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密封件以及分界部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71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分界密封件以及分界部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与组装于四门小轿车等的后门上的组装部一体成型的密封部将前门的后端与后门的前端之间的分界部堵住的分界密封件以及分界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6至图9所示,为了防止空气的进入和伴随于此的风哨声,而且为了在外观上保持美观性,将四门小轿车等的前门2的后端与后门1的前端之间的分界部从车内侧堵住而进行密封的结构被公开(参照专利文献1)。

该结构是利用截面呈大致舌状的密封唇40将分界部堵住,并且不只是上述的功能,在根部41b侧设置有折弯点200,在因洗车而喷水时等,高压水W施加到密封唇40上的情况下,使得密封唇40向着车内侧隆起弯曲,其前端41a侧与成为车身板体的中柱4弹性接触,从而主动的改变高压水W的进入反向的角度,避免高压水W对在前门2上安装的前侧密封条20直接冲击。密封唇40从在后门1的周边安装的后侧密封条10的前端上部分支而向下方延伸。

作为密封唇40的前端41a的形状,已知有如下结构,即,如图8所示,从根部41b平滑的延伸而成为前端渐细形状,或者如图9所示,密封唇40的前端41a向着车外侧折曲。

据此,由于密封唇40与中柱4弹性接触,因此密封唇40不会像柔软的板那样在车内外方向上哗啦哗啦振动,而是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高压水W向着不直接冲击前侧密封条20的一定的方向引导,其结果是,防止高压水W从前侧密封条20与中柱4之间侵入到车内侧而发生漏水的情况。

但是,在这样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中,在高压水W施加于密封唇40的情况下,需要使密封唇40向着车内侧隆起弯曲而与中柱4弹性接触,因此在从后门1、前门2至中柱4的面间的距离宽的情况下,使得密封唇40突出的较长而超出从车内侧将分界部堵住这样的功能所需要的长度,从而被扩大化,所以会发生如下困难:对车门的开闭产生坏的影响,或者多余的产生风哨声等,因此存在不能采用这样的密封结构这样的问题。

另外,不是用截面呈大致舌状的密封唇40,而是用中空密封部将分界部堵住的结构也众所周知(参照专利文献2),这也是以使中空密封部与中柱弹性接触为前提,因此在从车门至中柱的面间的距离宽的情况下并不能采用。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是在不可动的车体上安装有密封条。在这样门所关闭的对象物不可动的情况下,优选使密封条牢固的固定,不会产生位置偏差等,因此使芯材延长至中空密封部的前端。特别是设有芯材的结构,相应使得重量变大,并且也提高了成本。

相对于此,已知有如下类型:由中空密封部将分界部堵住,即使在施加了高压水的情况下中空密封部也不会与车身板体侧弹性接触,由此即使是从车门至车身板体的面间的距离宽的车辆也能够适用(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该结构是使安装基部弯曲成型,利用弹性将中空密封部向车外侧(车门侧)按压而防止翘起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从车外侧对中空密封部施加高压水的情况下,中空密封部进行动作而向相反侧,即向着车内侧与安装基部一起弯曲。

因此,施加于分界部的高压水向着斜向前方笔直进入而对前侧密封条直接冲击,有可能从前侧密封条与中柱之间侵入到车内侧而发生漏水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4-1772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5-2702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许第44901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界密封件以及分界部的密封结构,即使是在至车身板体的间隔宽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施加到分界部的高压水造成的漏水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分界密封件(50),具有:组装部(51),其被组转到后门(1)上;密封部(52),其与该组装部(51)一体成型,将前门(2)的后端与所述后门(1)的前端之间的分界部堵住;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部(52)为中空形状,包括有:第一中空壁(521),其从所述组装部(51)与所述分界部侧相对而向着所述前门(2)侧延伸;第二中空壁(522),其从所述组装部(51)在所述分界部的背面侧与车身板体(4)相对而向着所述前门(2)侧延伸;

在所述第一中空壁(521)和所述第二中空壁(522)在所述前门(2)侧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向着车外侧突出的唇片(53),并且,

所述第一中空壁(521)为海绵制,且所述第二中空部(522)以及所述组装部(51)为实心制,

所述组装部(51)不使用芯材而以不动状态组装到所述后门(1)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第二中空壁(522)从所述组装部(51)向着所述前门(2)侧延伸且截面呈大致直线状,并且,所述第一中空壁(521)向着车外侧隆起弯曲,所述第一中空壁(521)的壁厚(521T)比所述第二中空壁(522)的壁厚(522T)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组装部(51)为双股形状,利用车外侧的第一组装壁(511)和车内侧的第二组装壁(512)将所述后门(1)的前端夹住,所述第二组装壁(512)向着车内侧逐渐变厚,所述第二组装壁在车宽方向上的壁厚(512T)比所述第二中空壁(522)的壁厚(522T)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利用与组装到后门(1)上的组装部(51)一体成型的密封部(52),将前门(2)的后端与所述后门(1)的前端之间的分界部堵住,其特征是,

所述密封部(52)为中空形状,包括有:第一中空壁(521),其从所述组装部(51)与所述分界部侧相对而向着所述前门(2)侧延伸;第二中空壁(522),其从所述组装部(51)在所述分界部的背面侧与车身板体(4)相对而向着所述前门(2)侧延伸;

在所述第一中空壁(521)和所述第二中空壁(522)在所述前门(2)侧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向着车外侧突出的唇片(53),并且,

所述第一中空壁(521)为海绵制,且所述第二中空部(522)以及所述组装部(51)为实心制,

所述组装部(51)不使用芯材而以不动状态组装到所述后门(1)上,

在因洗车而喷水时等,高压水(W)施加到所述密封部(52)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中空壁(521)相对于所述第二中空壁(522)以及所述组装部(51)大幅挠曲。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组装部(51)为双股形状,利用车外侧的第一组装壁(511)和车内侧的第二组装壁(512)将所述后门(1)的前端夹住,

而且,在所述后门(1)的车外侧设置有装饰件(57),在装饰件与所述后门(1)之间固定所述第一组装壁(511)。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水(W)施加到所述密封部(52)的情况下,所述密封部(52)并不与汽车的车身板体(4)弹性接触。

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以及后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对应要素或对应事项。另外,表示前后和上下这样的措辞是基于车辆的前后、上下的基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与将前门的后端和后门的前端之间的分界部堵住的密封部一体成型的组装部,不使用芯材而组装于后门上,因此因没有芯材而相应减轻了重量,能够抑制成本。

另外,由于密封部为包括有车外侧的第一中空壁和车内侧的第二中空壁的中空形状,组装部以不动状态组装到后门上,第一中空壁为海绵制,第二中空壁以及组装部为实心制,因此在因洗车而喷水时等,高压水施加到密封部的情况下,第一中空壁相对于第二中空壁以及组装部而大幅挠曲,但组装部为不动状态,而且第二中空壁也很少挠曲,所以从车外侧施加到分界部的高压水,从分界部笔直向着中柱等的车身板体侧,即,沿着与中柱的车外侧面垂直的方向前进,在与密封部的第一中空壁相撞之后,改变角度而沿着第一中空壁的车外侧面向着前方前进。

而由于在第一中空壁和第二中空壁在前门侧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向着车外侧突出的唇片,因此沿着第一中空壁的车外侧面被引导的高压水大幅改变角度而沿着唇片的车外侧面向着车外侧返回。

由此,高压水对前侧密封条直接冲击,从前侧密封条和中柱之间侵入到车内侧而发生漏水的可能性被防止。

这时,由于组装部以不动状态组装到后门上,且与第二中空壁都是实心制,因此不会像以往例(专利文献1、2)中所示那样,密封部与中柱等车身板体弹性接触。另外,由于也不会像以往例(专利文献3)中所示那样,组装部以及第二中空壁在车内外方向上大幅振动,由此高压水的被引导方向确定,最终成为唇片的突出方向。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第一中空壁向着车外侧隆起弯曲,因此与以往例中所示那样的截面呈大致舌状的密封唇的结构相比较,一边充分应对分界部的偏差一边从车内侧将分界部堵住,能够防止空气的进入和伴随于此的风哨声。在此基础之上,外观上的美观性也好。另外,由于使得第二中空壁从组装部向着前门侧延伸且截面呈大致直线状,因此在第一中空壁挠曲时能够将高压水呈大致直线状引导到唇片,并且能够使得第一中空壁向着车外侧大幅隆起弯曲。另外,由于设定第一中空壁的壁厚比第二中空壁的壁厚薄,因此在高压水施加到第一中空壁的情况下,能够仅使得第一中空壁主动的挠曲。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使得组装部为双股形状,利用车外侧的第一组装壁和车内侧的第二组装壁将后门的前端夹住,第二组装壁向着车内侧逐渐变厚,第二组装壁在车宽方向上的壁厚比第二中空壁的壁厚厚,因此组装部以不动状态更加牢固的组装到后门上。

另外,也可以在后门的车外侧设置装饰件,在该装饰件与后门之间固定第一组装壁,进一步将组装部以不动状态牢固的组装于后门上。另外,若使用了装饰件的组装部的固定充分,则也可以省略使得第二组装壁向着车内侧逐渐变厚的情况。

像这样,本实用新型在高压水施加到密封部的情况下,使得密封部不与汽车的车身板体弹性接触,因此对车门(后门、前门)至中柱等车身板体的面间的间隔宽的车辆特别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的图6的A-A放大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分界密封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X部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对图3的分界密封件施加高压水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X部的另外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四门小轿车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以往例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的图6的A-A放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7的Y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7的Y部的另外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后门

2 前门

4 中柱(车身板体)

9 三角间隙

10 后侧密封条

20 前侧密封条

40 密封唇

41a 前端

41b 根部

50 分界密封件

51 组装部

52 密封部

53 唇片

53L 唇片的突出量

53T 唇片的宽度

55 凹部

57 装饰件

57a 按压片

58 装饰件

60 前侧密封条

61 安装部

62 中空密封部

62a 顶部

70 前侧密封条

71 安装部

72 中空密封部

200 折弯点

511 第一组装壁

511a 短边部

511b 长边部

511ba、511bb 突部

512 第二组装壁

512a 顶点

512b 底边部

512bL 底边部的长度

512T 第二组装壁的壁厚

521 第一中空壁

521S 隆起量

521T 第一中空壁的壁厚

522 第二中空壁

522T 第二中空壁的壁厚

522L 第二中空壁在截面形状上的长度

W 高压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以及图6,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相当于图6的A-A放大剖视图。另外,对于与以往例中表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该分界部的密封结构是使用具有组装部51和密封部52的分界密封件50将前门2的后端与后门1的前端之间的分界部从车内侧堵住而进行密封的结构,适用于车门(后门1、前门2)至中柱4的面间的间隔宽的车辆。

如图1所示,安装部61安装于前门2的周边的前侧密封条60的中空密封部62在前门2关闭时与中柱4的前方车外侧弹性接触,并且,安装部71安装于后门1的周边的后侧密封条70的中空密封部72在后门1关闭时与中柱4的后方车外侧弹性接触。通过前侧密封条60的中空密封部62与中柱4弹性接触而发生挠曲,从而中空密封部62的最靠后门1侧的顶部62a向车外侧翘起,在中柱4与中空密封部62的顶部62a之间产生三角间隙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防止如下情况发生:在因洗车而喷水时或者雷雨时等,高压水W从车外侧通过分界部而施加到三角间隙9,从而浸入到车内侧。

分界密封件50从后侧密封条70的前端上部分支而向着下方延长至腰线的位置。

分界密封件50的组装部51是利用车外侧的第一组装壁511和车内侧的第二组装壁512将卷边结合后的后门1的前端夹住而构成为双股形状。

第一组装壁511截面呈大致L字形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有与后门1的前端相抵接的短边部511a和与后门1的车外侧面相抵接的长边部511b。另外,在长边部511b的前方车外侧以及后方车外侧形成有突部511ba、511bb。

另外,第二组装壁512的截面呈大致山形(三角形状),向着成为顶点512a侧的车内侧逐渐变厚,第一组装壁511的短边部511a连接于第二组装壁512的底边部512b的大致中央处。而后门1的车内侧面与从该连接位置向着后方延伸的第二组装壁512的底边部512b相抵接。

另外,分界密封件50的密封部52为中空形状,包括有:第一中空壁521,其从组装部51与分界部侧(车外侧)相对而向着前门2侧延伸;第二中空壁522,其从组装部51在分界部的背面侧(车内侧)与中柱4相对而向着前门2侧延伸。

第二中空壁522从组装部51的第二组装壁512的顶点512a向着朝向前门2侧且朝向车内侧的斜向方向延伸且截面呈大致直线状,中央部的壁厚比成为前门2侧的前端侧以及成为后门1侧的后端侧厚。

另外,第一中空壁521以向着车外侧突出的方式隆起弯曲,成为前门2侧的前端侧与第二中空壁522的前端侧相连接,成为后门1侧的后端侧与组装部51的第二组装壁512的底边部512b的前端侧相连接,且从该前端侧向着车外侧竖起。

另外,在第一中空壁521的前端和第二中空壁522的前端在前门2侧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唇片53。唇片53向着朝向前门2侧且朝向车外侧的斜向方向突出,其宽度53T比第一中空壁521的壁厚521T厚,突出量53L为第一中空壁521从第二中空壁522的前端车内侧面隆起的隆起量521S的1/2左右。

另外,第一中空壁521的壁厚521T比第二中空壁522的壁厚522T薄而更容易挠曲,另外,第二组装壁512在车宽方向上的壁厚512T比第二中空壁522的壁厚522T还厚。另外,使得第二组装壁512的底边部512b的长度512bL比第二中空壁522在截面形状上的长度522L小。

从而如上所述,在使用组装部51的第一组装壁511和第二组装壁512将后门1的前端夹住时,即使不使用芯材也能够在不以使组装部51挠曲为前提的不动状态下牢固的组装到后门1上。

而且,在后门1以及前门2的车外侧分别设置有装饰件57、58。特别是后门1侧的装饰件57将组装部51的第一组装壁511固定在装饰件57与后门1之间。即,在装饰件57的前门2侧设置有向着车内侧折弯的按压片57a,将按压片57a插入到在密封部52的第一中空壁521与组装部51的第一组装壁511之间形成的凹部55中,并且,装饰件57的车内侧面按压在形成于第一组装壁511上的突部511ba、511bb上,将组装部51牢固的固定在后门1上。

另外,第一中空壁521以及唇片53为海绵制的橡胶材料,并且第二中空部522以及组装部51为实心制的橡胶材料。另外,替代橡胶材料,也可以是由热塑性弹性体等构成的树脂材料。

根据这样的分界部的密封结构,由于是与将前门2的后端和后门1的前端之间的分界部堵住的密封部52一体成型的组装部51,不使用芯材而安装到后门1上,因此,由于没有芯材而相应的减轻重量,能够抑制成本。

另外,密封部52是由车外侧的第一中空壁521和车内侧的第二中空壁522构成的中空形状,组装部51以不动状态组装到后门1上,第一中空壁521为海绵制,第二中空壁522以及组装部51为实心制,因此在因洗车而喷水时等,高压水W施加到密封部52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一中空壁521相对于第二中空壁522以及组装部51而大幅挠曲,但是组装部51为不动状态,而且第二中空壁522也是很少挠曲,因此从车外侧施加到分界部的高压水W,从分界部向着中柱4笔直前进,即向着与中柱4的车外侧面垂直的方向前进,在与密封部52的第一中空壁521相碰之后,改变角度,沿着第一中空壁521的车外侧面向前方前进。

由于在第一中空壁521和第二中空壁522在前门2侧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海绵制的向着车外侧突出的唇片53,因此沿着第一中空壁521的车外侧面被引导的高压水W以沿着唇片53的车外侧面向着车外侧返回的方式大幅改变角度。

由此,高压水W直接冲击前侧密封条60而从前侧密封条60和中柱4之间侵入到车内侧从而发生漏水的可能性被防止。

这时,由于组装部51在不动状态下被组装到后门1上,与第二中空壁522都是实心制,因此密封部52并不与中柱4弹性接触。另外,由于组装部51以及第二中空壁522也不在车内外方向上大幅振动,由此高压水W被引导的方向确定,最终成为唇片53的突出方向。

另外,由于密封部52的第一中空壁521向着车外侧隆起弯曲,因此与截面呈大致舌状的密封唇的结构相比较,一边充分应对分界部的偏差一边从车内侧将分界部堵住,能够防止空气的进入和伴随于此的风哨声。在此基础上,外观上的美观性也好。另外,由于第二中空壁522从组装部51向着前门侧延伸且截面呈大致直线状,因此在第一中空壁521挠曲时,能够使高压水W稳定而呈大致直线状地引导到唇片53,并且能够使第一中空壁521向车外侧大幅隆起弯曲。另外,由于将第一中空壁521的壁厚521T设定为比第二中空壁522的壁厚522T薄,因此在高压水W施加于第一中空壁521的情况下,能够仅使第一中空壁521主动的挠曲。

如此这般,虽然利用以往的截面呈大致舌状的密封唇40,需要考虑在堵住分界部的同时与中柱4弹性接触,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这种考虑,与以往的截面呈大致舌状相当的第一中空壁521的长度和形状并不会对车门的开闭造成障碍,能够成为专注于将分界部堵住的功能的设计。

另外,由于使得组装部51成为双股形状,利用车外侧的第一组装壁511和车内侧的第二组装壁512将后门1的前端夹住,使得第二组装壁512向着车内侧逐渐变厚,使得第二组装壁512在车宽方向上的壁厚512T比第二中空壁522的壁厚522T厚,因此组装部51以不动状态更加牢固的组装到后门1上。

另外,若使得组装部51的至少第二组装壁512为刚性更高的材质,则如图5所示,使得第二组装壁512向着车内侧逐渐变厚的情况也可以省略。这种情况下,使得组装部51的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唇片53为海绵制,在图2和图5中,可以看到是连续于第一中空壁521的,但是也可以使得唇片53为实心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连续于第二中空壁522,这样可以更加承受高压水W的压力。但是,若如实施方式的例子这样,使得唇片53连续于第一中空壁521且为海绵制,则分界密封件50的位于车外侧的面成为一样的外观,没有材料的边界线,所以美观性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分界密封件50是从后侧密封条70的前端上部分支而向下方延伸的,但是在此,分界密封件50也可以是与后侧密封条70不能分离的一体化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并未一体化的可分离的结构。所谓一体化的结构,是指在模具成型后侧密封条70的前端上部的情况下,在模具成型之际通过热熔接而将分界密封件50一体化,或者无论是有无模具成型都使用粘接剂等来一体化,这是众所周知的。另外,不是如本实施方式的例子那样的分界密封件50从后侧密封条70的前端上部分支这样的形态,而是在可分离的结构中,是在分界密封件50与后侧密封条70之间明确的具有间隙或者空间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