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9678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人类的脊柱形状可以分为2个“S”形状,这样的生理形状能增强人体活动的灵活性。脊柱由33至34块椎骨构成,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及骶骨(盆椎)。颈椎有7块椎骨,具有最大的活动范围。胸椎的12块椎骨分别与肋骨相连,形成一个刚性加大的胸腔,保护人的内脏。腰椎的5段连接胸腔和骶骨,并为腰部(下背部)提供活动的能力。而骶骨有融合的椎骨段组成,通过骶骨关节与骨盆上的髂骨相连。在腰椎区域,由于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以及支撑大部分的身体重量,并承担由于人的活动而引起的各种振动,使得腰部区域成为最脆弱和最需要保护的区域。一旦因为各种原因使腰椎脱离“S”形状时,腰部区域的椎骨间压力会迅速增加,因而会更容易疲劳以及疼痛,长时间的不正确腰椎姿势回加重腰椎的病变,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由于个体的不同,不同人员的腰椎凸出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驾乘人员对腰托的调节程度(驱动器调节行程)有不同的要求,尤其在中国市场,终端客户对腰托的调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满足无极调节的要求,同时要满足越来越大的调节行程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驱动器系统一般都为两向驱动,当需要四向调节时,则是通过使用两个相同的两向驱动器系统来实现,这样势必会增加整个系统的重量,同时需要座椅更多的空间才能满足空间的要求。而且此类驱动器行程相对固定,如果要改变行程,需要更改相关零部件的设计结构,同时需要重新开发模具,这样势必造成成本增加,开发周期增长,不利于平台化产品的推广。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驱动器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方式,该类产品主要不足之处在于,齿轮、齿条均为金属件,强度足够,但柔性不足,在驱动器受到较大外力时(如较大的冲击力),齿轮、齿条的齿容易损坏,甚至断裂,从而导致驱动器传动功能降低或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采用单个集成化驱动器,且使用软轴替代传统的齿条传动方式,该软轴在确保提供足够的强度下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韧性,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软轴实现驱动器不同行程的要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系统占用空间多、互换性能差、传动功能容易降低或失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其包括壳体、第一软轴、第二软轴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软轴和第二软轴均包括中心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轴外的螺旋弹性件,所述第一软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套设有连接于座椅上桥的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与螺旋弹性件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软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所述座椅上桥上方和所述壳体下方的导向支撑单元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套设于所述第二软轴上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具有与螺旋弹性件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座椅上桥和所述壳体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支撑单元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一斜齿轴、斜齿轮,所述第一蜗杆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轴上,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所述第一蜗轮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齿轴上,所述第一斜齿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斜齿轴与所述斜齿轮啮合,所述斜齿轮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一软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二斜齿轴,所述第二蜗杆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轴上,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所述第二蜗轮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二斜齿轴上,所述第二斜齿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斜齿轴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机横卧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斜齿轴垂直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斜齿轴与斜齿轮垂直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电机横卧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二斜齿轴垂直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二斜齿轴与驱动齿轮垂直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软轴上于所述套管的外端设置有限位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弹性件均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用于提供传动的外螺纹和起到缓冲、吸收外力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端盖,所述底座与端盖之间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使用单个集成化驱动器通过软轴传动来实现四向调节的功能,同时根据驱动器行程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长度的软轴来实现,同时该软轴采用特殊的工艺,在确保提供足够的强度的情况下,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韧性,当驱动器受到较大外力(冲击力)时,可以起到缓冲和吸收外力的功能,从而避免传动机构损坏,而导致驱动器传动功能降低或失效的风险,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互换性强、安全性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的壳体内部结构图。

图中:

1、壳体;2、第一软轴;3、第二软轴;4、座椅上桥;5、套管;6、第一电机;7、第一蜗杆;8、第一蜗轮;9、第一斜齿轴;10、斜齿轮;11、限位挡块;12、导向支撑单元;13、驱动齿轮;14、第二电机;15、第二蜗杆;16、第二蜗轮;17、第二斜齿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紧凑型四向软轴驱动器总成,其包括壳体1、第一软轴2、第二软轴3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软轴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套设有连接于座椅上桥4的套管5,所述套管5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软轴2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6、第一蜗杆7、第一蜗轮8、第一斜齿轴9、斜齿轮10,所述第一蜗杆7连接于第一电机6的轴上,所述第一蜗轮8与所述第一蜗杆7啮合,所述第一蜗轮8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一斜齿轴9上,所述第一斜齿轴9可转动地垂直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斜齿轴9与所述斜齿轮10垂直啮合,所述斜齿轮10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一软轴2上,所述第一软轴2上安装套管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块11;所述第二软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所述座椅上桥4上方和所述壳体1下方的导向支撑单元12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套设于所述第二软轴3上的驱动齿轮13,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14、第二蜗杆15、第二蜗轮16、第二斜齿轴17,所述第二蜗杆15连接于第二电机14的轴上,所述第二蜗轮16与所述第二蜗杆15啮合,所述第二蜗轮16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二斜齿轴17上,所述第二斜齿轴17可转动地垂直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二斜齿轴17与所述驱动齿轮13垂直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3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软轴3上。

其中,所述第一软轴2和第二软轴3均包括中心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轴外的螺旋弹簧,所述套管5内对应螺旋弹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驱动齿轮13内对应螺旋弹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斜齿轮10通过注塑工艺与第一软轴2固定在一起,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端盖,所述底座与端盖之间焊接连接。

具体使用中,将连接腰枕的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座椅上桥4,另一端固定于壳体1上。当第一电机6旋转时,带动第一蜗杆7与第一蜗轮8啮合,与第一蜗轮8同轴的第一斜齿轴9再与固定在第一软轴2上的斜齿轮10进行啮合,进而带动第一软轴2转动,由于套管5固定在座椅上桥4上,套管5带着座椅上桥4相对于驱动器开始移动,此时腰托上的弹性件被拱起/拉平,从而实现腰托前后方向的调节功能。

当第二电机14旋转时,带动第二蜗杆15与第二蜗轮16啮合,与第二蜗轮16同轴的第二斜齿轴17再与驱动齿轮13进行啮合,驱动齿轮13套设于第二软轴3上,由于第二软轴3由两端都固定不能移动和转动,故驱动齿轮13带着整个驱动器和座椅上桥4沿着导向钢丝移动,从而实现腰托上下方向的调节功能。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