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台阶的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3681发布日期:2019-11-05 22:03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可上台阶的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安装在物流周转推车上的脚轮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物流周转推车上的脚轮轮径都不宜过大,过大轮径的脚轮使得所装载货物的重心偏高,容易造成货物倾覆。较大轮径的脚轮在通过不平整地面时的平稳度强于小轮径的脚轮,但它遇到台阶时却难以前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脚轮不能跨上台阶的缺陷,提出一种只需要牵引力就可使物流周转推车顺利跨上台阶继续前行的脚轮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上台阶的脚轮装置,包括承载轮、轮架和支撑座,承载轮安装在轮架上,轮架安装在支撑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是一个“S”型连杆支架,该“S”型连杆支架的顶部设有一个承压板,承载轮安装在“S”型连杆支架的中部位置,“S”型连杆支架的后端通过水平转轴安装在支撑座上,“S”型连杆支架的前端安装有一个辅助轮,承载轮轴和辅助轮轴与所述水平转轴平行。

进一步,所述辅助轮的轮径为承载轮轮径的1/4~1/3。

再进一步,所述辅助轮的轮径为承载轮轮径的1/3。

又进一步,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侧板。

本实用新型中,“S”型连杆支架相当于一个杠杆主体,其后端在支撑座上形成旋转支点,“S”型连杆支架能够在垂直方向翘动。在平地上,承载轮处于全负载状态,承压板与支撑座的底部平面贴合,辅助轮被“S”型连杆支架抬起,处于悬空状态。当遇到台阶时,承载轮受到阻力,由于外部牵引力的存在,此时的台阶边缘成为一个力的支点,此处的阻力与牵引力之间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该合力使承载轮减荷并向上抬起,与此同时,“S”型连杆支架受力转换,使前部下垂,辅助轮逐渐下降至台阶面上并承载负荷。在外部牵引力的继续作用下,承载轮被完全抬起至台阶面上,辅助轮几乎完全承载负荷并向前滚动。跨上台阶后,在重力作用下,“S”型连杆支架复位,承载轮自然又处于全负载状态,辅助轮再被抬起。至此,整个脚轮装置又回复至初始状态,上台阶完成。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设计合理且精妙,安装在物流周转推车上仅用水平牵引力就可使推车顺利跨上高度略小于承载轮半径的台阶而继续前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S”型连杆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遇到台阶时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台阶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刚上台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台阶后回复状态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101.侧板,102.支架轴孔,2.“S”型连杆支架,201.承压板,202.水平转轴,203.承载轮轴孔,204.辅助轮轴孔,3.承载轮,301.承载轮轴,4.辅助轮,401.辅助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承载轮3、轮架和支撑座1,支撑座1与物流周转推车的底板固定连接,轮架安装在支撑座1上,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轮架是一个“S”型连杆支架2,承载轮3安装在“S”型连杆支架2的中部位置,“S”型连杆支架2的后端通过水平转轴202安装在支撑座1上,“S”型连杆支架2的前端安装有一个辅助轮4,承载轮3的轮轴和辅助轮4的轮轴与水平转轴202平行。具体详细结构如下所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座1的后端设有一个水平方向的支架轴孔102。“S”型连杆支架2的顶部设有一个承压板201,后端顶部位置设有一个水平转轴202,中部设有一个承载轮轴孔203,前端设有一个辅助轮轴孔204。支架轴孔102与水平转轴202适配;承载轮轴孔203与承载轮轴301适配;辅助轮轴孔204与辅助轮轴401适配。“S”型连杆支架2的后端通过水平转轴202安装在支撑座1的支架轴孔102上;承载轮3通过承载轮轴301安装在承载轮轴孔203上;辅助轮4通过辅助轮轴401安装在辅助轮轴孔204上。

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轮4的轮径为承载轮3轮径的1/4~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辅助轮4的轮径为承载轮3轮径的1/3。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座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侧板101。侧板101可对“S”型连杆支架2起到限位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能够上台阶的工作机理做出解析。

如图4所示,在平地上,承载轮3处于全负载状态,“S”型连杆支架2上的承压板201与支撑座1的底部平面贴合,辅助轮4被“S”型连杆支架抬起,处于悬空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当遇到台阶时(台阶的高度小于承载轮3的半径),承载轮3受到阻力,由于外部牵引力的存在,此时的台阶边缘成为一个力的支点,此处的阻力(F阻)与牵引力(F牵)之间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F合),该合力使承载轮3减荷并向上抬起,与此同时,“S”型连杆支架2受力转换,其后端绕支架轴孔102转动并向上翘起,前部下垂,使前端的辅助轮4逐渐下降至台阶面上并承载负荷,此时的承压板201也脱离支撑座1的底部平面。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外部牵引力(F牵)的继续作用下,承载轮3被完全抬起至台阶面上,辅助轮4几乎完全承载负荷并向前滚动。跨上台阶后,承载轮3自然又处于全负载状态,受负载重力(F重力)和牵引力(F牵)影响,承载轮3在“S”型连杆支架2的作用下产生回复合力(F复合),辅助轮4再被抬起。至此,整个脚轮装置又回复至初始状态。作为物流周转推车即可继续前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