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7970发布日期:2018-10-09 21:46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road)。

现有的电动车,存在着先天不足和技术上的缺陷,比如,每年雨季下大雨时,汽车或电动汽车不是被冲就是被淹;风阻系数大,不能有效利用风阻;电动车行驶距离短,一次充电只能跑大约200km左右,活动半径非常有限,更不敢跑长途,只能在城市做代步工具;充电时间长,充电难和充电贵,更不敢开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风阻系数大,会被水淹和汽车充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风轮,所述风轮通过皮带轮连接有发电机,所述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吃水线,所述车体的中间分别设置有人工与智能方向盘和座椅,所述车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空气阻力刹车,所述车体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车体的顶部一侧分别设置有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和汽车尾翼,所述车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车体的一侧上方设置有前挡风玻璃,所述车体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出风口和导风口,所述车体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前大灯,所述车体的一侧下方贯穿有进风口导流板,所述进风口导流板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车体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后挡风玻璃,所述车体的另一侧中间设置有后大灯,所述车体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真空车底,所述真空车底的底部设置有后轴,所述后轴的中间设置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皮带轮外宽内窄呈“三角形”,内侧有齿轮,且所述皮带轮与发电机通过风轮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由中心位置成米字格式放射状向四周方向延伸,约0.5至0.8厘米厚,呈7字形约45度角“弧形”。

优选的,所述导风口在车体的外表面呈“平行四边形”状平行,且左右各一个,后沿呈45度向内部延深10-15公分。

优选的,所述车体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并与钢架结合的流线型车身。

优选的,所述前车轮与后车轮的内部分别由铝合金车圈和真空胎构成,且所述前车轮与后车轮嵌入于车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空气阻力刹车分别由挡板、脚踩、转轴和复位弹簧组成,且所述空气阻力刹车固定于车体的内部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该种装置的车体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并与钢架结合的流线型车身,有效的减少气流对车体的阻力,设置有皮带轮,皮带轮外宽内窄呈“三角形”,内侧有齿轮,且皮带轮与发电机通过风轮活动连接,皮带轮可承受较大拉力,不消耗功率,可以和发电机同步旋转,高效率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设置有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由中心位置成米字格式放射状向四周方向延伸,约0.5至0.8厘米厚,呈7字形约45度角“弧形”,内涝时车体行走在水中,提升了车体的浮力,且车体行走时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能够补给供电,车体的使用时间长,设置有导风口,导风口在车体的外表面呈“平行四边形”状平行,且左右各一个,后沿呈45度向内部延深10-15公分,以便能够导出更多的风流,为车体行驶中降低更多风阻,此导风口是车体内主导风口,所有经过风轮向后上方导出的风流,有80%从此导风口导出,在降底阻力同时又增加了向下空气压力,并增加了行驶时的稳定性,设置有前车轮与后车轮,前车轮与后车轮的内部分别由铝合金车圈和真空胎构成,且前车轮与后车轮嵌入于车体的底部,内涝时,真空胎的浮力、真空车底和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的三个上升力,使能够在浅水上滑行,且水花不会进入车室内,设置有空气阻力刹车,空气阻力刹车分别由挡板、脚踩、转轴和复位弹簧组成,且空气阻力刹车固定于车体的内部下方,通过脚踩可将挡板合闭车体前部内侧的进风口,实现停止风轮向车体发电,从而实现车体的停止刹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气体喷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阻力刹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发电机,3、导风口,4、太阳能板,5、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6、汽车尾翼,7、皮带轮,8、前车轮,9、后车轮,10、空气阻力刹车,101、脚踩,102、转轴,103、挡板,104、复位弹簧,11、人工与智能方向盘,12、座椅,13、吃水线,14、真空车底,15、前大灯,16、出风口,17、进风口导流板,18、进风口,19、后轴,20、汽车电机,21、后挡风玻璃,22、后大灯,23、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免充电的水陆两用智能电动车,包括车体1、发电机2、导风口3、太阳能板4、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汽车尾翼6、皮带轮7、前车轮8、后车轮9、空气阻力刹车10、脚踩101、转轴102、挡板103、复位弹簧104、人工与智能方向盘11、座椅12、吃水线13、真空车底14、前大灯15、出风口16、进风口导流板17、进风口18、后轴19、汽车电机20、后挡风玻璃21、后大灯22和风轮23,车体1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并与钢架结合的流线型车身,有效的减少气流对车体的阻力,车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风轮23,风轮23通过皮带轮7连接有发电机2,皮带轮7外宽内窄呈三角形,内侧有齿轮,且皮带轮7与发电机2通过风轮23活动连接,皮带轮7可承受较大拉力,不消耗功率,可以和发电机2同步旋转,高效率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吃水线13,车体1的中间分别设置有人工与智能方向盘11和座椅12,车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空气阻力刹车10,空气阻力刹车10分别由挡板103、脚踩101、转轴102和复位弹簧104组成,且空气阻力刹车固定于车体1的内部下方,通过脚踩101可将挡板103合闭车体1前部内侧的进风口18,实现停止风轮23向车体发电,从而实现车体1的停止刹车,车体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太阳能板4,车体1的顶部一侧分别设置有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和汽车尾翼6,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由中心位置成米字格式放射状向四周方向延伸,约0.5至0.8厘米厚,呈7字形约45度角“弧形”,内涝时车体1行走在水中,提升了车体1的浮力,且车体1行走时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能够补给供电,车体的使用时间长,车体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前车轮8和后车轮9,前车轮8与后车轮9的内部分别由铝合金车圈和真空胎构成,且前车轮8与后车轮9嵌入于车体1的底部,内涝时,真空胎的浮力、真空车底14和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的三个上升力,使能够在浅水上滑行,且水花亦不会溅入几个风口内,车体1的一侧上方设置有前挡风玻璃20,车体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出风口16和导风口3,导风口3在车体1的外表面呈“平行四边形”状平行,且左右各一个,后沿呈45度向内部延深10-15公分,以便能够导出更多的风流,为车降低更多风阻,此导风口3是车体1内主导风口3,所有经过风轮23向后上方导出的风流,有80%从此导风口3导出,在降底阻力同时又增加了向下空气压力,并增加了行驶时的稳定性,车体1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前大灯15,车体1的一侧下方贯穿有进风口导流板17,进风口导流板17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18,车体1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后挡风玻璃21,车体1的另一侧中间设置有后大灯22,车体1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真空车底14,真空车底14的底部设置有后轴19,后轴19的中间设置有电机20。

工作原理:首先驾驶员进入车体1的内部,坐到内部座椅上,驾驶员可选择选择人工与智能方向盘11会自动对车体1进行驾驶,也可选择手动方向盘驾驶车体1,行驶中,太阳能板4会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补给车体1行驶,进风口18进风带动风轮23,带动皮带轮7和发电机2同步旋转,高效率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进去的风通过导风口3与出风口16出来,驾驶室前部突出到机舱的部分为刀刃状,能够减少车体1行驶中的风阻,提高了车体1行驶的稳定性,其次行驶中,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的旋转也能对车体1进行补给供电,内涝时,前车轮8与后车轮9的内部分别由铝合金车圈和真空胎构成,且前车轮8与后车轮9嵌入于车体1的底部,内涝时,真空胎的浮力、真空车底14和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的三个上升力,使能够在浅水上滑行,且水花不会进入车室内,同时该种装置在静止状态下可利用直升机螺旋桨式发电风轮5与太阳能板4产生太阳能微风发电和太阳能发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