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碳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8877发布日期:2019-11-12 21:43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新型碳滑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碳滑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通常,1547mm长的碳滑板,碳条的长度不超过1050mm,且碳条两端的厚度大于10mm,因此,碳条与铝托架之间存在厚度落差,这厚度落差需要铝盖板填平,以保证接触网导线在碳滑板中间碳条部分与两侧铝盖板部分滑动时不会卡线,平滑过渡。这样结构就比较复杂,同时由于增加了铝盖板的重量,碳滑板整体重量较重。另外,铝盖板一般为铆接,在导线滑移摩擦以及受电弓弓头频繁震动过程中,存在脱落的风险,从而发生碳滑板的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碳滑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碳滑板,包括:铝托架和碳条,碳条设置于铝托架中部,碳条的两端在厚度上分别向铝托架逐渐变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碳条的端部在厚度上向铝托架逐渐变薄具体是指,从厚度15mm~30mm逐渐变为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厚度最小为1mm。这个厚度方便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碳条与铝托架之间通过粘接实现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铝托架的形状为弓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弓形具体是:中部为直线或者半径10000mm及以上的微弧度,两端分别设有弯曲或若干段折线,弯曲或折线与微弧度的方向一致,碳条设置于弯曲或折线方向的反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碳条的长度占铝托架的长度的60%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碳条的长度占铝托架的长度的68.7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铝托架的宽度为:设置碳条的部分为56mm~68mm,两端无碳条的部分的宽度为35mm~45mm。

所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铝托架的宽度为:设置碳条的部分为64mm,两端无碳条的部分的宽度为41mm。

本实用新型去掉了铝盖板作为填充厚度差的部件,设计碳条的端部逐渐过渡到与铝托架的端面齐平的结构,省去了铝盖板这一部件,结构进行了简化;也不存在铝盖板脱落的问题,降低了碳滑板产品的整体故障率,可靠性提高;无铝盖板后,铝托架也可以减少宽度(机加工去除部分材料),碳滑板整体重量减轻,受电弓弓头随动性增加,减小了运营中拉弧等损伤碳滑板事故的概率;中间超长的纯碳碳条采用粘接及加工两端逐渐变薄(厚度不大于2mm),克服了纯碳材料容易受应力及外力开裂的问题;同时本装置的整体结构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碳滑板的结构图,其中,1—碳条、2—铝盖板、3—铝托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新型碳滑板,包括:铝托架4和碳条5,碳条5设置于铝托架4中部,碳条5的两端在厚度上分别向铝托架4逐渐变薄。所述的碳条5的端部在厚度上向铝托架4逐渐变薄具体是指,从厚度L1=5mm~10mm逐渐变为L2=0。所述的逐渐变薄的整体长度,也就是从开始变薄至碳条5终点的长度LZ为100mm,也可按照客户具体要求定制。

所述的碳条5与铝托架4之间通过粘接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铝托架4的形状为弓形。弓形具体是:中部为直线或者半径10000mm及以上的微弧度,两端分别设有弯曲或若干段折线,弯曲或折线与微弧度的方向一致,碳条5设置于弯曲或折线方向的反方向。所述的碳条5的长度占铝托架4的长度的60%。所述的铝托架4的宽度为:设置碳条的部分为56mm,两端无碳条的部分的宽度为35mm。

实施例2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新型碳滑板,包括:铝托架4和碳条5,碳条5设置于铝托架4中部,碳条5的两端在厚度上分别向铝托架4逐渐变薄。所述的碳条5的端部在厚度上向铝托架4逐渐变薄具体是指,从厚度L1=5mm~10mm逐渐变为L2=2mm。所述的逐渐变薄的整体结构的长度,也就是从开始变薄至碳条5终点的长度LZ为300mm,也可按照客户具体要求定制。所述的碳条5与铝托架4之间通过粘接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铝托架4的形状为弓形。弓形具体是:中部为直线或者半径10000mm及以上的微弧度,两端分别设有弯曲或若干段折线,弯曲或折线与微弧度的方向一致,碳条5设置于弯曲或折线方向的反方向。所述的碳条5的长度占铝托架4的长度的69%。所述的铝托架的宽度为:设置碳条的部分为68mm,两端无碳条的部分的宽度为45mm。

实施例3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新型碳滑板,包括:铝托架4和碳条5,碳条5设置于铝托架4中部,碳条5的两端在厚度上分别向铝托架4逐渐变薄。所述的碳条5的端部在厚度上向铝托架4逐渐变薄具体是指,从厚度L1=5mm~10mm逐渐变为L2=1mm。所述的逐渐变薄的整体长度,也就是从开始变薄至碳条5终点的长度LZ为250mm,也可按照客户具体要求定制。所述的碳条5与铝托架4之间通过粘接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碳条5与铝托架4之间通过粘接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铝托架4的形状为弓形。弓形具体是:中部为直线或者半径10000mm及以上的微弧度,两端分别设有弯曲或若干段折线,弯曲或折线与微弧度的方向一致,碳条5设置于弯曲或折线方向的反方向。所述的碳条5的长度占铝托架4的长度的68.78%,本实施例中,铝托架4的总长度为1890mm,碳条5的总长度为1300mm。所述的铝托架的宽度为:设置碳条的部分为64mm,两端无碳条的部分的宽度为41mm。

使用时,碳条5通过填缝胶粘接于铝托架4的中部,碳条5的两端分别向铝托架4逐渐变薄。整个碳滑板设置于受电弓上进行使用时,接触网导线在整个碳滑板上滑动是顺畅的,不会在碳条5的厚度落差处卡线。

本实用新型去掉了铝盖板作为填充厚度差的部件,设计碳条5的端部逐渐过渡到与铝托架4的端面齐平的结构,省去了铝盖板这一部件,结构进行了简化;也不存在铝盖板脱落的问题,降低了碳滑板产品的整体故障率,可靠性提高;无铝盖板后,铝托架4也可以减少宽度(机加工去除部分材料),碳滑板整体重量减轻,受电弓弓头随动性增加,减小了运营中拉弧等损伤碳滑板事故的概率;中间超长的纯碳碳条5采用粘接及加工两端逐渐变薄(厚度不大于2mm),克服了纯碳材料容易受应力及外力开裂的问题;同时本装置的整体结构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