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发光器件的空气排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7700发布日期:2020-05-26 16:4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具有发光器件的空气排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排出器,通过该空气排出器特别是可以借助发光器件显示空气流出方向。

现有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不同的空气排出器。例如以下公开文献公开了空气排出器:de102013210055b3、de102013210053b3和de102017113906a1。

在空气排出器中有利的是:通过空气排出器流出的空气流能够沿其流出方向被控制。为此,典型地可运动的叶片(也可称为膜片)设置在空气排出器的空气通道中。通过叶片围绕轴枢转可以将这些叶片定向,由此可以使空气流沿确定的方向转向。

在上述公开文献描述的空气排出器中,叶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为从外部不可见。因此,叶片在空气排出器的壳体中的位置对于使用者是不能光学识别的。因此,在这种实施方案中可能难以识别从空气排出器中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与此相对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空气排出器。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主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空气排出器得以实现。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和/或是下文描述的主题。

与此对应地,提供一种空气排出器,其包括:

-具有排出口的壳体,和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围绕第一轴可枢转的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该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用于改变从所述排出口中流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围绕第二轴可枢转的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该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用于改变从所述排出口中流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空气能够通过所述排出口从空气排出器引导到例如车辆内部空间中。

所述空气排出器还包括具有发光器件的可枢转的保持设备,其中,所述发光器件能够围绕第一支架轴和第二支架轴枢转,其中,所述保持设备与所述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耦联,使得相应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运动引起所述发光器件的运动,其中,通过从所述发光器件出发的光束使得从所述空气排出器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识别。

借助发光器件可以朝排出口或者流出的空气的方向发射光束。所述保持设备例如可以与至少一个空气流调节元件耦联,使得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运动引起从发光器件出发的光束的枢转运动,其中,所述两种枢转运动可以同向、例如二者都向上或都向下。借助发光器件可以显示从空气排出器流出的空气的方向。这会是有利的,例如在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流调节元件从外部不可见并且因此该空气流调节元件在空气排出器的壳体中的位置对于使用者来说无法识别的时候。这特别会在设置有用于调整空气流调节元件的马达时(参见下文)有帮助。发光器件还可以确保空气排出器在黑暗中的简化的可操作性。保持设备可以与空气流调节元件特别是机械地耦联。例如,保持设备和空气流调节元件经由耦联设备彼此耦联。第一支架轴和第二支架轴例如成角度地、优选相互垂直地定向。

所述发光器件特别可以包括光源如激光、激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或灯。光源可以是能够电驱动的光源。也可以规定:发光器件具有与光源可连接或已连接的光导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发出聚焦的光。为了对光进行聚焦,可以设置有器件,例如为此设计的反光镜、透镜或其它适合的光学结构构件。发光器件可以设置在壳体中。因此,发光器件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空气流调节元件与排出口之间。发光器件在壳体上也可以设置在排出口的区域中。保持设备和发光器件优选设置成,使得空气的流动方向不通过保持设备和发光器件而改变。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唯一的发光器件,由此可以简单地保持空气排出器的结构。此外,在唯一的发光器件中可以将热作用保持得小。根据实施方式,发光器件可以设计成用于发射确定颜色的光。例如,发光器件在空气排出器作为空调设备的功能中可以发射蓝光,而发光器件在空气排出器作为加热装置的功能中发射红光。为了控制发光器件的颜色,发光器件可以与控制单元连接。

保持设备可以具有围绕支架轴可枢转的支架。特别地,支架轴可以不同于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轴。

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可以构造成用于调节从空气排出器中流出的空气的竖直的流动方向。保持设备例如可以具有围绕第一支架轴可枢转的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可以与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耦联(例如机械地耦联),使得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运动引起从发光器件出发的光束在竖直的流动方向上的同样定向。例如,光束平行于竖直的流动方向定向。但发光器件也可以定向成,使得在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枢转时光束沿与空气流调节元件相同的方向、例如向上枢转,但不是以相同的程度枢转。光束的枢转角度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角度。

空气排出器例如可以具有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可以构造成用于调节在通过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流与通过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空气流之间的比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空气通道的上方。在排出口的区域中,第一空气通道可以向下指向并且第二空气通道可以向上指向,使得从第一空气通道中流出的空气向下转向并且从第二空气通道中流出的空气向上转向。如果例如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向上或向下枢转,则第一支架同样向上或向下枢转。

通常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与第二端部位置之间可运动。如果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或在第二端部位置中,则空气流通常沿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的面引导到一个空气通道中并且远离相应另一个空气通道,该另一个空气通道至少部分地在相应的端部位置中由空气流调节元件封闭。在第一端部位置与第二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进入到空气排出器中的空气流通过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被划分成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两部分。在确定的中间位置中,所述比例可以选择成,使得通过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流和通过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空气流一样大。因此,通过枢转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可能的是:影响从空气排出器中流出的空气沿竖直方向的分布。通常仅设置有唯一的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空气排出器由此可以具有特别简单的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在空气排出器的空气排出口的区域中相互接触。此后,从空气排出器出发的空气例如可以被引导到车辆内部空间中。在两个空气流相互接触之后从空气排出器中流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在此由所述两个空气流的比例确定。如果流过(上面的)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比流过(下面的)第二空气通道的空气更多,那么从空气排出器中流出的空气的竖直流动方向整体上向下指向。如果流过第二空气通道的空气比流过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更多,那么从空气排出器中流出的空气的竖直流动方向整体上向上指向。

可设想在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与第一支架之间不同的机械耦联。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和第一支架可以经由第一耦联设备彼此耦联。第一耦联设备例如可以具有第一杠杆臂,该第一杠杆臂与空气流调节元件刚性连接并且与第一支架铰接耦联。第一杠杆臂和第一支架例如可以经由导向槽和导向栓彼此耦联。第一支架轴例如可以设置在导向栓和发光器件之间。在一种设计形式中,第一支架轴平行于第一轴定向。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可以构造为用于调节从空气排出器中流出的空气的侧向流动方向。因此借助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可以根据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的取向改变从空气排出器中流出的空气的侧向方向(水平方向)。侧向的空气流出方向例如可以在垂直于竖直的流出方向的水平平面中通过调整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而受到影响。

保持设备可以具有围绕第二支架轴可枢转的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可以与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例如机械地耦联,使得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运动引起从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束沿侧向流动方向的相同定向。例如,光束平行于所述侧向流动方向定向。但发光器件也可以定向成,使得在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枢转时光束沿与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相同的方向、例如向左枢转,但不是以相同的程度枢转。光束的枢转角度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角度。第二支架轴特别是可以平行于第二轴定向。

通过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枢转例如可以改变或调节通过第一空气通道的第一空气流的侧向流动方向和/或通过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空气流的侧向流动方向。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例如在壳体中可以设置在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的上游或下游。也可设想至少两个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这些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相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空气通道中或第二空气通道中。

空气排出器还可以具有第二耦联设备,该第二耦联设备将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和第二支架铰接地相互连接。第二耦联设备例如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和至少一个接合到该导向槽中的导向销。此外,第二耦联设备可以具有耦联构件,该耦联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和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之间并且与它们铰接地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空气排出器不仅包括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也包括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保持设备优选不仅包括第一支架而且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能够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一支架上。替代地,第一支架能够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支架上。为了支承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例如可以设置有轴套或者支承栓和相应的支承孔。根据实施方式,发光器件可以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刚性地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和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可相互无关地枢转。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相互无关地枢转。第一支架轴和第二支架轴可以相互垂直地定向。

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例如可以设计成空气调节闸板。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例如可以设计成叶片。优选设置有多个叶片。例如在每个空气通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叶片。同样可以规定:所述叶片经由一个共同的耦联元件相互连接,使得整个叶片可以同时且沿相同的方向转动。

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空气引导元件相互分隔开。所述空气引导元件通常对于第二空气通道形成上界限并且对于第一空气通道形成下界限。空气引导元件以优选的方式与空气排出器的壳体刚性连接。

此外,空气引导元件可以具有空腔。在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保持设备和/或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空气引导元件的空腔中。空气引导元件因此不仅能够形成空气流的引导件和将空气流划分到两个通道中,而且也能够形成用于保持设备和光学结构元件的壳体,而不导致损害空气流或导致不希望的空气转向。例如,空气排出器的壳体和/或空气引导元件可以具有光学透明的区域或开口,从发光器件和连接于下游的光学结构元件出发的光束可以穿过这些区域或开口。空气引导元件可以设置在壳体中,使得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和/或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从外部不可见。尽管空气流调节元件的位置的不可见性,从空气排出器逸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由此空气流调节元件在壳体中的位置也可以利用发光器件得到识别。

在一种设计方案中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流调节元件的马达。所述马达例如可以经由齿轮而与空气流调节元件耦联。在一种设计方案中相应设置有马达,该马达用于调整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并且用于调整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所述马达例如可以是电动机,该电动机可以由控制单元操控。所述马达和所述控制单元优选位于空气通道外部,使得没有出现对穿流的空气的不利影响。

替代地或附加地,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和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可以被手动调整。空气流调节元件的手动调整例如可以经由操纵器实现,该操纵器与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和/或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耦联。

所有的或单个或多个上述部件可以用注射成型法制造。例如空气流调节元件、第一空气流调节元件、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保持设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操纵器和空气引导元件是例如由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制成的注射成型件。

此外提出一种车辆内饰板部件,该车辆内饰板部件包括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排出器。空气排出器特别是适于构造在车辆内部空间中。在此,空气排出器可以与鼓风机、加热装置和/或空调设备处于流体连接并且设置在上述元件之一之后。

不言而喻地,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只要这些组合不相互排斥。

附图说明

下文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此,这些附图示意性表示并且部分地简化。其中:

图1示出具有空气调节闸板的空气排出器的纵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空气调节闸板在第一端部位置中;

图2示出图1所示的具有空气调节闸板的空气排出器的纵剖视图的示意图,其中空气调节闸板在第二端部位置中;

图3示出了空气排出器的细节视图;

图4示出了空气排出器的另一细节视图;

图5示出了空气排出器的另一细节视图;

图6示出了空气排出器的前视图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空气排出器的剖面b-b;

图8示出了空气排出器的剖面c-c。

在下文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记彼此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空气排出器1的纵剖视图。空气排出器1是车辆内饰板部件的组成部分并且包括壳体33和相对壳体33刚性设置的空气引导元件30。在壳体33与空气引导元件30之间形成第一空气通道2和第二空气通道3。所述空气引导元件30包括第一空气引导面31以及与该第一空气引导面31对置的第二空气引导面32。第一空气通道2即由壳体33和第一空气引导面31构成,而第二空气通道3由壳体33和第二空气引导面32构成。第一空气引导面31和第二空气引导面32可以彼此对称地成形。

通常第一空气通道2和第二空气通道3在空气引导元件30前的上游相遇。更上游的区域、即在空气流被划分成第一空气流和第二空气流两部分之前可以被称为进气口29,该进气口可以与未示出的鼓风机或未示出的空调设备或加热装置流体连接。通过进气口29的空气流通过第一空气通道2和/或第二空气通道3被引导至排出口26,之后其被引导到车辆内部空间中(未示出)。

在空气引导元件30的朝向进气口29的端部上或在该端部处设置有空气调节闸板4,该空气调节闸板围绕闸板轴5可枢转。当空气调节闸板4完全向下枢转时,第二空气通道3被封闭,整个空气流由此运动通过第一空气通道2。正好相反,当空气调节闸板4完全在上部贴靠在壳体33上时,第一空气通道2被关闭,整个空气流由此被引导通过第二空气通道3。因此,借助空气调节闸板4可调节通过第一空气通道2的第一空气流与通过第二空气通道3的第二空气流之间的比例。通过空气调节闸板4不完全向上或不完全向下枢转可以改变和调节第一空气流与第二空气流之间的比例。

在第一空气通道2中彼此平行地设置有多个竖直的第一叶片6。此外,在第二空气通道3中彼此平行地设置有多个竖直的第二叶片8。第一叶片6或第二叶片8经由至少一个耦联元件47彼此耦联,使得叶片6、8可以同步地并且沿相同的方向转动。第一叶片6和第二叶片8分别围绕其叶片轴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叶片6和第二叶片8例如设置在叶片轴上。因此,在叶片轴转动时,第一叶片6和第二叶片8围绕其叶片轴7在空气通道2和3中转动。由此可能的是:沿侧向方向影响通过第一空气通道2的第一空气流的运动方向和通过第二空气通道3的第二空气流的运动方向。因此,通过空气调节闸板4、第一叶片6和第二叶片8可以促使所排出的空气流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方向特性的改变。在本文献中,空气调节闸板4、第一叶片6和第二叶片8也被称为第一和第二空气流调节元件。

此外示出两个可转动的关闭元件27,这些关闭元件设置在壳体33中的进气口29的区域中并且可以同时被转动。在关闭位置中,关闭元件27分别伸入到构成在壳体33中的凹深部28中,关闭元件27由此从内部关闭壳体33。由此可以防止空气从空气排出器1中流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闸板和/或叶片6、8例如可以经由齿轮与至少一个马达连接并且由该马达驱动(未示出)。马达可以由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替代地或附加地,空气调节闸板4和叶片6、8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至少一个操纵器34被调整(参见图1、2)。

附图1和2的空气排出器1包括带有发光器件11的保持设备10,其在图3至8中可更好地看出。因此,以下补充地参照图3至8。

保持设备10与其中至少一个空气流调节元件(空气调节闸板闸板4和/或叶片6、8)机械地耦联,使得空气调节闸板4的枢转运动和/或叶片6、8的枢转运动引起保持设备10的相应的枢转运动。由于发光器件11与保持设备10连接并且经由保持设备10能够枢转地支承,因而可以通过从发光器件11出发的光束使得空气排出器1的流动方向可识别。发光器件11特别是设计用于沿从空气排出器1中流出的空气的方向发送聚焦的光束。总体上,使用者在不看到空气调节闸板4或叶片6、8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光束11识别出,空气沿哪个方向从空气排出器1中流出。这在通过马达调整空气调节闸板4和叶片6、8时是有帮助的。此外,特别是在黑暗中能够简化带有发光器件10的空气排出器1的操作。

发光器件11例如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或是发光二极管。为了给发光二极管11供电,可以设置有电缆,该电缆可以被引导穿过保持设备10的轴套18(参见下文)。作为电缆和发光二极管11的替代,也可以设置从其端部发射光束的光导体,例如玻璃纤维电缆。光束可以指向发光器件的和/或保持设备的半透明的盖的背向可视侧的后侧。

保持设备10可以具有围绕第一支架轴13(参见图8)可枢转的第一支架12。该第一支架12与空气调节闸板4机械地耦联,使得空气调节闸板4的枢转运动引起从发光器件11出发的光束线的同向的枢转运动。第一支架12例如包括一个保持元件17和两个侧向固定在保持元件17上并且沿着第一支架轴13延伸的轴套18。轴套18分别嵌入到一个与空气引导元件30固定连接的支承元件22的支承孔19中。为了第一支架12和空气调节闸板4的机械耦联,例如可以设置第一耦联设备。第一耦联设备设备包括与空气调节闸板4固定连接的、具有导向槽15的杠杆臂14以及接合到导向槽15中的导向栓16,该导向栓与第一支架12的保持元件17固定连接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平行于支架轴13延伸。因此,杠杆臂14与第一支架12铰接地耦联。第一支架轴13位于发光器件11和导向栓16之间,其中,导向栓16和第一支架轴13彼此平行地定向。

因此如果空气调节闸板4向上枢转(参见图1),那么杠杆臂14向下枢转(参见图8)。这导致导向栓16向下指向的枢转运动,由此发光器件11向上枢转。因此,光束同样沿竖直方向向上枢转。由于第一空气通道2关闭,在空气调节闸板4的这个位置中空气流过第二空气通道3。通过第二空气通道3的向上指向的形式,空气沿竖直方向向上流动。从空气排出器中排出的空气流和从发光器件11出发的光束彼此相同地定向。各部件的尺寸可以选择成,使得从发光器件10出发的光束11平行于从空气排出器1中排出的空气流。

为了使光束侧向枢转,保持设备10可以具有围绕第二支架轴23(参见图7)可枢转的第二支架20。该第二支架20可以具有壳体21,发光器件11设置在该壳体中。壳体21与两个向着第二支架轴23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栓24连接,这些支承栓分别接合到在第一支架12的保持元件17中成型的导向槽25中。第二支架20因此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支架12的保持元件17上。此外,发光器件11与第二支架20的壳体21固定连接。替代地,第一支架也能够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支架上。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器件可以与第一支架的壳体固定连接。第二支架轴23特别是可以平行于叶片轴7定向。第一支架轴13和第二支架轴23通常相互垂直地定向。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20可以彼此独立地竖直或水平枢转。

第二支架20与叶片6和/或叶片8机械地耦联,使得叶片6、8的枢转运动引起从发光器件11出发的光束沿侧向的流动方向的同样定向。这些部件的尺寸可以选择为,使得从发光器件11出发的光束平行于从空气排出器1排出的空气流。为了机械耦联可以设置有第二耦联设备35,该第二耦联设备包括耦联杆36。耦联杆36可以与叶片6、8以及与第二支架20的壳体21铰接地连接并且例如在一个端部上具有两个凸缘37。凸缘37形成h形剖面的型材(参见图7),与叶片6固定连接的螺栓38接合到该型材中。因此,凸缘37和螺栓38作用连接。螺栓38的纵向通常平行于叶片轴7。耦联杆36轴向延伸穿过轴套18并且可运动地支承在轴套18中,其中,联杆36的运动方向通过在图7中示出的双箭头39表明。

此外,第二耦联设备35可以具有耦联构件43,该耦联构件43相对于耦联杆36平行地且轴向偏移地设置并且与耦联杆36固定连接。耦联构件43插过第一支架12的保持元件17中的开口并且相对保持元件17可运动地支承。第二支架20的壳体21具有接合到设置于耦联构件43中的长形槽45中的销44。沿空气流动方向看,销44设置在第二支架轴23之后。

如果叶片6的前端部46向左枢转,那么引起耦联杆36和耦联构件43平行于第一支架轴13向左的平移运动。第二支架的壳体21由此围绕第二支架轴23向左枢转,使得发光器件11和通过发光器件11发射的光束同样向左枢转。

为了避免影响空气流,保持设备10、发光器件11和第一、第二耦联设备优选设置在空气引导元件30的空腔48中。例如,壳体33和/或空气引导元件30可以具有光学透明的区域或开口(未示出),从发光器件11出发的光束能够照射穿过所述区域或开口。

如上面示出的那样,空气排出器1特别是可应用在车辆内部空间中。因此通过本发明也提出车辆内饰板部件,该车辆内饰板部件包括之前描述的空气排出器1。

附图标记列表

1空气排出器

2第一空气通道

3第二空气通道

4空气调节闸板

5闸板轴

6第一叶片

7叶片轴

8第二叶片

10保持设备

11发光器件

12第一支架

13第一支架轴

14杠杆臂

15导向槽

16导向栓

17保持元件

18轴套

19支承孔

20第二支架

21第二支架的壳体

22支承元件

23第二支架轴

24支承栓

25槽

26排出口

27关闭元件

28凹深部

29进气口

30空气引导元件

31第一空气引导面

32第二空气引导面

33空气排出器的壳体

34操纵器

35第二耦联设备

36耦联杆

37凸缘

38螺栓

39运动方向

43耦联构件

44销

45槽

46叶片6的前端部

47耦联元件

48空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