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3660发布日期:2019-11-05 22:03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众所周知,现有自行车轮圈包括轮圈外框1’、位于轮圈外框1’圆心的花鼓3’及多根连接花鼓3’与轮圈外框1’的辐条2’,而为了节约成本,以塑料材质取代传统的金属材质来制作自行车车轮,为了便于制作,所述辐条2’通常为中空,且连通至轮圈外框1’内,所述轮圈外框1’的横截面为V型,当轮胎装入轮圈外框1’内时,于骑行过程中,轮胎会对轮圈外框1’两侧挤压,因辐条2’与轮圈外框1’的连接处为中空,使得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会因两侧壁所受拉力不均造成挤压变形,且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于侧向受到撞击时,会因支撑力不够,导致变形甚至损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上述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成本、减轻重量及防止辐条与轮圈外框的连接处变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轮圈外框、位于轮圈外框圆心的花鼓及多根连接花鼓与轮圈外框的辐条,所述辐条为中空并连通至轮圈外框内,所述辐条与轮圈外框连接处内间隔设置多根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辐条与轮圈外框连接处的上下表面。

所述轮圈外框的横截面为V型。

所述轮圈外框内除所述辐条与轮圈外框连接处外其他区域间隔设置多根第二加强筋。

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朝外的面为弧面。

所述辐条的数量为三根,相邻两根辐条成120度。

所述轮圈外框、花鼓及辐条均为塑料材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所述辐条与轮圈外框连接处内间隔设置多根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辐条与轮圈外框连接处的上下表面,从而于使用时,当轮胎装入轮圈外框后,轮胎会受到第一加强筋的顶抵,使得行驶过程中,轮胎无法对辐条与轮圈外框的连接处施力,且辐条与轮圈外框连接处于侧向受到撞击时,因有第一加强筋的支撑,从而可以防止辐条与轮圈外框的连接处变形,且本实用新型的辐条为中空,从而可以节省成本、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自行车车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现有】

轮圈外框1’ 辐条2’ 花鼓3’

【本实用新型】

轮圈外框1 辐条2 花鼓3

第一加强筋21 第二加强筋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轮圈外框1、位于轮圈外框1圆心的花鼓3及多根连接花鼓3与轮圈外框1的辐条2,所述辐条2为中空并连通至轮圈外框1内,所述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内间隔设置多根第一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的上下表面,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圈外框1的横截面为V型,但是并不以为限,所述轮圈外框1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所述辐条2的数量为三根,相邻两根辐条2成120度,但是并不以限,所述辐条2可以采用其他数量与排布方式,此外,为了进一步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重量,所述轮圈外框1、花鼓3及辐条2均为塑料材质。

再者,为了提高轮圈外框1的受力强度,所述轮圈外框1内除所述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外其他区域间隔设置多根第二加强筋11。

其次,为了便于轮圈外框1与轮胎结合,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与第二加强筋11朝外的面为弧面。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所述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内间隔设置多根第一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的上下表面,从而于使用时,当轮胎装入轮圈外框1后,轮胎会受到第一加强筋21的顶抵,使得行驶过程中,轮胎无法对辐条2与轮圈外框1的连接处施力,且辐条2与轮圈外框1连接处于侧向受到撞击时,因有第一加强筋21的支撑,从而可以防止辐条2与轮圈外框1的连接处变形,且本实用新型的辐条2为中空,从而可以节省成本、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