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动力搭载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2853发布日期:2020-02-11 14:0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动力搭载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客车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动力搭载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客车制造业的成熟,客车出口连年持续增长,特别是国内主流客车厂均具有自己的阴极电泳技术,客车车身防腐技术发展接近国际水平,客车电器技术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也接近国际水平,因此国内车身电器搭载的车身底盘兼顾了底盘可靠的优势,且价格便宜在东南亚以及非洲地区具有很大的市场,但是由于现有的客车车身底盘自带小型压缩机,发动机带发电机发电量有限,仅可以支持车内驾驶区的制冷,无法兼顾乘客区制冷。

因此,需对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进行新的研究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开发新的压缩机驱动总成,能够驱动空调压缩机,实现大功率空调系统的匹配。

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包括:

驱动轮,驱动轮用于与发动机侧后取力器连接,驱动轮通过驱动支架支撑,且第一螺杆穿过驱动轮支架与驱动轮连接以调整驱动轮的上下高度;

过渡轮,过渡轮通过过渡轮支架支撑,且第二螺杆穿过过渡轮支架与过渡轮连接以调整过渡轮的上下高度,驱动轮支架与过渡轮支架连接,过渡轮和驱动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通过第二螺杆的设置,调整过渡轮上下的高度,用来涨紧驱动轮到过渡轮的皮带,保证传动效率,通过第一螺杆调整驱动轮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使驱动轮轴线与发动机侧后取力器法兰轴线平行,降低传动轴的径向受力,保证传动稳定,整个驱动总成的布置有效节约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支架设有不同方向的用于与车辆底盘配合的第一长孔。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轮支架设有不同方向的用于同驱动轮支架第一长孔配合的第二长孔,第二长孔呈十字型,可以对过渡轮支架进行左右和上下方向的调整,保证压缩机总成过渡轮和驱动轮的平面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的驱动轴穿过驱动轮支架后通过第一螺母锁紧,以对驱动轮的位置进行锁紧,防止驱动轮上下移动,影响动平衡,设置锁紧垫片于第一螺母内侧,所述的第一螺杆用于调整驱动轮的上下位置,保证驱动轮中心与传动轴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轮的过渡轮轴穿过过渡轮支架后通过第二螺母锁紧,以对过渡轮的位置进行锁紧,通过调整第二螺母,可以使过渡轮上下移动,用于涨紧皮带,设置锁紧垫片于第一螺母内侧,防止震动引起第一螺母的松动,进而导致皮带的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支架为l型,过渡轮支架同样为l型,且驱动轮设于驱动轮支架的竖板,过渡轮设于过渡轮支架的竖板,过渡轮支架的横板与驱动轮支架的横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轮高于所述驱动轮设置,通过过渡轮支架和驱动轮支架的连接来实现,从而有利于节约空间。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客车空调动力搭载系统,包括:

发动机,发动机的侧后取力器与传动轴连接;

空调压缩机;

发电机,空调压缩机与发电机连接;

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压缩机驱动总成的驱动轮与传动轴连接,过渡轮与空调压缩机连接。

上述搭载系统需要足够的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客车空调动力取自发动机前段曲轴皮带轮,但是由于现有车身底盘发动机曲轴皮带轮无空余轮槽,因而利用发动机侧后取力器,驱动轮承受发动机侧后取力器传递过来的动力,通过传动皮带传递给过渡轮,过渡轮通过传动皮带传递给空调压缩机和发电机,实现大功率空调系统的设置,满足用户需求。

进一步地,传动轴设有至少一个万向节,相邻的万向节通过花键连接,万向节为两个,利用花键连接的两个半轴可以吸收来自发动机方向的震动,提高传动的稳定性;

且驱动轮通过自身法兰接口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一种车辆,采用所述的客车空调动力搭载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压缩机驱动总成的设置,不在原有的在发动机曲轴皮带轮取力情况,改由侧后取力器,实现了大动力空调系统的安装,为客车提供了空调系统,保证了车内的舒适性。

2)本发明通过利用发动机侧后取力器,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压缩机驱动总成,驱动空调压缩机,实现大功率空调系统的匹配。

3)本发明通过传动轴与压缩机驱动总成的设置,主要采用传动轴及皮带传动,传动效率在95%以上,速比可调,整个传动效率高,性能可靠,保证了空调系统持续稳定的工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结构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结构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压缩机驱动总成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压缩机驱动总成的右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压缩机驱动总成的俯视图;

其中,1-发动机,2-传动轴,3-压缩机驱动总成,4-传动皮带,5-空调压缩机,6-发电机,7-驱动轮,8-驱动轮支架,9-第一螺杆,10-锁紧垫片,11-第一螺母,12-过渡轮支架,13-第二螺杆,14-过渡轮。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1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7所示,一种客车空调压缩机驱动总成,包括:驱动轮,驱动轮用于与发动机侧后取力器连接,驱动轮通过驱动支架支撑,且第一螺杆穿过驱动轮支架与驱动轮连接以调整驱动轮的上下高度;过渡轮,过渡轮通过过渡轮支架支撑,且第二螺杆穿过过渡轮支架与过渡轮连接以调整过渡轮的上下高度,驱动轮支架与过渡轮支架连接,过渡轮和驱动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通过第二螺杆的设置,调整过渡轮上下的高度,用来涨紧驱动轮到过渡轮的皮带,保证传动效率,通过第一螺杆调整驱动轮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使驱动轮轴线与发动机侧后取力器法兰轴线平行,降低传动轴的径向受力,保证传动稳定,整个驱动总成的布置有效节约空间。

驱动轮支架设有不同方向的用于与车辆底盘配合的第一长孔。过渡轮支架设有不同方向的用于同驱动轮支架第一长孔配合的第二长孔,第二长孔呈十字型,可以对过渡轮支架进行左右和上下方向的调整,保证压缩机总成过渡轮和驱动轮的平面度。

驱动轮的驱动轴穿过驱动轮支架后通过第一螺母锁紧,以对驱动轮的位置进行锁紧,设置锁紧垫片于第一螺母内侧。

过渡轮的过渡轮轴穿过过渡轮支架后通过第二螺母锁紧,以对过渡轮的位置进行锁紧,通过调整第二螺母,可以使过渡轮上下移动,用于涨紧皮带,设置锁紧垫片于第一螺母内侧,防止震动引起第一螺母的松动,进而导致皮带的松动。

驱动轮支架为l型,过渡轮支架同样为l型,且驱动轮设于驱动轮支架的竖板,过渡轮设于过渡轮支架的竖板,过渡轮支架的横板与驱动轮支架的横板连接。

过渡轮高于所述驱动轮设置,通过过渡轮支架和驱动轮支架的连接来实现,从而有利于节约空间。

实施例2

一种客车空调动力搭载系统,如图1-图3所示,包括发动机1、传动轴2、压缩机驱动总成3、传动皮带4、空调压缩机5、发电机6;压缩机驱动总成3通过传动轴2与发动机1相连,通过传动皮带4与空调压缩机5及发电机6相连。如图5-7所示,压缩机驱动总成3包括驱动轮支架8,第一螺杆9,驱动轮7、锁紧垫片10,第一螺母11,过渡轮支架12,第二螺杆13,过渡轮14。

传动轴2接发动机1后取力器和压缩机驱动总成3,传动轴2设有两个万向节,两个万向节通过传动轴2的花键连接,利用花键连接的两个半轴可以吸收来自发动机1方向的震动,提高传动的稳定性。

压缩机驱动总成3驱动轮7通过法兰与传动轴2连接,接受来自传动轴2的扭矩,驱动轮7利用位于驱动轮支架8的第一螺杆9调节驱动轮7的上下高度,保证驱动轮7与发动机1侧后取力器法兰中心线平行。

压缩机驱动总成3驱动轮支架8带有不同方向的第一长孔,第一长孔与客车底盘大梁的长孔配合,可以实现驱动轮7左右方向的调整,保证驱动轮7与发动机1侧后取力器法兰中心线平行。

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设置,配合锁紧垫片10,用来对调整高度后的驱动轮7和过渡轮14进行锁紧紧固,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不移位。

压缩机驱动总成3设置过渡轮支架12固定过渡轮14,过渡轮支架12的第二长孔与驱动轮支架8第一长孔配合,第二长孔呈十字型,可以对过渡轮支架12进行左右和上下方向的调整,保证驱动轮7与过渡轮14平面度一致。

压缩机驱动总成3的过渡轮支架12的第二螺杆13能够调整过渡轮14上下的高度,用来调整传动皮带的涨紧度,保证传动皮带的传动效率。

其中,驱动轮支架8为l型,过渡轮支架12同样为l型,且驱动轮7设于驱动轮支架8的竖板,过渡轮14设于过渡轮支架12的竖板,过渡轮支架12的横板与驱动轮支架的横板连接,通过驱动轮支架8和过渡轮支架12的设置,过渡轮14高于驱动轮7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客车空调动力搭载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