴承保证了花鼓本体5更平稳的运行。

如图1所示,左螺纹部11、右螺纹部21螺纹联接有锁紧螺帽15,其中,左螺纹部11上的锁紧螺帽15的内侧设有环状的凸片,防止锁紧螺帽15内侧直接与第一花鼓轴承52的外侧接触而造成磨损;棘爪与飞轮齿31之间设有挡尘凸起部33,挡尘凸起部33的外圆周上设有密封槽331,密封槽331内设有防尘圈。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轴芯结构设有直径小于右螺纹部21的飞轮轴承安装部23,在飞轮轴承安装部23上可安装更小尺寸的飞轮轴承,在飞轮轴承外周可套设更少飞轮齿数的飞轮本体3,以此来提高飞轮本体3的传动比;本实用新型后轴机构,花鼓本体5的右侧设有飞轮腔51,飞轮腔内51设有的齿圈6与飞轮轴设有的棘爪传动联接,且轴芯本体1与飞轮轴2螺纹联接构成一体轴芯,实现了在减少飞轮齿数的情况下仍能满足后轴结构整体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