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换挡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586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上肢换挡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挡杆上的上肢换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汽车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便、行动范围扩大、出行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在不断对其自身进行结构改进,以提高其舒适性、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日前,市场上存在的汽车,其操纵除了手持方向盘以外,还需要用手操作挡位,毫无疑问,这些汽车驾驶操纵机构对于肢体健全的人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对于右手有残疾,如手指功能不全、手掌缺损或上臂缺损达三分之一以下等情况的残疾人来说,现有的汽车操纵机构显然是很不适用的,无法对挡位进行控制,这样使右手有残疾的残疾人失去了驾驶汽车的机会。

因此,为肢体残疾人设计一种合理的上肢换挡辅助装置,就能为残疾人解决一个出行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操作简单,使右手有残疾,如手指功能不全、手掌缺损或上臂缺损达三分之一以下情况的残疾人也可以驾驶汽车的上肢换挡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肢换挡辅助装置,其包括挡杆锁紧圈、支架、压轮、挡板和操作碗,所述支架包括竖直部和水平连接在该竖直部上端的水平部,所述挡杆锁紧圈设置在竖直部的下端,所述竖直部的中部设有沿其长边走向延伸的升降长槽,所述压轮通过调节螺丝设置在该升降长槽上,所述挡板的中部设置在水平部的中间位置,该挡板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挡边,所述操作碗固定在水平部的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操作碗上包覆有硅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挡板包括左挡件和右挡件,该左挡件和右挡件上设有与水平部的长边走向相垂直的左右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挡杆锁紧圈包括两相互配合的弧形卡件,两弧形卡件的两端通过锁紧螺丝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弧形卡件内表面设有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只需要安装固定在汽车挡杆上即可,对整车其它部位无损伤或改动,不会影响正常人对汽车的驾驶使用,安装简单,需操作挡位时,推动操作碗向相应方向移动即可,进而实现换挡的目的,操作方便且省力,有效保证行驶安全;另外整体结构简洁、紧凑,成本低,易于实现,折装方便,便于正常人驾驭,拓宽了汽车驾驭人员范围,利于广泛推广应用。适用范围:1、适用于手指功能不全、手掌缺损或上臂缺损达三分之一以下者;2、适用于需要右臂操控挡位者;3、适用于手掌握力不足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肢换挡辅助装置,其包括挡杆锁紧圈1、支架2、压轮3、挡板4和操作碗5,所述支架2包括竖直部 21和水平连接在该竖直部21上端的水平部22,所述挡杆锁紧圈1设置在竖直部21的下端,所述竖直部21的中部设有沿其长边走向延伸的升降长槽211,所述压轮3通过调节螺丝7设置在该升降长槽211上,所述挡板4的中部设置在水平部22的中间位置,该挡板4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挡边,所述操作碗5 固定在水平部22的末端。

较佳的,在所述操作碗5上包覆有硅胶层6,质软,操控舒适。

具体的,所述挡板4包括左挡件41和右挡件42,该左挡件41和右挡件 42上设有与水平部22的长边走向相垂直的左右长槽。通过调节左挡件41和右挡件42之间的间隔,实现将挡杆头9夹住,操纵稳定性好。

所述挡杆锁紧圈1包括两相互配合的弧形卡件11,两弧形卡件11的两端通过锁紧螺丝12相连接。较佳的,还在所述弧形卡件11内表面设有胶垫13,这样与挡杆8的配合更为紧密,安装牢固,稳定性好。

安装时,通过挡杆锁紧圈1锁定在挡杆8上,而支架2的竖直部21与挡杆8之间有一定夹角,调节压轮3下行按压在挡杆头9上,并锁紧即可,实现与挡杆8相固定的目的;对整车其它部位无损伤或改动,不会影响正常人对汽车的驾驶使用,安装简单,需操作挡位时,推动操作碗5向相应方向移动即可,进而实现换挡的目的,操作方便、灵活,有效保证行驶安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