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扶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128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扶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公共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的多功能扶手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但是现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扶手架结构单一,扶手架上供人扶手的连接杆高度都是一致的,在早晚高峰时,老人、青少年和身高较低的成年不能很好的握紧扶手架,在车辆启动、停止或急刹时,会由于惯性的作用而摔倒,因此需要一种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扶手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扶手架,解决了现有扶手架功能单一的问题,能满足不同人群扶手的需求,提高了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支撑杆、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若干根支撑杆下端固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杆,支撑杆与连接杆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支撑杆之间设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端,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竖直的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相互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固定连接若干个坐板,坐板通过转轴连接靠板,坐板上嵌有若干个吸附坐板的永久磁铁。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支撑杆之间的水平距离。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为支撑杆之间水平距离的二分之一。

所述支撑杆、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均套有硅胶套。

所述硅胶套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弹性凸起。

所述第三连接杆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地面垂直距离为0.75m;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地面垂直距离为1m;所述连接杆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地面垂直距离为1.75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扶手架功能单一的问题,能满足不同人群扶手的需求,提高了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坐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硅胶套的示意图。

在图中,1、支撑杆,2、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坐板,7、靠板,8、转轴,9、坐板,10、永久磁铁,11、硅胶套,12、弹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

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但不能对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一种多功能扶手架,它包括支撑杆1、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3,若干根支撑杆下端固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杆,支撑杆与连接杆相互垂直,支撑杆之间设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4和第三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端,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竖直的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相互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固定连接若干个坐板6,坐板通过转轴8连接靠板7,坐板上嵌有若干个吸附坐板的永久磁铁9。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支撑杆之间的水平距离。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为支撑杆之间水平距离的二分之一。

所述支撑杆、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均套有硅胶套10,进一步增加的用户手掌与杆子的摩擦力,同时增加了舒适度。

所述硅胶套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弹性凸起11,进一步增加用户手掌与杆子的摩擦力。

所述第三连接杆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地面垂直距离为0.75m;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地面垂直距离为1m;所述连接杆与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地面垂直距离为1.75m,使得扶手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来选择扶着哪个杆子,比如:身高为1.4m以下的适合扶着支撑杆1或第二连接杆4;身高为1.4m—1.6的适合扶着第一连接杆3;身高为1.6以上的适合扶着连接杆2,这样一来,扶手架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第三连接杆5上的坐板6可以供人休息,有效的增加了公共交通工具的上的座位,为早晚高峰出行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座位,在使用时,人们将坐板6向下转动,这时永久磁铁9与坐板6脱离,之后坐板6与靠板7成90—120度的夹角,这样一来,人们可以坐在坐板6上休息,解决了现有扶手架功能单一的问题,能满足不同人群扶手的需求,提高了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