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342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用容器保持架。



背景技术:

作为车门用容器保持架,已知一种被设置于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车门的车厢侧的容器保持架。车门用容器保持架一般被设置于车门的前部且上下方向的中央。在车门用容器保持架内收装用于存储饮料水等的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可是,由于专利文献1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被设置于车门的前部且上下方向的中央,因此,车门用容器保持架对于就座于座椅上的乘员而言,所配置的位置比较靠下。因此,在将手伸至车门用容器保持架来取出容器和收装容器时,需要乘员的上半身弯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

为了不使乘员的上半身弯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而取出容器和收装容器,优选将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设置于车门的上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5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将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设置于车门上部的情况下,在将车门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打开时,容器与车门一起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移动。因此,可以想象到:例如被放置于座椅的、在行驶过程中向车门侧移动了的装载物被夹在容器与开口部的后边缘而会对装载物施加较大的力。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能够减轻乘员在取出、收装容器时的负担,且能够抑制对货物施加较大的力。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车门用容器保持架(例如,实施方式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其设置于车门内饰板,用于收装容器(例如,实施方式的容器41),其中,该车门内饰板(例如,实施方式的车门内饰板34)设置于能够沿车辆(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车门(例如,实施方式的滑动车门15)的车厢(例如,实施方式的车厢16)侧,所述车门用容器保持架具有:底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底部45),其用于支承所述容器的底面(例如,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底面41a);周壁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周壁部46),其从该底部的周边缘(例如,实施方式的底部的周边缘45a)竖起设置,且上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周壁部的上端46a)开口;和支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7),其被配置于该周壁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从后方支承所述容器,且与所述周壁部分体设置,其中,所述支承部被配置于比所述周壁部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

如此,在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周壁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具有支承部,并且将支承部配置于比周壁部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将周壁部的高度尺寸抑制为较小,也能够由支承部很好地保持容器。据此,通常状态下能够由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稳定地支承容器。

另一方面,考虑到在打开车门时容器与车门一起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移动而容器与装载物接触。在此,周壁部的高度尺寸被抑制为较小。因此,通过容器与装载物接触,能够使容器倒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抑制对装载物施加较大的力。

另外,通过在容器与装载物接触时容器倒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来能够将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设置于车门的上部。因此,不需要乘员的上半身弯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就能够进行容器的取出和容器的收装。据此,在进行容器的取出和容器的收装时,能够减轻乘员的负担。

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所述支承部比所述周壁部的后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周壁部的后部46b)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突出。

如此,使支承部比周壁部的后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突出。据此,能够由车门用容器保持架(尤其是,支承部)稳定地支承收装于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容器。

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周壁部的上端具有:前边缘(例如,实施方式的前边缘53a),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且向车宽方向延伸;内边缘(例如,实施方式的内边缘54a),其从该前边缘的车厢侧的内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内端53b)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后边缘(例如,实施方式的后边缘55a),其从该内边缘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的后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后端54b)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和外边缘(例如,实施方式的外边缘56a),其从该后边缘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外端55b)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延伸,所述周壁部的上端形成为,在将连接第1交叉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1交叉部58)和第2交叉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2交叉部59)的直线(例如,实施方式的第1直线62)的长度尺寸设为l1且将在与所述直线正交的方向上相向的一对所述周壁部的上端的距离的最大尺寸设为l2的情况下满足l1>l2,其中,所述第1交叉部为所述前边缘与所述内边缘的交叉处,所述第2交叉部为所述后边缘与所述外边缘的交叉处。

如此,由前边缘、内边缘、后边缘、和外边缘形成周壁部的上端。另外,将连接第1交叉部和第2交叉部的直线的长度尺寸设为l1,其中,第1交叉部为前边缘与内边缘的交叉处,第2交叉部为后边缘与外边缘的交叉处。

而且,将在与该直线正交的方向上相向的一对周壁部的上端的距离的最大尺寸设为l2。在该状态下,满足l1>l2。

因此,使周壁部中的第1交叉部侧向车厢侧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突出较大,而能够使容器向第1交叉部侧大幅度移动。据此,通过打开滑动车门而使装载物被夹在容器与开口部的后边缘之间时,能够使容器向第1交叉部侧移动而顺利地倒向车厢侧(即,避让)。因此,能够抑制对装载物施加较大的力。

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底部与所述周壁部的交界部(例如,实施方式的交界部69)中,车宽方向外侧和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至少一方的部位(例如,实施方式的外交界部71和后交界部72的至少一方)形成为曲面。

如此,在底部与周壁部的交界部中,车宽方向外侧和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至少一方的部位形成曲面。在此,车宽方向外侧和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交界部为在容器顺利地倒向车厢侧时,容器的底部所接触的部位。

因此,通过将车宽方向外侧和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交界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曲面,能够使容器的底部沿着曲面移动。据此,能够使容器更顺利地倒向车厢侧。

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车门与形成所述车辆开口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4)的前部的柱(例如,实施方式的中柱21)接触而所述开口部由所述车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周壁部被配置于所述柱与所述支承部之间。

如此,在开口部由车门关闭的状态下,周壁部被配置于柱与支承部之间。因此,能够由支承部支承被收装于周壁部(即,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容器,而且也能够由柱支承容器。因此,能够将周壁部的高度尺寸抑制为更小。据此,能够使容器更顺利地倒向车厢侧。

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中,所述支承部被设置于开关面板(例如,实施方式的开关面板38),其中,所述开关面板被配置于所述车门内饰板。

如此,将支承部形成于开关面板。据此,不需要单独形成支承部,而能够抑制零件个数。而且,能够将支承部一体形成于开关面板,由此能够提高支承部的外观的美观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周壁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具有支承部,并且将支承部配置于比周壁部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周壁部的高度尺寸被抑制为较小,也能够由支承部很好地保持容器。

据此,通常状态下能够稳定地支承容器,而在打开车门的过程中当容器与装载物接触时,能够使容器倒下而抑制对装载物施加较大的力。

而且,通过在容器与装载物接触时使容器倒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能够将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设置于车门的上部。据此,在进行容器的取出和收装时,能够减轻乘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车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具有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车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将车门用容器保持架放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分解了开关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容器收装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沿着图5的ⅶ-ⅶ线剖切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门用容器保持架沿着图5的ⅷ-ⅷ线剖切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14:开口部;15:滑动车门;16:车厢;21:中柱;34:车门内饰板;36: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8:开关面板;41:容器;41a:底面;45:底部;45a:周边缘;46:周壁部;46a:周壁部的上端;46b:周壁部的后部;47:支承部;53:前壁;53a:前边缘;53b:前边缘的内端;54:内壁;54a:内边缘;54b:内边缘的后端;55:后壁;55a:后边缘;55b:后边缘的外端;56:外壁;56a:外边缘;58:第1交叉部;59:第2交叉部;62:第1直线;63:第2直线;69:交界部;71:外交界部(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72:后交界部(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部位);l1:第1直线的长度尺寸;l2:第2直线的最大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箭头fr指向车辆的前方、箭头up指向车辆的上方、箭头lh指向车辆的左侧方。

如图1所示,车辆10具有:形成于侧部12的开口部14、对开口部14进行开闭的滑动车门15、设置于车厢16侧的前排座椅17、和设置于前排座椅17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后排座椅18。

开口部14由中柱21、后柱22、上边梁23、下边梁(未图示)形成为矩形状。

开口部14的前部由中柱21形成。开口部14的后部由后柱22形成。另外,开口部14的上部由上边梁23形成。而且,开口部14的下部由下边梁形成。

滑动车门15以沿着侧部12向车身前后方向自如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边梁23和下边梁。

通过使滑动车门15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移动,使滑动车门15的前部15a与中柱21的后边缘21a接触。据此,开口部14由滑动车门15关闭。

另一方面,通过使滑动车门15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移动,而使滑动车门15朝向后柱22移动。据此,开口部14通过滑动车门15被敞开。

滑动车门15具有形成下半部的车门主体31、和形成上半部的车窗玻璃32。车门主体31在车厢16侧具有车门内饰板34。车门内饰板34为形成车厢16的内饰的装饰部件。

车门内饰板34在前上部形成有凹部35,在凹部35的下侧形成有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在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设置有开关面板38。

凹部35以朝向车外19(参照图5)侧凹进的方式形成。

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为例如收装存储饮料水等的容器41的容器保持架。开关面板38具有例如使车窗玻璃32升降的开关43。

如图2、图3所示,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具有:底部45,其用于支承容器41的底面41a;周壁部46,其从底部45的周边45a竖起设置;和支承部47,其配置于周壁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

支承部47与周壁部46分体形成,并且被配置于周壁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而且,支承部47被配置于比周壁部46的上端46a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由支承部47的支承前壁47a从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支承容器41。

在此,支承前壁47a从支承部47的上表面47b延伸至周壁部46的上端46a的下方。因此,能够确保支承前壁47a较大。据此,能够由支承前壁47a更稳定地从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支承容器41。

如此,在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周壁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具有支承部47,并且支承部47被配置于比周壁部46的上端46a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周壁部46的高度尺寸h1被抑制为较小,也能够通过支承部47很好地保持容器41。据此,通常状态下能够由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稳定地支承容器41。

返回到图1,在打开滑动车门15时,容器41与滑动车门15一起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移动,容器41与货物等装载物51接触(即,撞上)。在此,周壁部46的高度尺寸h1被抑制为较小。因此,通过容器41与装载物51接触,能够使容器41倒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抑制对装载物51施加较大的力。

另外,在容器41与装载物51接触时,容器41倒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据此,可将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设置于车门主体31的上部。因此,不需要乘员的上半身弯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就能够进行容器41的取出和容器41的收装。据此,在进行容器41的取出和容器41的收装时,能够减轻乘员的负担。

如图2、图3所示,支承部47与周壁部46的后部46b相比,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侧突出。因此,能够由支承部47的支承前壁47a从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支承被收装于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容器41。据此,能够由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尤其是,支承部47)稳定地支承收装于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容器41。

支承部47被一体形成于开关面板38的前部。如此,将支承部47形成于开关面板38。据此,不需要单独形成支承部47,从而能够抑制零件个数。

而且,通过将支承部47一体形成于开关面板38,能够提高支承部47(即,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外观的美观性。

如此,开关面板38构成为,只要开关面板38的至少局部被配置于周壁部46的后方即可,而不需要将开关面板38的整体配置于周壁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

如图4、图5所示,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底部45形成为平坦状,以便支承容器41的底面41a(参照图3)。底部45的周边缘45a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周壁部46从底部45的周边缘45a竖起设置,且上端46a开口。

周壁部46具有前壁53、内壁54(同时参照图7)、后壁55(同时参照图8)、和外壁56。

前壁53从底部45的周边缘45a中的前边缘竖起设置,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前壁53沿着车宽方向被配置,在上端形成前边缘53a。

内壁54从底部45的周边缘45a中的内边缘竖起设置,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内壁54被配置于车厢16侧。在内壁54的上端形成内边缘54a。

后壁55从底部45的周边缘45a中的后边缘竖起设置,且沿着车宽方向配置。在后壁55的上端形成后边缘55a。

外壁56从底部45的周边缘45a中的外边缘竖起设置,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外壁56被配置于车外19侧。在外壁56的上端形成外边缘56a。

由前边缘53a、内边缘54a、后边缘55a和外边缘56a形成周壁部46的上端46a。换言之,周壁部46的上端46a具有前边缘53a、内边缘54a、后边缘55a和外边缘56a。

前边缘53a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向车宽方向延伸。内边缘54a从前边缘53a的车厢16侧的内端53b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后边缘55a从内边缘54a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的后端54b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外边缘56a从后边缘55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端55b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延伸。

在前边缘53a与内边缘54a交叉的部位形成第1交叉部58。在后边缘55a与外边缘56a交叉的部位形成第2交叉部59。

连接第1交叉部58和第2交叉部59的第1直线62的长度尺寸为l1。

另外,第2直线63在与第1直线6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2直线63交叉于周壁部46的上端46a中的相向的一对部位。相向的一对部位间的距离的最大尺寸为l2。

换言之,第2直线63的长度为相向的一对部位64、65之间的最大长度尺寸,该最大长度尺寸为l2。在此,第1直线62的长度尺寸l1与第2直线63的最大长度尺寸l2之间的关系满足l1>l2。因此,周壁部46中,第1交叉部58侧向车厢16侧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突出较大。

如图1、图6所示,周壁部46的第1交叉部58侧向车厢16侧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突出较大。因此,在被收装于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容器41与装载物51接触时,能够使容器41如箭头a所示那样向第1交叉部58侧大幅度移动。

据此,在打开滑动车门15的过程中,当装载物51被夹在容器41与形成开口部14的后柱22之间时,能够使容器41向第1交叉部58侧移动而顺利地倒向车厢16侧。因此,能够抑制对装载物51施加较大的力。

如图7、图8所示,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在底部45与周壁部46的交叉部具有交界部69。具体而言,在底部45与外壁56的交叉部形成有外交界部71。外交界部71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且形成为曲面。

另外,在底部45与后壁55的交叉部形成有后交界部72。后交界部72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后侧,且形成为曲面。

在此,在容器41顺利地倒向车厢16侧时,外交界部71和后交界部72为容器41的底面41a的周边缘41b所接触的部位。

因此,通过使外交界部71和后交界部72形成为曲面,能够使底面41a的周边缘41b如箭头b所示那样沿着外交界部71、后交界部72顺利地移动。

据此,能够使容器41如箭头c所示那样顺利地倒向车厢16(同时参照图6)侧。因此,在打开图1所示的滑动车门15的过程中,装载物51被夹在容器41与形成开口部14的后柱22之间时,能够使容器41更顺利地向第1交叉部58侧移动而倒向车厢16侧。

返回到图6,滑动车门15的前部15a接触中柱21的后边缘21a,由滑动车门15关闭开口部14(同时参照图1)。在该状态下,周壁部46被配置于中柱21与支承部47之间。

如此,在由滑动车门15关闭开口部14的状态下,周壁部46被配置于中柱21与支承部47之间。因此,能够由支承部47从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支承被收装于周壁部46(即,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的容器41。而且,能够由中柱21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支承被收装于周壁部46的容器41。

据此,能够将容器41以稳定的状态收装于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因此,能够将周壁部46的高度尺寸h1抑制为较小,而能够使容器41更顺利地倒向车厢16侧。

另外,也可使周壁部46与中柱21分离以下的程度:在容器41于周壁部46内倾倒时,能够由中柱21支承容器41的程度。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底部45与周壁部46的交界部中,是以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交界部71和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后交界部72形成为曲面的例子进行的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仅使外交界部71、后交界部72中的一方形成为曲面。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