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973发布日期:2018-12-07 22:06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新能源汽车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自于电池系统,动力输出则源于电机系统,当汽车驱动时,电池系统产生能量驱动电机输出机械能,当电池系统馈电时,电机系统的机械能又可以转化为电能为电池系统充电,但是,市场上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不能够对其降低振动,不能提高驾驶员和车内人员的乘车舒适感,另外不能够对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利用,不能提高振动能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蓄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中,温度会有明显的升高或减低,会造成蓄电池的寿命降低,难以保证蓄电池处于一个恒定的工作环境。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包括车身和车架,所述车身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车架,所述车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且固定板的下端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整流器,便于传输电能,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安装有U型板,且连接板的底端靠近U型板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器,所述U型板的内部设置有压电单晶片,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对应压电单晶片的位置处设置有压杆,通过压杆的往复挤压压电单晶片产生电能,所述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靠近减震器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片,散热片能够对蓄电池进行散热,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一侧对应车身的位置处安装有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电单晶片的输出端与整流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与散热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便于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振动能量的转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器包括固定外筒、活塞杆、弹簧和底座,所述固定外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杆,且固定外筒和活塞杆的外部套接有弹簧,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减震器正常减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池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且蓄电池与散热片通过导热板固定连接,导热板为一种金属材质的构件,便于散热片对蓄电池进行导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器共设置有两组,且减震器的上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减震器与连接板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便于减震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长度大于固定板的长度,所述蓄电池的高度小于减震器的高度,不易造成蓄电池的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与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固定连接车架与固定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设置了压电单晶片,能够使得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转变为电能,通过整流器将电能传递到蓄电池中,为蓄电池进行充电,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能循环利用。

2、设置了散热片,能够为蓄电池的充电放电进行散热,保证了蓄电池处于一个恒定的工作环境,避免了蓄电池内的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的现象,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了两组减震器,能够大大降低新能源电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减小振动频率,提高驾驶员和车内人员乘车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中减震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车身;3、车架;4、滚轮;5、底盘;6、底板;7、压杆;8、减震器;81、固定外筒;82、活塞杆;83、弹簧;84、底座;9、蓄电池;10、散热片;11、固定板;12、连接板;13、整流器;14、U型板;15、压电单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减震装置,包括车身2和车架3,其特征在于,车身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车架3,车架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12,且固定板11的下端靠近连接板12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整流器13,连接板12的底端安装有U型板14,且连接板12的底端靠近U型板14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器8,U型板14的内部设置有压电单晶片15,固定板11的下方对应压电单晶片15的位置处设置有压杆7,压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6,底板6的上表面靠近减震器8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蓄电池9,蓄电池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片10,底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5,底盘5的一侧对应车身2的位置处安装有滚轮4。

压电单晶片15的输出端与整流器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器13的输出端与散热片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便于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振动能量的转换,减震器8包括固定外筒81、活塞杆82、弹簧83和底座84,固定外筒8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杆82,且固定外筒81和活塞杆82的外部套接有弹簧83,活塞杆8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84,底座84与底板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减震器8正常工作,蓄电池9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且蓄电池9与散热片10通过导热板固定连接,导热板为一种金属材质的构件,便于散热片10对蓄电池9进行导热,减震器8共设置有两组,且减震器8的上端连接有安装座,减震器8与连接板12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便于减震器8与连接板12固定连接,底板6的长度大于固定板11的长度,蓄电池9的高度小于减震器8的高度,不易造成蓄电池9的损坏,车架3与固定板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固定连接车架3与固定板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设置了两组减震器8,能够大大提高车身2的稳定性,降低新能源电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减小振动频率,提高驾驶员和车内人员乘车的舒适感,但还是会有振动能量的产生,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振动能量的利用率,在U型板14的内部设置有压电单晶片15,固定板11的下方对应压电单晶片15的位置处设置有压杆7,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就会使得压电单晶片15与压杆7相接触,产生电能,电能经过整流器13流向到蓄电池9中,为蓄电池9进行充电,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能循环利用,而在蓄电池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片10,蓄电池9与散热片10通过导热板固定连接,通过散热片10的热量传导,保证了蓄电池9处于一个恒定的工作环境,避免了蓄电池9内的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的现象,提高蓄电池9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