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951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均采用水冷散热的冷却方式,在配置散热器时,通常为每个电机配置一个单独的散热器。但是,车辆往往设置多个电机,这就需配置多个单独的散热器,使得该方式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维护保养复杂,尤其是不适用于位置空间比较小的车辆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通过将多个电机的水冷散热集成在一起,仍保持各电机散热相对独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包括多台电机、连接在每台所述的电机上的水冷散热回路,所述的水冷散热回路包括散热器本体,多台所述的电机上的水冷散热回路共用一个所述的散热器本体。

优选地,所述的散热器本体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台所述的电机上的水冷散热回路分别通过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所述的散热器本体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散热器本体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的水冷散热回路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的散热器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一补水口和排气口。

进一步优选地,该结构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的膨胀水箱具有入气口和第二补水口,所述的散热器本体的第一补水口与所述的膨胀水箱的第二补水口相连通,所述的散热器本体的排气口与所述的膨胀水箱的入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散热器本体上的补水口和排气口均设置有一个。

优选地,所述的水冷散热回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散热器本体出水口处的水泵。

优选地,所述的水冷散热回路还包括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的水冷散热回路包括还包括水泵、控制器,所述的散热器本体的出水口、水泵、控制器、电机以及散热器本体的进水口依次连接形成回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结构紧凑、简单,占空间位置小;

2、维护保养方便;

3、能耗低;

4、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散热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膨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散热器本体;20、进水口;21、出水口;22、第一补水口;23、排气口;3、水泵;4、控制器;5、膨胀水箱;50、入气口;51、第二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包括多台电机1、连接在每台电机1上的水冷散热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回路包括散热器本体2、水泵3、控制器4,每台电机1上的水冷散热回路中:水泵3、控制器4单独设置,多台电机1上的水冷散热回路则共用一个散热器本体2。

如图2所示:散热器本体2上部开设有进水口20、散热器本体2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21,每台电机1上的水冷散热回路分别通过一个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与散热器本体2相连接。具体为:散热器本体2的出水口21、水泵3、控制器4、电机1以及散热器本体2的进水口20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经由散热器本体2冷却过后的冷却液通过散热器本体2的出水口21被水泵3吸入后泵入控制器4,流经电机1回到散热器本体2的进水口20。

散热器本体2开设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的数量不少于水冷散热回路的数量,即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的数量可以与水冷散热回路的数量相等,一一对应;也可以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的数量多于水冷散热回路的数量,便于后续水冷散热回路的增加;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继续开设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每增加一套电机1及控制器4,增加一套水泵3,连接到散热器本体2的进水口20和出水口21之间。

散热器本体2下部还开设有第一补水口22,工作时,通过第一补水口22对所有电机1的水冷散热回路统一补水。散热器本体2上部还开始有排气口23,工作时,散热器本体2通过排气口23将水冷散热回路里的气体统一进行排放。散热器本体2上的第一补水口22和排气口23均设置有一个。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还包括膨胀水箱5,膨胀水箱5具有入气口50和第二补水口51,散热器本体2的第一补水口22与膨胀水箱5的第二补水口51相连通,即膨胀水箱5通过第二补水口51向散热器本体2的第一补水口22进行补水;散热器本体2的排气口23与膨胀水箱5的入气口50相连通,散热器本体2的气体统一通过入气口50排入膨胀水箱5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机集成散热器结构,包括多台电机、连接在每台所述的电机上的水冷散热回路,所述的水冷散热回路包括散热器本体,多台所述的电机上的水冷散热回路共用一个所述的散热器本体。本发明通过将多个电机的水冷散热集成在一起,但仍保持各电机散热相对独立,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维护保养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葛光;周细威;涂志仁;钱展;陈永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30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