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8209发布日期:2018-12-28 18: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剎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剎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适用于线性运动的剎车的剎车装置。



背景技术:

剎车装置是用来使活动件减速并趋向静止,其大多是分成两个部分并分别设置在活动件及相对静止件上,例如摩托车的碟式剎车便是将碟盘和来令片分别设置于转动的车轮及相对静止的前叉上,当使用者压动剎车把手时,会带动来令片压抵碟盘,从而制止碟盘继续进行圆周运动而达到剎车的效果。

参阅图1,在工具机或其他机具上也常设有电磁剎车装置1,其包含固定于传动轴11上的来令片12、固定于所述传动轴11上且位于所述来令片12其中一侧的第一固定座13、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3上且位于所述来令片12相反的另一侧的第二固定座14、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来令片12上且位于所述来令片12及所述第二固定座14间的摩擦片15、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4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4及所述摩擦片15间的线圈16,及多个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14及所述可动摩擦片15的弹簧17。所述可动摩擦片15是以磁性材质制成,因此当所述线圈16通电而产生磁力时,可如图1所示地将所述可动摩擦片15吸附于所述线圈16上,使所述可动摩擦片15与所述来令片12相间隔而不接触,此时所述传动轴11便可自由转动。所述可动摩擦片15在前述贴抵所述线圈16及所述第二固定座14的过程中会压缩所述弹簧17,当所述线圈16不通电而不产生磁力时,所述弹簧17会通过弹力推动所述可动摩擦片15,使所述可动摩擦片15远离所述线圈16并压抵所述来令片12,所述可动摩擦片15及固定于所述传动轴11上的所述来令片12相互摩擦而使所述传动轴11无法转动,进而产生剎车作用。

然而此种电磁剎车装置1因仅能对圆周运动产生制动效果,因此必须设置于轮体或传动轴11等旋转元件上,对于沿线性方向作动的机具来说,必需额外增添将线性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构件,泛用性低且会提升配置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对应线性运动的剎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剎车装置,设置于设置体上,所述设置体沿第一方向与具磁性的对应体相间隔设置,且所述设置体可相对于所述对应体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剎车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对应体及所述设置体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车装置包含固定于所述设置体上的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上的制动单元、电磁控制单元,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及所述制动单元间的复位单元,所述制动单元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在非剎车位置及剎车位置间移动,当所述制动单元位于所述非剎车位置时,所述制动单元与所述对应体相间隔,使所述设置体可相对于所述对应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当所述制动单元位于所述剎车位置时,所述制动单元压抵所述对应体,使所述设置体相对于所述对应体剎车,所述电磁控制单元可受控制而产生磁力以吸附所述对应体,从而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所述复位单元可在所述电磁控制单元不产生磁力时,通过弹性回复力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剎车位置复位至所述非剎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剎车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设置体上且界定出至少一个容置空间的安装座,所述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容置于所述安装座的至少一个容置空间内的塔型弹簧,及至少一个一端固定于所述制动单元上,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设所述安装座并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塔型弹簧中的滑动柱,当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时,会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压缩所述至少一个塔型弹簧。

较佳地,前述剎车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动套,所述制动单元包括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单元的滑动套上的轭架,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轭架且适用于压抵所述对应体的来令片,所述轭架是供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柱的一端固定。

较佳地,前述剎车装置,其中所述复位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制动单元的轭架上的固定件,及多个位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轭架间,且分别被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柱及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件穿设限位的板型弹簧。

较佳地,前述剎车装置,其中所述电磁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单元上的线圈,当所述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力时,所述线圈会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吸附于所述对应体上,从而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当所述线圈不通电而未产生磁力时,所述复位单元会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非剎车位置。

较佳地,前述剎车装置,其中所述电磁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单元上的磁铁,及设置于所述制动单元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对应体及所述磁铁间的线圈,当所述线圈未通电而未产生磁力时,所述磁铁会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吸附于所述对应体上,从而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当所述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力时,所述磁铁的磁力被抵销而不再吸附所述对应体,从而使所述复位单元能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非剎车位置。

较佳地,前述剎车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单元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轭架上的设置盘,所述电磁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单元的轭架上的磁铁,及设置于所述制动单元的设置盘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对应体及所述磁铁间的线圈,当所述线圈未通电而未产生磁力时,所述磁铁会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吸附于所述对应体上,从而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当所述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力时,所述磁铁的磁力被抵销而不再吸附所述对应体,从而使所述复位单元能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非剎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电磁控制单元可带动所述制动单元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进而使所述制动单元直接压抵所述对应体而产生剎车作用。本实用新型可直接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对应体沿线性运动的设置体上,例如沿着轨道移动的机台上,且不需再通过传动轴或其他机构将线性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安装简单且泛用性高,并可降低结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剖视图,说明公知的电磁剎车装置;

图2是侧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剎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后视图,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后视状态;

图4是侧剖视图,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应用状态;

图5是后剖视图,说明图4的后剖视状态;

图6是示意图,说明制动单元由非剎车位置移动至剎车位置;

图7是侧剖视图,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状态;

图8是后视图,进一步说明图7的应用状态;及

图9是侧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剎车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剎车装置2的一个第一实施例,是设置于一个设置体31上。所述设置体31沿一个第一方向41与一个具磁性的对应体32相间隔设置,所述设置体31可相对于所述对应体32沿一个垂直所述第一方向41的第二方向42移动。图3是沿所述第一方向41由设置体31朝所述对应体32的方向看过去的后视图。参阅图4及图5,本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体32可以是如图4及图5所示沿所述第二方向42延伸的线性滑轨,而所述设置体31可以是以滑轮设置于线性滑轨上且能沿所述滑轨滑移的滑台,但并不以此为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5中因剖视缘故,因此未显示所述设置体31供所述剎车装置2设置的部分。

复参阅图2及图3,所述剎车装置2沿所述第一方向41位于所述设置体31及所述对应体32间,并包含一个设置于所述设置体31上的固定单元21、一个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21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21上的制动单元22、一个设置于所述制动单元22上的电磁控制单元23,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21及所述制动单元22间的复位单元24。所述固定单元21包括一个固定于所述设置体31上且围绕界定出复数容置空间210的安装座211,及一个固定地套设于所述安装座211上的滑动套212。所述安装座211是一个轴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41延伸的轮状体,所述容置空间210是以轴心线为基准地呈环状排列。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使用者是通过在所述安装座211上开设多个螺孔213(因剖面未剖到而未显示于图2中),以通过螺丝将所述安装座211锁设固定于所述设置体31上,但不以此为限。所述滑动套212为一个轴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41延伸的环状体,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是以铜制成。

所述制动单元22包括一个可沿所述第一方向41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单元21的滑动套212上的轭架221,及一个设置于所述轭架221上且面向所述对应体32的来令片222。所述电磁控制单元23包括一个固定于所述轭架221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41位于所述轭架221及所述来令片222间的线圈231。所述线圈231可通过通电产生磁力,并在不通电时不产生磁力。所述复位单元24包括多个分别容置于所述安装座211的所述容置空间210内的塔型弹簧241、多个一端固定于所述轭架221上且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41穿设所述安装座211的滑动柱242、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41锁设于所述轭架221上的固定件243,及多个分别套设于所述滑动柱242及所述固定件243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座211及所述轭架221间的板型弹簧244。所述塔型弹簧241分别套设于所述滑动柱242上,且可依需求更换以调整弹簧行程。每一个板型弹簧244的两端分别顶抵所述安装座211及所述轭架221,所述板型弹簧244共同推抵所述轭架221,以通过弹性来确保所述轭架221平行于所述安装座211,从而能自动调整所述轭架221上的来令片222的平面度。

参阅图3及图6,所述制动单元22可被所述电磁控制单元23及所述复位单元24带动,而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21在一个非剎车位置及一个剎车位置间移动。当所述电磁控制单元23的线圈231通电时,所述线圈231被激磁后会受所述对应体32的吸引,因而带动所述轭架221及所述来令片222沿所述第一方向41朝所述对应体32移动,直至所述来令片222紧抵于所述对应体32上,从而带动所述制动单元22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在所述剎车位置时,所述来令片222所产生的摩擦力可用来制动所述设置体31的线性运动,进而产生剎车作用,在前述的移动过程中,每一个滑动柱242会压缩相对应的塔型弹簧241,从而储存弹性位能。当所述线圈231不通电而不产生磁力时,所述线圈231不再吸合所述对应体32,所述塔型弹簧241复位而释放弹性位能,从而将所述轭架221沿所述第一方向41复位,使所述制动单元22由所述剎车位置复位至所述非剎车位置,此时所述设置体31可相对于所述对应体32沿所述第二方向42进行线性运动。

本第一实施例可直接设置于所述设置体31的任一平面上,而不需设置于传动轴或转动轮上,也无须将线性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因此配置简单而能有效提高泛用性。此外,使用者可自行更换塔型弹簧241以对应不同的复位行程需求,且所述板型弹簧244具有自动调整平面度的功能,以确保所述来令片222与所述对应体32平行。

参阅图7及图8,所述剎车装置2也可如图7及图8所示地相对于一个圆周运动的轮体设置,亦即所述设置体31为固定的翼板,所述对应体32为旋转的轮体,且视需求也可如图8所示地设置多个剎车装置2以加强剎车的力道。故本第一实施例也可对应圆周运动,泛用性高。

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剎车装置2的一个第二实施例,所述第二实施例大致上是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第二实施例的制动单元22还包括一个沿所述第一方向41与所述轭架221相间隔设置,且用于供所述线圈231及所述来令片222设置的设置盘223。所述电磁控制单元23还包括一个固定于所述轭架221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41位于所述轭架221及所述设置盘223间的磁铁232。当所述线圈231不通电而未产生磁力时,所述磁铁232受到所述对应体32的吸引而吸合于所述对应体32上,从而带动所述制动单元22由所述非剎车位置移动至所述剎车位置。当所述线圈231通电时会产生抵销所述磁铁232的磁力,使所述磁铁232不再吸合于所述对应体32上,并通过所述塔型弹簧241带动所述制动单元22由所述剎车位置复位至所述非剎车位置。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在通电时进行剎车不同,本第二实施例提供了在断电时进行剎车的变化状态,可应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或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磁吸方式直接对所述对应体32进行剎车,可直接设置于平面上而无需设置于转动元件上,配置难度低且提高设计上的弹性,且可对应线性运动及圆周运动,泛用性高,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