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车内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68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车内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内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温天气下,停止不动的汽车也会成为杀手。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到2015年至少发生20起儿童被忘记在车里事件,造成了15人死亡;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太阳暴晒下,车内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高,不到一小时温度就直逼60℃,2个小时后温度更可以达到80℃。

即便没有这些耸人听闻的事件,在高温天气下,人需要开车时,先得开空调降温。可是,即使把空调开到最大,也要等好长时间才能降温,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汽油,更痛苦的是,车主还要在车外等候降温,忍受烈日暴晒的痛苦。夏季车内高温给司乘人员带来过度疲劳困乏,甚至中暑,尤其是经过暴夏日酷暑,尤其是经过暴晒后的驾驶室内,晒后的驾驶室内,由于封闭时间长,车内皮革座椅等释放甲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急剧增高,超过20分钟甚至使人窒息。每年发生汽车暴晒后中毒窒息的人数数以千计,因此,这样就形成了车内降温的市场。车内降温产品目前主要是以干冰为成分的急速吸温产品,并既有清洁车内空气的作用,但目前的技术都比较复杂需要更多的辅助材料,或者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消耗能源。

对此,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520637153.7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温暴晒下的车内恒温装置》中就公开了一种高温暴晒下的车内恒温装置,包括电源部分和工作负载部分;所述电源部分包括太阳能天窗、充电端、蓄电池组及变压器、放电端、温控器、定时启动器和切换开关;所述工作负载部分包括微型水泵、热端肋片、散热肋片管、制冷片、冷端肋片、汽车空调内循环管道、汽车内循环风机、汽车车内空间和汽车水箱。该装置将原来导致车辆高温的太阳能转换成控温能源,控温同时不增加任何油耗,避免了因高温产生的安全隐患;整套装置尽可能的利用车内原有部件,不需要对车体进行很大改造,大大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装置由温控开关进行智能控制,更加方便快捷。该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载空调的耗能,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这套装置安装上去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该专利中的冷却端需要水箱水制冷,制冷端与汽车内循环相连接。这样导致停车后汽车不能熄火,带来很大的能量浪费。同时安装这些装置需要很大的空间,一般汽车内很难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太阳能的汽车车内降温装置,和车身结合在一起,但是在汽车停止不动时依然能够独立运行,使得汽车车内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内。

对此,本发明一种汽车车内温控装置,由安装在车体底盘上的温度调节系统、设置在车壳上的导流系统以及独立的电源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温感元件、动态分析控制芯片以及tec制冷系统,所述tec制冷系统包括镶嵌在隔热板中的tec制冷片,隔热板两侧对应tec制冷片位置各设有传热片。所述动态分析控制芯片通过调整风扇的转动方向控制导流系统中的气体流通方向。这样对车体内不仅仅是制冷效果,而是起到一个温度调节的作用,在冬季也能起到升温的效果。所述导流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末端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紧贴在tec制冷系统中tec制冷片对应位置。tec制冷系统安装在车身内座位上方,导流系统包括导流管,导流管中部盘绕在车内底部,所述导流系统的进风口安装在汽车的雨刮器位置出风口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位置。这样的设置不仅节省空间,而且也不会破坏车体原有的结构,导流管两端分别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流通道侧壁开有热交换微孔,通过这样的结构提高整车内的温度调节效果。

优选的,所述一块隔热板中设有至少两块tec制冷片,所述两块tec制冷片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大于tec制冷片的宽度,这样的结构减少tec制冷片的边际效应。

优选的,所述tec制冷片两侧设置的传热片的宽度大于两块tec制冷片之间所留的间距,风扇设置在相邻的两块传热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传热片表面设有散热栅栏,这样的结构提高散热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独立的电源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身内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通过变压控制电路连接到tec制冷片。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根据车窗玻璃的型号自行选择,由于太阳能电池板附带柔性,可以附着在各种不同车型的曲面车窗上,打开后通过太阳能对系统进行供电,不使用时即可取下,伸缩端内放置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微孔表面覆盖单向膜。这样整个导流通道都能起到温度交换的辅助效果,避免温度调节仅仅在tec制冷片附件的问题。

本发明安装在车上后,当车主不在车内,tec制冷片在控制芯片的控制作用下,进行温度的调节。当车内温度合适时,tec制冷片停止工作;当车内温度过高,tec制冷片进行制冷;当车内温度过低tec制冷片反向进行温度传递,相当于进行加热。通过这样的形式在车辆断电后也能将车内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层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内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内太阳能电池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和导流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汽车车内温控装置,由安装在车内车座后面的温度调节系统、设置在车内地面的导流系统以及独立的电源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温感元件、动态分析控制芯片以及tec制冷系统,所述tec制冷系统包括镶嵌在隔热板6中的tec制冷片1,隔热板6两侧对应tec制冷片1位置各设有传热片。所述动态分析控制芯片通过调整风扇2的转动方向控制导流系统中的气体流通方向。这样对车体内不仅仅是制冷效果,而是起到一个温度调节的作用。所述导流系统的进风口14和出风口13连接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末端设有风扇2,所述风扇紧贴在tec制冷系统中tec制冷片1对应位置。tec制冷系统安装在车身内座位上方,导流系统包括导流管,导流管中部盘绕在车内底部,所述导流系统的进风口14安装在汽车的雨刮器位置出风口13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位置。导流管两端分别连接进风口14和出风口13,所述导流通道侧壁开有热交换微孔,通过这样的结构提高整车内的温度调节效果。所述一块隔热板6中设有至少两块tec制冷片1,所述两块tec制冷片1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大于tec制冷片1的宽度,这样的结构减少tec制冷片1的边际效应。所述tec制冷片1两侧设置的传热片的宽度大于两块tec制冷片1之间所留的间距,风扇2设置在相邻的两块传热片6之间。所述传热片表面设有散热栅栏5,这样的结构提高散热的效果。所述独立的电源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身内的太阳能电池9,所述太阳能电池9通过变压控制电路连接到tec制冷片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9能够根据车窗玻璃的型号自行选择,由于太阳能电池板9为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附着在各种不同车型的曲面车窗上,打开后通过太阳能对系统进行供电,不使用时即可取下,伸缩端内放置有蓄电池。所述热交换微孔表面覆盖单向膜。这样整个导流通道都能起到温度交换的辅助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通过tec制冷片1和太阳能电池板9在汽车熄火后进行车内温度调节。避免了车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车辆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