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可调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322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可调轮毂。



背景技术:

轮毂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数量直线上升,汽车行驶时,常因路况不好而使得汽车颠簸,使车内的人感觉不舒适,严重的颠簸甚至导致车祸。因此,设计一种避震效果比较好的轮毂是必须的。就目前社会而言,大多数轮毂的减震效果都是确定的,不会改变,所以在某些特别糟糕的路段时,减震效果就会大大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现象的存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减震可调轮毂,专门针对汽车轮毂减震方面的问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可调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轮毂、内轮毂、底座、顶座以及减震杆,所述的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八组减震结构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在内轮毂上,所述减震杆由外杆、内杆组成,所述减震杆外杆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减震杆外杆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一端与底座固定,且其另一端连接减震杆内杆底端,所述减震杆内杆与外杆构成活塞结构,所述减震杆内杆下半部分表面光滑,且其上半部分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减震杆内杆上设置有螺母和弹簧二,所述弹簧二一端与螺母连接,且其另一端与顶座连接,所述顶座一端固定在外轮毂内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八组由减震杆和弹簧组成的减震结构连接,能均匀分摊轮毂所受到的压力,避免轮毂长时间局部受力损坏轮毂;减震杆内设置有弹簧,具有伸缩调节的作用,当将螺母拧到减震杆内杆上半部分具有螺纹表面时,减震杆内杆上的弹簧被螺母和顶座压缩在减震杆内杆的上半部分,不起作用,此时只有减震杆内部的弹簧起作用,起到了一个复位减震作用;当将螺母拧到减震杆内杆下半部分时,由于减震杆内杆下半部分表面光滑,螺母直接滑落在减震杆外杆上,减震杆内杆上的弹簧不被压缩,开始起作用,此时减震杆内部的弹簧也起作用,所以两个弹簧起到了双重复位减震作用。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当汽车长时间行驶在道路较好的路段时,可以将螺母拧到减震杆内杆上半部分,此时只有减震杆内部的弹簧起作用,当长时间使用后,减震杆内部的弹簧损坏,可以将螺母拧到减震杆内杆下半部分,此时减震杆内杆上的弹簧开始起作用,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当汽车长时间行驶在道路不好的路段时,可以将螺母拧到减震杆内杆下半部分,此时减震杆内杆上的弹簧开始起作用,减震杆内部的弹簧也起作用,实现了双重减震,不断的复位紧压,使汽车更好的达到减震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杆内杆上设置的螺母采用六角自锁防松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顶座与外轮毂固定的一端面积大于顶座另一端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杆内杆上设置的螺母采用六角自锁防松螺母,当将螺母拧到减震杆内杆上半部分,此时减震杆内杆上的弹簧被压缩,六角自锁防松螺母可以有效地避免长时间后螺母自己的松动现象;顶座与外轮毂固定的一端面积大于顶座另一端的面积,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将轮毂内的压力分散到外轮毂上,延长轮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轮毂能均匀分摊所受到的压力,避免轮毂长时间局部受力损坏轮毂;2.两个弹簧可以同时使用,也可分别使用,同时使用时减震效果更好,分开使用能延长轮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可调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可调轮毂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减震可调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2、底座3、顶座4以及减震杆,所述的外轮毂1与内轮毂2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八组减震结构连接,所述底座3固定在内轮毂2 上,所述减震杆由外杆6、内杆5组成,所述减震杆外杆6固定于底座3上,所述减震杆外杆6 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簧一8,所述弹簧一8一端与底座3固定,且其另一端连接减震杆内杆5底端,所述减震杆内杆5与外杆6构成活塞结构,所述减震杆内杆5下半部分表面光滑,且其上半部分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减震杆内杆5上设置有螺母9和弹簧二7,所述弹簧二7一端与螺母9连接,且其另一端与顶座4连接,所述顶座4一端固定在外轮毂1内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轮毂1与内轮毂2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八组由减震杆和弹簧组成的减震结构连接,能均匀分摊轮毂所受到的压力,避免轮毂长时间局部受力损坏轮毂;减震杆内设置有弹簧一8,具有伸缩调节的作用,当将螺母拧到减震杆内杆5上半部分具有螺纹表面时,减震杆内杆5上的弹簧二7被螺母9和顶座4压缩在减震杆内杆5的上半部分,不起作用,此时只有减震杆内部的弹簧一8起作用,起到了一个复位减震作用;当将螺母9拧到减震杆内杆5下半部分时,由于减震杆内杆5下半部分表面光滑,螺母9直接滑落在减震杆外杆6上,减震杆内杆5上的弹簧二7不被压缩,开始起作用,此时减震杆内部5,6的弹簧一8也起作用,所以两个弹簧起到了双重复位减震作用。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当汽车长时间行驶在道路较好的路段时,可以将螺母9拧到减震杆内杆5上半部分,此时只有减震杆内部的弹簧一8起作用,当长时间使用后,减震杆内部的弹簧一8损坏,可以将螺母9拧到减震杆内杆5下半部分,此时减震杆内杆5上的弹簧二7开始起作用,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当汽车长时间行驶在道路不好的路段时,可以将螺母9拧到减震杆内杆5下半部分,此时减震杆内杆5上的弹簧二7开始起作用,减震杆内部的弹簧一8也起作用,实现了双重减震,不断的复位紧压,使汽车更好的达到减震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杆内杆5上设置的螺母9采用六角自锁防松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顶座4与外轮毂1固定的一端面积大于顶座4另一端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杆内杆5上设置的螺母9采用六角自锁防松螺母,当将螺母9 拧到减震杆内杆5上半部分,此时减震杆内杆5上的弹簧二7被压缩,六角自锁防松螺母可以有效地避免长时间后螺母9自己的松动现象;顶座4与外轮毂1固定的一端面积大于顶座4另一端的面积,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将轮毂内的压力分散到外轮毂1上,延长轮毂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