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传输设备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35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式传输设备和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式传输设备和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行业迅猛发展,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其规模逐年扩大。同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与及各类管理规划软件的应用,我国物流车辆资源管理与分配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但就物流具体作业环节来看,仍旧以人工作业为主,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尤其对于货物在车厢的装卸环节,目前大部分货物仍靠人工完成,其作业连续性差,劳动强度高,时间被大量浪费,同时由于过多的人工搬运难以避免野蛮操作与意外情况的发生,货物受损概率较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就运输车辆中车厢货物装卸这一环节,人力装卸货物效率较低原因主要因为车辆货物无法自动传输,搬抬人员必须在车厢内不断往复,消耗了大量时间和体力;车厢内空间有限,需要预留搬抬人员的工作空间和搬抬人员之间的工作空间交叉,导致动作干涉。

因此,为了提高车厢装卸货物的效率,需要一种高效的、自动化的车载式传输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车厢货物的装卸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式传输设备和运输车。通过该车载式传输设备,工人只需将货物运至车厢尾部即可,克服了工人在车厢内作业所产生的问题。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式传输设备,包括至少一条牵引传输导轨、驱动装置;

所述牵引传输导轨包括牵引件、主动轮和从动轮;

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安装于车厢的头部和尾部;

所述牵引件沿所述车厢纵向布置,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上部放置于所述车厢底板上;

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载式传输设备还包括至少一条滚筒传输导轨;所述滚筒传输导轨包括至少一个滚筒;

所述滚筒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底板上,转轴平行于所述主动轮的转轴,顶部母线高度与所述牵引件表面相平。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传输导轨还包括牵引内导轨;所述牵引内导轨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底板上并沿所述车厢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于所述牵引内导轨两端;所述牵引件的上部放置于所述牵引内导轨顶面上。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滚筒传输导轨还包括滚筒内导轨;所述牵引内导轨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底板上并沿所述车厢纵向方向延伸;所述滚筒的转轴两端安装于所述滚筒内导轨上。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载式传输设备还包括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安装于所述牵引内导轨下方,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牵引内导轨连接;

所述输出端运动至高位时,所述牵引件顶面高于所述车厢的底板;

所述输出端运动至低位时,所述牵引件顶面低于所述车厢的底板。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载式传输设备还包括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安装于所述牵引内导轨和所述滚筒内导轨下方,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牵引内导轨和所述滚筒内导轨连接;

所述输出端运动至高位时,所述牵引件顶面和所述滚筒顶部母线相平且高于所述车厢的底板;

所述输出端运动至低位时,所述牵引件顶面和所述滚筒顶部母线均低于所述车厢的底板,所述牵引件上部表面和所述滚筒顶部母线相平或不相平。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传输导轨还包括用于张紧所述牵引件的张紧机构。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尾轴和两组调节装置;

在所述牵引内导轨的两个竖直相对面上,对称开有纵向方向的长腰通孔;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基于螺栓固定于所述长腰通孔上的连接板、用于调节连接板与所述长腰通孔之间固定位置的螺杆安装块和螺杆;

所述螺杆安装块固定在所述长腰通孔纵向的一侧上,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杆安装块,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两组调节装置对称安装于所述两个竖直相对面外侧;

所述尾轴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两块安装板上,所述从动轮固定于所述尾轴上。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件上部的下方,设置有一固定的导条;所述牵引件的上部放置于所述导条上。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件为链条;所述主动轮为主动链轮;所述从动轮为从动链轮。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链条由套筒和链板组成,相邻两个套筒分别铰接于两相对的链板之间;

支撑所述链条上部的支撑面上设置有凸起;

所述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两相对链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凸起卡在所述两相对链板之间并顶在所述链条的套筒上,所述链板外周与所述支撑面不接触。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车,该运输车的车厢上安装有以上任意一套所述的车载式传输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式传输设备的运输车,通过顶升装置,当需要输送集装容器时,将牵引传输导轨从车厢的底板中顶起,集装容器落于牵引传输导轨上并经牵引传输导轨进行运输,克服了在车厢内人工搬运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使车载自动化成为了一种可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运输车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运输车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运输车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牵引传输导轨升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牵引传输导轨落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滚筒传输导轨升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滚筒传输导轨落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张紧机构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牵引内导轨、滚筒内导轨和外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输车正视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输车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输车右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介绍的车载式传输设备包括牵引传输导轨2和驱动装置3。

本发明实施例的牵引传输导轨最基本结构为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牵引件;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于车厢底板的头部和尾部;牵引件绕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为了保证集装容器能受到牵引件牵引,牵引件的顶面应高于所述车厢底板。

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牵引件、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安装以及考虑到车厢底板用于支撑牵引件,容易受到磨损,通常采取在车厢底板上安装牵引内导轨的措施。牵引内导轨作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安装载体的同时,当受到牵引件的磨损需要更换时,不用将车厢底板整块更换,使用成本更低。

牵引内导轨沿所述车厢纵向延伸,主动轮和从动轮安装于牵引内导轨的两端;牵引内导轨顶面应设置有供牵引件上部放置的平面;牵引件上部放置于牵引内导轨的顶面上,下部处于牵引内导轨内部。

图4示出了牵引传输导轨2的截面视图。具体实施中,牵引内导轨的截面形状在顶部设置有供牵引件上部放置的平面,其余位置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为了便于牵引内导轨的安装,车厢底板可加工出与所述牵引内导轨适配的凹槽,供牵引内导轨安装。

具体实施中,牵引件303可选择传输带、链条、钢丝绳等挠性牵引件,还可以在设置件上,增加托盘、支架、板等固定物;。

本发明实施例选用的牵引件303为链条,相对应的主动轮304和从动轮305为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本发明实施例的链条由套筒307和链板306组成,相邻的两个套筒307分别安装于两相对的链板306之间,套筒307可绕自身的安装轴线转动;具体实施中,链板306还划分为外链板和内链板;外链板和内链板交替排列,并基于套筒307的转轴连接;外链板和内链板可绕套筒307的转轴运动;由于链条的结构较为常见,本发明实施例不做更多的详解。

牵引件303绕在主动轮304和从动轮305上,当主动轮304和从动轮305安装于车厢底板上时,牵引件上部放置于车厢顶面;当主动轮304和从动轮305安装于牵引内导轨上时,牵引件上部放置于牵引内导轨顶面。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牵引件303为链条,因此,主动轮304和从动轮305为与链条配套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其中,受驱动装置3驱动的主动链轮,不受驱动装置3驱动的为从动链轮;链条上部在重力作用下,压在车厢底板或牵引内导轨上,两边分别经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绕进牵引内导轨301内。

具体实施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车载式传输设备的维护成本,可以在牵引内导轨301的表面或车厢底板的表面安装一固定的导条,导条最宜选用耐磨性较高的材质;当发生磨损时,导条的更换成本远低于牵引内导轨和车厢底板的成本。

具体实施中,针对链条的结构特点,对支撑链条的支撑面作出如下设计,可有效减少链条的运动阻力、对链条的横向位置进行限位、提高链条和支撑链条的部件的耐久度,减低车载式传输设备的维护成本:一方面,在支撑面上设置有宽度小于两相对链板之间距离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两相对链板之间并顶在链条的套筒上,链条横向被卡位在所述链板之间;由于套筒307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因此,链条的运行阻力较小;另一方面,链板的下端应该不与支撑面接触,以减少摩擦阻力。本发明实施例的耐磨导条302上设置有宽度小于两相对链板306的凸起308;凸起308位于两相对链板306之间并顶在套筒307上,链板306的下端与耐磨导条302不接触。

驱动装置3安装在牵引传输导轨2的其中一端,与其相连接的为主动轮。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需要由主动轮304驱动牵引件303,将主动轮304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牵引件303的平动,因此,驱动装置3应选择旋转驱动装置3;具体实施中,可以为电机、液压泵等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与主动轮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直接连接或通过皮带、链轮等方式间接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驱动装置3选用的为减速电机;其中,图1的运输车正视图示出了采用间接连接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驱动装置3通过链条连接至主动轮上,并驱动主动轮转动;图2的运输车俯视图示出了采用直接连接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主动轮304直接安装于驱动装置3的转轴上,驱动装置3转动带动主动轮304运动;由于为了更清晰的说明减速装置采用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时的不同结构,图1所示的运输车正视图和图2所示的运输车俯视图有关于驱动装置3的局部结构不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3,可实现控制牵引件303的上部朝车厢1头部或尾部运动,从而控制其上的集装容器6朝车厢1头部或尾部运动。

当采用主动轮、从动轮、牵引件作为驱动集装容器6运动的部件时,为了保证驱动装置3的驱动力能通过主动轮传递到牵引件上,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牵引件,需要保持一定的张紧力;因此,需要设置一组张紧机构来实现。张紧机构可以安装于车厢底板上,亦可安装于牵引内导轨上。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张紧机构的俯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张紧机构包括尾轴805和两组调节装置;

在所述牵引内导轨301的两个竖直相对面上,对称开有纵向方向的长腰通孔;调节装置包括基于螺栓804固定于所述长腰通孔上的连接板803、用于调节连接板803与所述长腰通孔之间固定位置的螺杆安装块802和螺杆801;螺杆安装块802固定在所述长腰通孔纵向的一侧上,螺杆801穿过所述螺杆安装块802,连接在所述连接板803上;两组调节装置对称安装于牵引内导轨301的两个竖直相对面外侧;尾轴805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两块安装板803上,从动轮305固定于所述尾轴上。通过调节螺杆801在螺杆安装块802上的位置,可以驱动连接板803沿纵向方向运动,带动尾轴805和从动轮305的运动,从而实现条的张紧和松开。

具体实施中,设置单条牵引传输导轨2即可驱动集装容器6纵向运动;但为了保证集装容器6运动的平衡,需要加大牵引传输导轨2的横向尺寸,基于成本考虑,花费较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为了集装容器6的运动平衡,在牵引传输导轨2一侧,安装有滚筒传输导轨5。

滚筒传输导轨5至少包括一个滚筒,滚筒的轴线应该与主动轮的轴线相平行,顶部母线高度应与牵引件顶面相平。

为了便于滚筒的安装和降低安装成本,具体实施中,可设置一沿车厢纵向布置的牵引内导轨;滚筒安装于牵引内导轨上;

为了便于牵引内导轨安装,可在车厢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牵引内导轨相适配的凹槽。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滚筒传输导轨的截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滚筒传输导轨5包括沿对应凹槽202纵向延伸的滚筒内导轨501和能绕轴线滚动的滚筒502。

滚筒502水平横向安装在滚筒内导轨501的两个相对竖直面上,顶部母线高于滚筒内导轨501;同一滚筒传输导轨5上的多个滚筒502的轴线相互平行,顶部母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保证每一个滚筒502能与集装容器6相接触,并提供支撑。

为了保证滚筒502和牵引件303能同时支撑集装容器6,所述滚筒502顶部母线与所述牵引件303顶面相平,以保证与集装容器6同时接触。

需要注意,为了保证集装容器6能沿牵引件运动的方向运动,滚筒的轴线方向应与牵引件相垂直;即牵引传输导轨2应与滚筒传输导轨相平行。

为了集装容器6更为平稳的在车厢1内部运动,还可以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滚筒传输导轨;多条滚筒传输导轨分别布置于牵引传输导轨2两侧,以达到更好的平衡效果。

具体实施中,如果一直通过牵引传输导轨2,或通过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支撑集装容器6,会对牵引传输导轨2的牵引件、主动轮、从动轮和滚筒传输导轨的滚筒的转轴造成很大的压力载荷,不利于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的长期使用。因此,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在运输车的运输过程中,将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降至车厢1底板201下方,由车厢1底板201对集装容器6提供支撑,避免集装容器6长时间的压在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上;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载式传输设备还包括顶升装置。

顶升装置主要用于控制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动传输导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在车厢1需要装货或卸货时,从车厢1底板201中伸出,将集装容器6从车厢1底板201中托起,进行输送;当车厢1装货或卸货结束后,下降至车厢1底板201下,由车厢1底板201提供集装容器6的支撑力。

具体实施中,顶升装置可以为液压缸、气缸、举升气囊等驱动装置3,液压缸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较为符合本实施例的车载式传输设备的使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的顶升装置固定在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的下方,输出端分别与牵引内导轨和滚筒内导轨相连接;当使用液压缸作为顶升装置时,液压缸本体固定在车厢1上,推杆与牵引内导轨和滚筒内导轨相连接。

图4示出了牵引传输导轨2升起状态时的截面视图,图6示出了滚筒传输导轨升起状态时的截面视图。当顶升装置升至高位时,牵引件表面和滚筒的顶部母线需要高于车厢1底板201且二者相平,以保证向集装容器6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和支撑力;

图5示出了牵引传输导轨2落下状态时的截面视图,图7示出了滚筒传输导轨落下状态时的截面视图。当顶升装置降至低位时,牵引件表面和滚筒的顶部母线需要低于车厢1底板201,以保证集装容器6落在车厢1底板201上,依靠车厢1底板201提供支撑力。

具体实施中,可使用同一个顶升装置驱动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的竖直运动;亦可采用多个顶升装置,分别驱动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的竖直运动。

图9示出了牵引内导轨、滚筒内导轨和外导轨的限位结构示意图。考虑到在集装容器6的运动过程中,牵引传输导轨和滚筒传输导轨会收到纵向方向的力;为了保持牵引传输导轨和滚筒传输导轨纵向方向的位置,在牵引内导轨和滚筒内导轨外,还设置有外导轨601;外导轨601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位的卡块902,牵引内导轨和滚筒内导轨外的外周设置有用于配合卡位的配合卡块901;配合卡块901卡在相邻的两块卡块902之间,从而达到纵向限位又不影响牵引内导轨、滚筒内导轨竖直方向运动的目的。

具体实施中,牵引传输导轨2和滚筒传输导轨的数量视集装容器6的重量、尺寸、车厢1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包括两条牵引传输导轨2和四条滚筒传输导轨,四条滚筒传输导轨位置分别设置于两条牵引传输导轨2的两侧,最多可同时进行两排集装容器6运输。

为了实现车厢1装货和卸货的自动化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车厢1外壳上安装有基于plc的控制盒,在车厢1两竖直相对面内壁上,分别安装有三组传感器;第一组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1001和第二传感器1002,安装于车厢1头部和尾部之间;第二组传感器包括第三传感器1003和第四传感器1004,安装于车厢头部;第三组传感器包括第五传感器1005和第六传感器1006,安装于车厢尾部。

第一组传感器,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1001和第二传感器1002用于感应集装容器6上货时的位置,为了保证集装容器6在叉车、运输导轨等搬运设备撤离后,还能稳定在车厢1上,不会从车厢1尾部掉落,具体实施中,第一传感器1001和第二传感器1002距车厢1尾部至少要有集装容器6的二分之一长度,以保证集装容器6同时触发第一传感器1001和第二传感器1002时,重心能落在车厢1内部;当集装容器6同时触发第一传感器1001和第二传感器1002时,叉车、运输导轨等搬运设备可以撤开,集装容器6会稳定在车厢1内部,不会掉落。

第二组传感器,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传感器1003和第四传感器1004用于感应集装容器6是否已经填满车厢1;由于第三传感器1003和第四传感器1004设置于车厢1头部,当车厢1头部感应到集装容器6时,代表集装容器6已经填满该车厢1,应停止装货。

第三组传感器,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传感器1005和第六传感器1006用于卸货时,感应集装容器6是否到达车厢1尾部;当集装容器6触发第五传感器1005或第六传感器1006时,代表集装容器6已经到达车厢1尾部,需要叉车、配套的运输导轨等搬运设备,将位于车厢1尾部的集装容器6搬离车厢1。

第一传感器1001、第二传感器1002、第三传感器1003、第四传感器1004、第五传感器1005、第六传感器1006分别于plc连接,将触发信号发送至plc;驱动装置3和顶升装置与plc连接并受plc控制,plc基于接收的触发信号和人工控制,通过控制驱动装置3和顶升装置的运动实现装货和卸货的自动化。

具体实施中,每组传感器的数量可视同时运输的集装容器的数量来设置。

相应的,该车载式传输设备主要用于搬运车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输车,该运输车具有以上所述的车载式传输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式传输设备和运输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