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3892发布日期:2018-10-19 23:3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尤其是公共交通或大型客车的乘客扶手管,不仅有强度要求,而且对重量也有要求,现有的扶手管通常采用钢管型材进行制造,但钢铁材料的比重大,扶手管的质量较重,而在大型客车尤其是公共汽车上,扶手数量较多,增加了车辆的重量也增加了能耗,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宗旨。且现有扶手管都是简单的根圆形管道,手不易抓牢,而且一旦发生急刹等情况,很容易托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管体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可减轻扶手管的重量,在管体上设有波谷状凹槽,能够让手指较为舒适的抓牢,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包括:

管体,其内部中空,所述管体由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管体外周延其轴线方向间隔套设有多个套筒,所述管体位于任意两个套筒之间至少设有四个波谷状凹槽;

支撑件,其竖直设置于管体内,所述支撑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下端设有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杆体上端对应定位柱处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伸入定位槽内且可沿定位槽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底部之间固连有弹簧,第一杆体上端、第二杆体下端均于管体内壁固连。

优选的是,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管体内壁位于支撑件之外的壁面设有多个弧形槽,每个弧形槽的圆心角为45~60°。

优选的是,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cm,相邻凹槽轴线间距离为3cm。

优选的是,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套筒的外径比管体外径大4cm。

优选的是,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每个弧形槽槽底均设有多个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弧形槽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于管体内壁面。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管体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可减轻扶手管的重量,在管体上设有波谷状凹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了管体使用材料使管体质量更轻,同时设置的波谷状凹槽能够让手指较为舒适的抓牢,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内设有支撑件,当管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支撑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包括:

管体1,其内部中空,所述管体1由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管体1外周延其轴线方向间隔套设有多个套筒2,所述管体1位于任意两个套筒2之间至少设有四个波谷状凹槽3;

支撑件,其竖直设置于管体1内,所述支撑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杆体5、第二杆体4,所述第一杆体5下端设有一定位柱51,所述第二杆体4上端对应定位柱51处设有定位槽41,所述定位柱51伸入定位槽41内且可沿定位槽41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定位柱51与定位槽41底部之间固连有弹簧42,第一杆体5上端、第二杆体4下端均于管体1内壁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管体1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可减轻扶手管的重量,在管体1位于任意两个套筒2之间至少设有四个波谷状凹槽3,波谷状凹槽3可由管体1本体内陷形成得到,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了管体1使用材料使管体1质量更轻,同时设置的波谷状凹槽3能够让手指较为舒适的抓牢,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而设置的套筒2能够在车速变化的时候给乘客一定的外力支撑,让乘客不易失去稳定。管体1内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第一杆体5、第二杆体4,第一杆体5的定位柱51伸入第二杆体4的定位槽41内且定位柱51与定位槽41底部之间固连有弹簧42,通过设置弹簧42使得支撑件整体上有弹性,当管体1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支撑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管体1内壁位于支撑件之外的壁面设有多个弧形槽11,每个弧形槽11的圆心角为45~60°。通过设置弧形槽可以减少壁厚,从而减少了管体重量,同时弧形槽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加了强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凹槽3的深度为1cm,相邻凹槽3轴线间距离为3cm。这样的距离能够使得大多数人都较为舒适的抓住管体。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套筒2的外径比管体1外径大4cm。套筒的外径比管体外径大4cm,可以更好地给乘客一定的外力支撑,让乘客不易失去稳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每个弧形槽11槽底均设有多个凸起12。设置多个凸起12可以起到加强筋作用,可以增加强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客车用镁合金扶手管,所述弧形槽11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于管体1内壁面。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