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536发布日期:2019-08-16 22:0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目前的行车记录仪一般都与后视镜一体设置,不同的人驾驶同一辆车时,一般事会调整后视镜的角度,行车记录仪会随着后视镜的调整而改变摄像角度,容易造成摄像角度朝上、左、右和下设置,很难做到集中,从而影响拍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包括固定安装于汽车内部的后视镜和设置于后视镜下端的行车记录仪,所述行车记录仪包括连接框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框内可绕所述连接框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转动的行车记录仪本体,所述后视镜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连接框的上部对应所述转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转轴上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杆。

其中,行车记录仪本体可以为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连接框的形状与行车记录仪的形状相匹配,以保证行车记录仪能绕所述连接框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转动;第一连接杆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胶粘的连接结构固定在后视镜的底部;转轴呈圆柱形,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对应转轴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孔,转轴的两端与安装孔可转动的配合,且转轴的两端与安装孔的孔底相抵,且与安装孔过渡配合,过渡配合的的关系使得转轴与安装孔不会发生在转轴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保证连接框能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

汽车内的后视镜的角度被调整后,可以通过扳动连接框,使得连接框沿着转轴的中心上下摆动,调整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通过拧紧第一固定螺杆,使得第一固定螺杆的下端紧紧地抵在第一安装槽的内表面可以达到固定连接框的目的;然后还可以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使得行车记录仪本体沿着连接框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转动,调整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的左右方向的拍摄角度,以使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始终能拍摄到汽车前方或者其他规定方向的景象。

优选的,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下端和下端的第二连接杆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连接框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杆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安装槽为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配合的圆柱形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可转动的配合。

其中第二连接杆可以通过胶粘、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结构固定在行车记录仪上。

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可以使行车记录仪本体沿着第二连接杆的左右转动,以调整行车记录仪本体上的摄像头在左右方向上的取景角度,且由于行车记录仪本身的自重行车记录仪下端的连接杆会压在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并具有一定的摩擦,防止调整好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后行车记录仪摆动;另外,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安装槽过渡配合,防止行车记录仪本体在第二连接杆的径向方向上移动。

另外,行车记录仪上端和下端的第二连接杆与连接框上的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均相抵,防止行车记录仪上下跳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表面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相抵。

摩擦层可以增加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安装槽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防止行车记录仪相对于连接框摆动,其中摩擦层可以为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边缘均延伸出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表面,所述连接框的下部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框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挡板。

挡板的四周边缘均延伸出行车记录仪本体的表面,可以保证行车记录仪在相对于第二连接杆转动后,拧动第二固定螺杆时第二固定螺杆仍能抵接在挡板上,以固定行车记录仪本体和连接框的相对位置;同时挡板还能用于遮挡光线,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行车记录仪的屏幕上,影响观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螺杆的下端设置有圆柱形旋转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旋转块。

圆柱形的旋转块便于拧动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扳动连接框,使得连接框沿着转轴的中心上下摆动,调整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还可以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使得行车记录仪本体沿着连接框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转动,调整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的左右方向的拍摄角度,以将行车记录仪调整到合适角度,使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始终能拍摄到汽车前方或者其他规定方向的景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连接框,111-第一安装槽,1111-安装孔,112-第二螺纹孔,113-第二固定螺杆,114、2113-旋转块, 12-行车记录仪本体,121-挡板,122-第二连接杆,2-后视镜,21-第一连接杆,211-转轴,2111-第一螺纹孔,2112-第一固定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一种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包括固定安装于汽车内部的后视镜2和设置于后视镜2下端的行车记录仪,所述行车记录仪包括连接框1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框11内可绕所述连接框11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转动的行车记录仪本体12,所述后视镜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1,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转轴211,所述连接框11的上部对应所述转轴21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1,所述转轴211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内,所述转轴211水平设置,所述转轴211上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转轴211第一螺纹孔2111,所述第一螺纹孔2111内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杆2112。

其中,行车记录仪本体12可以为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连接框11的形状与行车记录仪的形状相匹配,以保证行车记录仪能绕所述连接框11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转动;第一连接杆2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胶粘的连接结构固定在后视镜2的底部;转轴211呈圆柱形,第一安装槽111的两侧对应转轴211设置有圆柱形的安装孔1111,转轴211的两端与安装孔1111可转动的配合,且转轴211的两端与安装孔1111的孔底相抵,且与安装孔1111过渡配合,过渡配合的的关系使得转轴211与安装孔1111不会发生在转轴211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保证连接框11能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

汽车内的后视镜2的角度被调整后,可以通过扳动连接框11,使得连接框11沿着转轴211的中心上下摆动,调整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通过拧紧第一固定螺杆2112,使得第一固定螺杆2112的下端紧紧地抵在第一安装槽111的内表面可以达到固定连接框11的目的;然后还可以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12,使得行车记录仪本体12沿着连接框11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转动,调整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的左右方向的拍摄角度,以使行车记录仪上的摄像头始终能拍摄到汽车前方或者其他规定方向的景象。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1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22,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12下端和下端的第二连接杆122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连接框11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杆122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杆122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安装槽为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2相配合的圆柱形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杆122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可转动的配合。

其中第二连接杆122可以通过胶粘、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结构固定在行车记录仪上。

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12可以使行车记录仪本体12沿着第二连接杆122的左右转动,以调整行车记录仪本体12上的摄像头在左右方向上的取景角度,且由于行车记录仪本身的自重行车记录仪下端的连接杆会压在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并具有一定的摩擦,防止调整好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后行车记录仪摆动;另外,第二连接杆122与第二安装槽过渡配合,防止行车记录仪本体12在第二连接杆122的径向方向上移动。

另外,行车记录仪上端和下端的第二连接杆122与连接框11上的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均相抵,防止行车记录仪上下跳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杆122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表面相抵。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表面设置有摩擦层,所述摩擦层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2的外表面相抵。

摩擦层可以增加第二连接杆122和第二安装槽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防止行车记录仪相对于连接框11摆动,其中摩擦层可以为橡胶层。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1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挡板121,所述挡板121的边缘均延伸出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12的表面,所述连接框11的下部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框11的第二螺纹孔112,所述第一螺纹孔2111内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杆113,所述第二连接杆122固定设置于所述挡板121。

挡板121的四周边缘均延伸出行车记录仪本体12的表面,可以保证行车记录仪在相对于第二连接杆122转动后,拧动第二固定螺杆113时第二固定螺杆113仍能抵接在挡板121上,以固定行车记录仪本体12和连接框11的相对位置;同时挡板121还能用于遮挡光线,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行车记录仪的屏幕上,影响观看。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螺杆113的下端设置有圆柱形旋转块114。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螺杆211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旋转块2113。

圆柱形的旋转块114、2113便于拧动第一固定螺杆2112和第二固定螺杆11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