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2678发布日期:2019-05-31 21:2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属于儿童用品。



背景技术:

儿童汽车安全座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婴幼儿用品,它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座椅、连接在座椅上的头托。目前,儿童汽车安全座安装在汽车上使用时发现,当汽车发生急刹、碰撞等事故时,儿童身体会在很大的惯性作用下向前运动,儿童的头颈随其上半身在瞬间向前移动,再因儿童汽车安全座的安全带作用儿童的身体被拉住,儿童的头颈又向后仰倒撞击在头托上,这造成儿童的头颈很容易受伤,引起儿童头颈的骨节损伤、错位,严重者会威胁儿童的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能够在汽车发生撞击时保护到儿童的颈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包括用于供儿童乘坐的座位本体、设置在座位本体后部的靠背以及头托,头托通过转轴与靠背枢轴连接,头托能够绕转轴前后转动,所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还包括头托复位保护装置,该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在头托向后转动复位时对头托向后的运动起到阻尼作用和/或限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前后方向是按照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正常使用习惯来定义,当儿童坐于其中,面朝方向,即汽车行驶方向,为前,反之为后。

进一步地,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处于头托上部与靠背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头托具有与靠背延伸方向平行的初始位置和向后转动复位后靠近靠背的极限位置,头托处于极限位置时相对其处于初始位置时更远离靠背。

进一步地,头托具有位于靠背上部的头托主体和用于连接靠背的连接部,该连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上部与头托主体连接,下部与靠背的下部通过上述的转轴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包括气弹簧。

更进一步地,气弹簧的上端部与头托相转动连接,下端部与靠背相转动且能够上下移动地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头托向前转动的过程中,气弹簧保持其长度,且其下端部相对靠背向上滑动;在头托向后转动复位的过程中,气弹簧的下端部与靠背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固定,气弹簧受力压缩。

更进一步地,靠背上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气弹簧的下端部上具有垂直于气弹簧的连接轴,连接轴能够相对导向槽转动且能够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地插设在导向槽内。

更进一步地,靠背上还具有与导向槽的上端连通且位于导向槽的后侧的限位槽,在头托主体向后转动的过程中,连接轴位于限位槽内且抵在限位槽的槽壁上

进一步地,靠背沿其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转轴,当头托安装在靠背上时,转轴安装在多个安装部中的一个安装部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安全座椅,通过将头托与靠背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发生撞击时,头托始终保护在儿童的头颈外周,并且增设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在撞击后头部回弹的过程中,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受力压缩,吸收头部能量,能够有效抵消儿童的头颈受到的冲击力,防止儿童颈部受伤,大大提高了儿童的乘车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初始状态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发生撞击后的跟随状态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跟随状态向复位状态过渡过程中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头托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复位状态)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座椅本体;2、靠背;21、安装槽;22、导向槽;23、限位槽;3、头托;30、头托主体;31、托部;32、头托翼部;33、连接部;4、气弹簧;41、连接轴;5、靠背护翼;10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参考附图1至附图5,本实施例中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包括用于供儿童乘坐的座位本体1、设置在座位本体1后部的靠背2以及头托3。座位本体1左右两侧设置有扶手(附图中未画出),靠背2左右两侧设置有靠背护翼5以及安全带(附图中未画出),靠背护翼5自靠背2向前延伸。

头托3与靠背2通过转轴100相枢轴连接,头托3相对靠背2能够前后转动。头托3具有位于靠背2上部的头托主体30和用于连接靠背2的连接部33。头托主体30包括托部31、设置在托部31左右两侧并向前延伸的头托翼部32。头托主体30为保护儿童头颈部的保护体,其具体制作方法为,在刚性支架上填充包覆软性材料(比如海绵等)而形成,上述的托部31和头托翼部32内均具有所述的刚性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33为板状,较为优选地,连接部33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上部与头托主体30连接,下部与靠背2的下部通过转轴100相转动连接。具体地,转轴100沿左右方向延伸从而使头托3能够绕转轴100的轴线前后转动。连接部33为刚性,其上部连接上述的刚性支架,连接部33可以与刚性支架一体形成,也可以为后续固定连接。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还包括头托复位保护装置,该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在头托3向后转动复位时对头托3向后的运动起到阻尼作用和/或限位作用。

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处于头托3与靠背2之间的位置。具体地,头托复位保护装置连接在头托主体30与靠背2之间的位置,且头托复位保护装置连接在连接部33的上部。靠背2沿其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转轴100,当头托3安装在靠背2上时,转轴100安装在多个安装部中的一个安装部处。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为开设在靠背2上的安装槽21,安装槽21呈U形,安装槽21的开口朝后。多个安装槽21在靠背2上自上往下排列。当头托3安装在靠背2上时,转轴100安装在多个安装槽21中的一个安装槽21处。转轴100自安装槽21的开口插入安装槽21中,转轴100能够在安装槽21中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通过调节转轴100的位置来调节头托2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年龄和身高的儿童乘坐。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头托3具有初始位置和极限位置,当头托3处于初始位置时,其与靠背2延伸方向平行,当头托处于极限位置时,其处于向后转动复位后而靠近靠背2的位置,头托3处于极限位置时相对其处于初始位置时更远离靠背2。进一步地解释:在发生撞击的整个过程中,头托3至少具有初始状态、跟随状态和复位状态,当其处于初始状态时,头托主体30贴近靠背2,即向前转动的初始位置;当头托3处于跟随状态时,头托3向前转动,头托主体30远离靠背2;当头托3处于复位状态时,头托3向后转动,头托主体30靠近靠背2,即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头托主体30在复位状态时相较其在初始状态时要远离靠背2,使头托主体30在复位状态时,确保儿童的头部不超过DE平面。DE平面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靠背所在平面,当发生撞击时,由于回弹的惯性作用,儿童的头部会陷入包覆头托的软性材料中,而对颈部造成伤害。而本实例中的设计,头托3在复位状态时并不会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时的位置,而使相对初始状态时的位置更靠前一些,从而保证了儿童的头部不超过DE平面。

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包括气弹簧4。本实施例中,气弹簧4的上端部与头托3相转动连接,下端部与靠背2相转动且相对能够上下移动地连接。在头托3向前转动的过程中,气弹簧4保持其长度,且其下端部相对靠背2向上滑动;在头托3向后转动复位的过程中,气弹簧4的下端部与靠背2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固定,气弹簧4受力压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有技术中机械结构原理和制作工艺的限制,头托3在向后转动时,气弹簧4的下端部与靠背2之间不能够完全固定保持不动,二者之间会出现轻微的相对运动,所以这里说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固定。

本实施例中气弹簧4的下端部与靠背2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靠背2上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2,气弹簧4的下端部上具有垂直于气弹簧4的连接轴41,连接轴41能够相对导向槽22转动且能够沿导向槽22的延伸方向滑动地插设在导向槽22内。

靠背2上还具有与导向槽22的上端连通且位于导向槽22的后侧的限位槽23,在头托主体30向后转动的过程中,连接轴41位于限位槽23内且抵在限位槽23的槽壁上。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槽23自导向槽22的上端向后下方延伸,由于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对气弹簧4的下端部进行限位,确保在头托主体30向后转动的过程中,气弹簧4的下端部与靠背2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固定,具体地,连接轴41抵紧在限位槽23的与导向槽22相连通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槽壁上。

工作原理:

在发生碰撞前,即汽车行驶平稳时,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如附图2所示,头托3处于初始状态,贴近靠背2,气弹簧4下端的连接轴41位于导向槽22的下端;当发生撞击时,如附图3所示,头托3绕转轴100向前转动,头托主体30跟随儿童头部一起向前,即头托3从初始状态向跟随状态过渡,过程中头托主体30始终很好包覆儿童头部,当头托3转动至远离靠背2的位置,即处于跟随状态时,气弹簧4的连接轴41沿着导向槽22向上移动至上端,也就是导向槽22与限位槽23的连接处;之后儿童头部回弹,回弹的能量驱动头托3向后转动,头托3从跟随状态向复位状态过渡,如附图4所示,气弹簧4的连接轴41进入限位槽23而不在滑动,气弹簧4开始受力压缩,吸收儿童头部回弹的能量;如附图5所示,头托3转至靠近靠背2的位置,即处于复位状态,气弹簧4压缩到最短,头托3达到极限位置,此位置相对初始位置更远离靠背2,确保儿童头部不超过DE平面。

本儿童汽车安全座椅,通过将头托与靠背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发生撞击时,头托始终保护在儿童的头颈外周,并且增设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在撞击后头部回弹的过程中,头托复位保护装置受力压缩,吸收头部能量,能够有效抵消儿童的头颈受到的冲击力,防止儿童颈部受伤,大大提高了儿童的乘车安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