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94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垫,具体是一种汽车座椅垫。



背景技术:

座椅垫以舒适性、通风性、调温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的安装在汽车座椅上。

目前市面上供应的座椅垫,大多数采用座椅垫内敷设金属的蛇形盘管,通过向金属的蛇形盘管内输送热空气或者冷空气,达到调节座椅垫的通风性和调温性。但是,金属的蛇形盘管本身的制造相对较复杂,金属的蛇形盘管受一定强度的压力/撞击,容易导致送风机输送空气的管道变形且不可恢复,甚至严重时导致堵塞,影响座椅垫的调温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而且能够保证送风机输送空气通道通畅的汽车座椅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垫,包括相邻两端部连接在一起的靠背部和坐垫部,所述坐垫部主要由坐垫套、套装在坐垫套内表面的坐垫框架和第一软管组成,所述坐垫框架内装配有至少两条呈并排贴合、密集盘旋状布置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进风口延伸出坐垫套、连接到送风机上,出风口位于第一软管的盘绕中心处。

所述第一软管通过起固定和加快热传导作用的坐垫导温盘安装在坐垫框架内。

进一步,所述坐垫导温盘为底面开口的盖帽,该盖帽的底面上设置有安装第一软管的匹配卡槽,该盖帽顶面上设置有以阵列方式布置的按摩凸起;所述第一软管的进风口经过盖帽侧壁延伸出坐垫套。

所述坐垫套上开设有起第一软管出风口内输出空气排出坐垫套作用的排气口,且单位时间内坐垫套的排气口的排出空气量小于第一软管出风口的排出空气量。

所述靠背部主要由靠背套、套装在靠背套内表面的靠背框架和第二软管组成,所述靠背框架内装配有至少两条呈并排贴合、密集盘旋状布置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进风口延伸出靠背套、连接到送风机上,出风口位于第二软管的盘绕中心处。

进一步,所述第二软管通过起固定和加快热传导作用的靠背导温盘安装在靠背框架内。

更进一步,所述靠背导温盘为底面开口的盖帽,该盖帽内的内底面上盘装有第二软管,该盖帽顶面上设置有以阵列方式布置的按摩凸起;所述第二软管的进风口经过盖帽侧壁延伸出靠背套。

进一步,所述靠背套上开设有起第二软管出风口内输出空气排出靠背套作用的排气口,且单位时间内靠背套排气口的排出空气量小于第二软管出风口的排出空气量。

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通过压缩弹簧和弹性扣贴合、固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的相向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相背面上设置有多组弹性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方便制造,而且坐垫部中的软管的布置方式具有很好的防撞、承压能力,保证送风机能够顺利地通过坐垫部中的软管输送不同温度的空气到坐垫部中,以达到调节座椅垫温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中,优化靠背部,不仅让靠背部也具有调节温度的能力,而且靠背部中的软管的布置方式具有很好的防撞、承压能力,保证送风机能够顺利地通过靠背部中的软管输送不同温度的空气到靠背部中,以达到优化调节座椅垫温度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座椅垫上设置压缩弹簧和弹性扣,实现座椅垫充分贴合在座椅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坐垫部;11—坐垫套;12—坐垫框架;13—第一软管;14—坐垫导温盘;15、25—进风口;16、26—出风口;17、27—排气口;2—靠背部;21—靠背套;22—靠背框架;23—第二软管;24—靠背导温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座椅垫,包括相邻两端部连接在一起的靠背部2和坐垫部1。

上述坐垫部1主要由坐垫套11、套装在坐垫套11内表面的坐垫框架12和第一软管13组成,所述坐垫框架12内装配有至少两条呈并排贴合、密集盘旋状布置的第一软管13(第一软管13优选为三条,下同);所述第一软管13的进风口15延伸出坐垫套11、连接到送风机上,出风口16位于第一软管13的盘绕中心处。坐垫部1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其中,所述坐垫套11上开设有起第一软管13出风口16内输出空气排出坐垫套11作用的排气口17,且单位时间内坐垫套11的排气口17的排出空气量小于第一软管13出风口16的排出空气量,以便于让送风机输送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能够有充足时间缓慢释放到坐垫套11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以达到调节座椅垫温度的目的。

为了使送风机输送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的热量均匀传递到座椅垫的坐垫套11周身上,然后透过坐垫套11均匀地分散到坐垫部1表面上。所述第一软管13通过起固定和加快热传导作用的坐垫导温盘14(坐垫导温盘14为导温性材料制成,下同)安装在坐垫框架12内,通过坐垫导温盘14以均匀分散热传导过程中的能量(指热空气的能量或冷空气的能量,下同),该坐垫导温盘14通过绳索、固定螺栓或者锁扣等连接件固定在坐垫框架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坐垫导温盘14为底面开口的盖帽,该盖帽内的内底面(指盖帽上表面的背面,下同)上盘装(盘绕安装,下同)第一软管13(第一软管13可以通过固定卡扣、盖帽上设置卡槽、螺栓等连接方式安装在盖帽内的内底面上,下同),该盖帽顶面上设置有以阵列方式布置的按摩凸起;所述第一软管13的进风口15经过盖帽侧壁延伸出坐垫套11。

另外,本实施例中,上述靠背套21、坐垫套11由透气性布料制成。以便于送风机内热空气或冷空气通过靠背套21、坐垫套11缓慢释放,以达到调节座椅垫温度的作用;为了让座椅垫达到更佳的舒适性,可以在靠背套21、坐垫套11内表面上敷设一层记忆海绵;坐垫部1、靠背部2中软管的布置方式(指呈并排贴合、密集盘旋状布置的的布置方式)具有很好的防撞、承压能力,保证送风机能够通过坐垫中的软管输送不同温度的空气,达到调节座椅垫上的温度。

送风机向坐垫部1的第一软管13输送热空气或冷空气,通过第一软管13的出风口16输出热空气或者冷空气,释放到对应坐垫套11内,将热空气或冷空气的能量均匀分散开到对应的坐垫导温盘14上,然后再缓慢释放到座椅垫的坐垫部1表面,从而达到调节座椅垫的温度。

实施例2

参加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座椅垫,包括相邻两端部连接在一起的靠背部2和坐垫部1。

上述坐垫部1主要由坐垫套11、套装在坐垫套11内表面的坐垫框架12和第一软管13组成,所述坐垫框架12内装配有至少两条呈并排贴合、密集盘旋状布置的第一软管13;所述第一软管13的进风口15延伸出坐垫套11、连接到送风机上,出风口16位于第一软管13的盘绕中心处。坐垫部1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其中,所述坐垫套11上开设有起第一软管13出风口16内输出空气排出坐垫套11作用的排气口17,且单位时间内坐垫套11的排气口17的排出空气量小于第一软管13出风口16的排出空气量,以便于让送风机输送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能够有充足时间缓慢释放到坐垫套11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以达到调节座椅垫温度的目的。

为了使送风机输送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的热量均匀传递到座椅垫的坐垫套11周身上,然后透过坐垫套11均匀地与外界充分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软管13通过起固定和加快热传导作用的坐垫导温盘14(坐垫导温盘14为导温性材料制成,下同)安装在坐垫框架12内,通过坐垫导温盘14以均匀分散热传导过程中的能量,该坐垫导温盘14通过绳索、固定螺栓或者锁扣等连接件固定在坐垫框架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坐垫导温盘14为底面开口的盖帽,该盖帽内的内底面上盘装有第一软管13,该盖帽顶面上设置有以阵列方式布置的按摩凸起;所述第一软管13的进风口15经过盖帽侧壁延伸出坐垫套11。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进一步优化调节座椅垫温度的目的,在靠背部2内部设置有与坐垫部1内部坐垫框架12以及坐垫导温盘14、第一软管13结构基本相同的靠背框架22、靠背导温盘24以及第二软管23。优选的上述靠背部2主要由靠背套21、套装在靠背套21内表面的靠背框架22和第二软管23组成,所述靠背框架22内装配有至少两条呈并排贴合、密集盘旋状布置的第二软管23(第二软管23优选为三条,下同);所述第二软管23的进风口25延伸出靠背套21、连接到送风机上,出风口26位于第二软管23的盘绕中心处。靠背部2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其中,所述靠背套21上开设有起第二软管23出风口26内输出空气排出靠背套21作用的排气口27,且单位时间内靠背套21排气口27的排出空气量小于第二软管23出风口26的排出空气量,以便于让送风机输送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能够有充足时间缓慢释放透过靠背套21表面,进行热交换。

为了使送风机输送的热空气或者冷空气的热量均匀传递到座椅垫的靠背套21周身上,然后透过靠背套21均匀地分散到靠背部2表面上。所述第二软管23通过起固定和加快热传导作用的靠背导温盘24(靠背导温盘24为导温性材料制成,下同)安装在靠背框架22内,通过靠背导温盘24以均匀分散热传导过程中的能量,该靠背导温盘24通过绳索、固定螺栓或者锁扣等连接件固定在靠背框架2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导温盘24为底面开口的盖帽,该盖帽内的内底面上盘装有第二软管23,该盖帽顶面上设置有以阵列方式布置的按摩凸起;所述第二软管23的进风口25经过盖帽侧壁延伸出靠背套21。

另外,为了让座椅垫与座椅能够充分贴合,上述靠背部2和坐垫部1通过压缩弹簧和弹性扣贴合、固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靠背部2和坐垫部1的相背面(相背面指与座椅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多组弹性扣,用于将座椅垫固定在座椅上。然后通过所述靠背部2和坐垫部1的相向面(相向面指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将靠背部2和坐垫部1始终保持一个张开的状态,最后实现座椅垫紧密地贴合在座椅上;本实施例中,上述靠背套21、坐垫套11由透气性布料制成,此外,靠背套21、坐垫套11也可以为一个一体成型的外套。以便于送风机内热空气或冷空气通过靠背套21、坐垫套11缓慢释放,以达到调节座椅垫温度的作用;为了让座椅垫达到更佳的舒适性,可以在靠背套21、坐垫套11内表面上敷设一层记忆海绵;坐垫部1、靠背部2中软管的布置方式(指呈并排贴合、密集盘旋状布置的的布置方式)具有很好的防撞、承压能力,保证送风机能够通过坐垫中的软管输送不同温度的空气,达到调节座椅垫上的温度;本实施例可以选择一个送风机分别给坐垫部1中的第一软管13和靠背部2部中的第二软管23同时输送热气或者冷气,也可以是选择两个送风机分别给第一软管13和靠背部2中的第二软管23输送热气或者冷气。

送风机向坐垫部1和/或靠背部2的软管(这里指第一软管13和第二软管23)的进风口(指第一软管13的进风口15和/或第二软管23的进风口25)输送热空气或冷空气,通过软管(这里指第一软管13和第二软管23)的出风口(指第一软管13的出风口16和/或第二软管23的出风口26)输出热空气或者冷空气,释放到对应坐垫套11和/或靠背套21内,将热空气或冷空气的能量均匀分散开到对应的坐垫导温盘14和/或靠背导温盘24上,然后再缓慢释放到座椅垫的坐垫部1和/或靠背部2表面,从而达到调节座椅垫的温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让座椅垫与座椅能够充分贴合,上述靠背部和坐垫部通过压缩弹簧和弹性扣贴合、固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的相背面(相背面指与座椅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多组弹性扣,用于将座椅垫固定在座椅上。然后通过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的相向面(相向面指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将靠背部和坐垫部始终保持一个张开的状态,最后实现座椅垫紧密地贴合在座椅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让座椅垫与座椅能够充分贴合,上述靠背部和坐垫部通过压缩弹簧和弹性扣贴合、固定在汽车座椅上,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的相背面(相背面指与座椅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多组弹性扣,用于将座椅垫固定在座椅上。然后通过所述靠背部和坐垫部的相向面(相向面指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将靠背部和坐垫部始终保持一个张开的状态,最后实现座椅垫紧密地贴合在座椅上。

以上具体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具体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