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充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708发布日期:2018-11-09 22:2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移动充电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力牵引机车可用于隧道工程施工中运输泥土与岩屑等。其结构通常包括车体、电机、轮对、制动系统和电池等,现有技术中通常选用的铅酸蓄电池,单次充电行驶里程较短。

现有技术中的主要问题是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且充电时发热量大。

为更好的配合施工需要,以往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措施:1、增加电池总数量,延长机车的续航里程;2、频繁更换电池,保证施工需要。

第1种措施存在着两个缺点:(1)增加电池总数量,使电池总成本增加;(2)增加了维护保养的难度,电池充电发热问题进一步加重。

第2种措施存在以下缺点:(1)频繁更换电池,增加吊车使用频率,施工成本显著增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充电机构,可解决电池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充电机构,包括柔性电缆,所述柔性电缆的一端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柔性电缆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所述柔性电缆上固定连接有间隔设置的若干滑块,若干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的两端设置有行程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行程开关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移动充电的方式可在电力牵引机车行驶过程中给蓄电池充电,有效提高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充电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

1、柔性电缆;2、蓄电池;3、滑块;4、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机构,包括柔性电缆1,所述柔性电缆1的一端连接有蓄电池2,所述柔性电缆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所述柔性电缆1上固定连接有间隔设置的若干滑块3,若干所述滑块3均滑动连接在滑轨4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的两端设置有行程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行程开关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蓄电池2。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为提高续航里程,蓄电池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原铅酸蓄电池的总储电量为221.2kWh,充电时间为9-12h,循环充电次数≤750次。

在同等重量体积下,磷酸铁锂电池的总储电量为263.42kWh,充电时间70min,循环充电次数≥30000次。通过增加总储电量,因此提高了续航里程。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时间短,可以做到在装卸渣土的时间空隙内充电,充电方式通过移动充电机构实现移动充电。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充电次数≥30000次,远大于原来的750次,因此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保养成本。

移动充电机构中滑轨14可用钢丝绳代替,此时,滑块15可用滑轮代替。

滑轨14两端的超程报警装置为行程开关,滑块15碰到行程开关时,会触发声光报警,给机车司机发出警示信号。

未避免机车司机因制动等原因导致溜车时,不至于将移动充电电缆等超程拉坏,造成财产损失及安全事故,两端各预留5米安全距离,计10米长度,也就是说柔性电缆16的长度比机车行程长10米。

滑块15的数量为30个,柔性电缆16上加装保护带。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和移动充电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续航能力,一次充电行驶里程≥30公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