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3270发布日期:2020-10-13 09:3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行车记录仪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马路上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一些司机经常会需要开长途行程,但是,长时间的驾驶会让驾驶人员产生疲乏,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并且长时间的久坐,容易犯脊椎病,本发明阐述的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本例的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包括背椅与座椅,所述背椅右端与所述座椅左端摆动连接,所述背椅下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弧形槽,所述座椅下端固连有弧形钩,所述弧形钩左端能够伸入到所述弧形槽内,所述背椅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设有两个凸轮,两个所述凸轮前后放置,两个所述凸轮对人体起到脖颈按摩作用,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设有下直齿轮,所述下直齿轮位于两个所述凸轮的下方,所述下直齿轮内固连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前后两端固连于所述容纳腔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动所述下直齿轮,进而带动所述齿轮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背椅沿着所述弧形钩左右摆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固连于所述容纳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一放置腔内分布有第一振动器,所述第一振动器对人体的背部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所述座椅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第二放置腔,所述第二放置腔固连于所述传动腔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二放置腔内分布设有第二振动器,所述第二振动器对人体的臀部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所述传动腔下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左右移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端穿过所述导向槽伸入到所述传动腔内,所述固定座下端固连有抽屉,所述抽屉上端与所述座椅下端左右移动连接,所述抽屉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起到存放物品的作用,所述空腔上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槽,通过所述开口槽能够将所述空腔内的物品取出,移动所述固定座,进而带动所述抽屉左右移动,进而能够将所述空腔内的物品去取出,并且所述抽屉还能够在平躺的时候放置脚,所述背椅右侧设有记录仪,所述记录仪固定连接在车身上,所述记录仪左端固设有后置摄像头,所述后置摄像头正对人体,并且所述后置摄像头感应人体的变化,所述记录仪右端固设有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朝向车辆行驶方向并且记录行驶过程。

可优选的,两个所述凸轮之间固连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前后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前后两侧内壁上,所述旋转轴上固连有上带轮,所述上带轮位于两个所述凸轮的后侧,所述容纳腔后侧内壁上固连有齿轮电机,所述齿轮电机后端固连于所述容纳腔的后侧内壁上,所述齿轮电机的前端动力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连有主动直齿轮,所述主动直齿轮下侧转动啮合设有下直齿轮,所述下直齿轮内固连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前后两端固连于所述容纳腔的前后两侧内壁上,所述主动直齿轮上方转动啮合设有上直齿轮,所述上直齿轮内固连有悬臂轴,所述悬臂轴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后侧内壁上,所述悬臂轴上固连有下带轮,所述下带轮位于所述上直齿轮的后侧,所述上带轮与所述下带轮之间连接有传送皮带,所述主动直齿轮与所述电机轴之间固连有磁力拉伸弹簧,所述磁力拉伸弹簧与所述齿轮电机之间电性连接,启动所述齿轮电机,进而带动所述电机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轮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背椅左右摆动,对所述磁力拉伸弹簧通电,进而在所述磁力拉伸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向后移动,此时,所述主动直齿轮与所述下直齿轮脱离啮合,所述主动直齿轮与所述上直齿轮相互啮合,启动所述齿轮电机,进而带动所述电机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悬臂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带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传送皮带带动所述上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所述凸轮转动,进而对人体的脖颈进行按摩。

可优选的,所述座椅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两个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内分别左右移动设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下端固连于所述抽屉,所述传动腔下端固连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右端动力连接有移动丝杆,所述移动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启动所述驱动电机,进而带动所述移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固定座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抽屉左右移动。

可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齿轮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振动器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电性连接,对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振动器通电,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上直齿轮振动,进而给人体背部与臀部进行按摩。

可优选的,所述背椅前端固连有警报按钮与调整按钮,所述警报按钮位于所述调整按钮的上方,所述警报按钮与所述齿轮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调整按钮与所述齿轮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按下所述警报按钮,进而解除警报,按住所述调整按钮,进而启动所述齿轮电机,进而带动所述电机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轮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背椅左右摆动,进而调整所述背椅与所述座椅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到自己舒服的角度。

可优选的,所述背椅后端固连有振动按钮,所述振动按钮与所述齿轮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按下所述振动按钮,进而启动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振动器振动。

可优选的,所述记录仪下端固连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与所述齿轮电机之间电性连接,当所述后置摄像头感应到人在开车过程中疲乏时,发出警报,并对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振动器通电,进而提醒开车人保持警惕。

可优选的,所述背椅右端上固连有第二棉花层与第二真皮层,所述第二真皮层位于所述第二棉花层的右侧,所述第二棉花层起到减振的作用,所述第二真皮层起到舒适的作用,所述座椅上端固连有第一真皮层与第一棉花层,所述第一真皮层起到减振的作用,所述第一棉花层起到舒适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行车记录仪不仅能够记录前方的路况,而且还可以对人体进行感应,当感应到驾驶人员出行疲乏状况时,提醒驾驶人员保持清醒,进而避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确保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还设有按摩仪器,进而能在疲乏时找个安全的地方进行全身按摩,进而确保驾驶人员身心舒畅,进而保持头脑清晰。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包括背椅11与座椅37,所述背椅11右端与所述座椅37左端摆动连接,所述背椅11下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弧形槽24,所述座椅37下端固连有弧形钩25,所述弧形钩25左端能够伸入到所述弧形槽24内,所述背椅11内设有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内转动设有两个凸轮13,两个所述凸轮13前后放置,两个所述凸轮13对人体起到脖颈按摩作用,所述容纳腔12内转动设有下直齿轮22,所述下直齿轮22位于两个所述凸轮13的下方,所述下直齿轮22内固连有齿轮轴23,所述齿轮轴23前后两端固连于所述容纳腔12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动所述下直齿轮22,进而带动所述齿轮轴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背椅11沿着所述弧形钩25左右摆动,所述容纳腔12内设有第一放置腔17,所述第一放置腔17固连于所述容纳腔12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一放置腔17内分布有第一振动器16,所述第一振动器16对人体的背部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所述座椅37内设有传动腔36,所述传动腔36内设有第二放置腔39,所述第二放置腔39固连于所述传动腔36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二放置腔39内分布设有第二振动器38,所述第二振动器38对人体的臀部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所述传动腔36下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导向槽34,所述导向槽34内左右移动设有固定座27,所述固定座27上端穿过所述导向槽34伸入到所述传动腔36内,所述固定座27下端固连有抽屉29,所述抽屉29上端与所述座椅37下端左右移动连接,所述抽屉29内设有空腔30,所述空腔30起到存放物品的作用,所述空腔30上端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槽31,通过所述开口槽31能够将所述空腔30内的物品取出,移动所述固定座27,进而带动所述抽屉29左右移动,进而能够将所述空腔30内的物品去取出,并且所述抽屉29还能够在平躺的时候放置脚,所述背椅11右侧设有记录仪44,所述记录仪44固定连接在车身上,所述记录仪44左端固设有后置摄像头45,所述后置摄像头45正对人体,并且所述后置摄像头45感应人体的变化,所述记录仪44右端固设有前置摄像头47,所述前置摄像头47朝向车辆行驶方向并且记录行驶过程。

有益地,两个所述凸轮13之间固连有旋转轴14,所述旋转轴14前后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2的前后两侧内壁上,所述旋转轴14上固连有上带轮48,所述上带轮48位于两个所述凸轮13的后侧,所述容纳腔12后侧内壁上固连有齿轮电机50,所述齿轮电机50后端固连于所述容纳腔12的后侧内壁上,所述齿轮电机50的前端动力连接有电机轴20,所述电机轴20上固连有主动直齿轮21,所述主动直齿轮21下侧转动啮合设有下直齿轮22,所述下直齿轮22内固连有齿轮轴23,所述齿轮轴23前后两端固连于所述容纳腔12的前后两侧内壁上,所述主动直齿轮21上方转动啮合设有上直齿轮18,所述上直齿轮18内固连有悬臂轴19,所述悬臂轴19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2的后侧内壁上,所述悬臂轴19上固连有下带轮49,所述下带轮49位于所述上直齿轮18的后侧,所述上带轮48与所述下带轮49之间连接有传送皮带15,所述主动直齿轮21与所述电机轴20之间固连有磁力拉伸弹簧51,所述磁力拉伸弹簧51与所述齿轮电机50之间电性连接,启动所述齿轮电机50,进而带动所述电机轴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直齿轮2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轮轴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背椅11左右摆动,对所述磁力拉伸弹簧51通电,进而在所述磁力拉伸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21向后移动,此时,所述主动直齿轮21与所述下直齿轮22脱离啮合,所述主动直齿轮21与所述上直齿轮18相互啮合,启动所述齿轮电机50,进而带动所述电机轴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直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悬臂轴1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带轮49转动,进而通过所述传送皮带15带动所述上带轮4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旋转轴1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所述凸轮13转动,进而对人体的脖颈进行按摩。

有益地,所述座椅37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两个移动槽32,两个所述移动槽32内分别左右移动设有固定块28,两个所述固定块28下端固连于所述抽屉29,所述传动腔36下端固连有驱动电机26,所述驱动电机26右端动力连接有移动丝杆35,所述移动丝杆35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27,启动所述驱动电机26,进而带动所述移动丝杆3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固定座27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抽屉29左右移动。

有益地,所述第一振动器16与所述齿轮电机50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振动器38与所述驱动电机26之间电性连接,对所述第一振动器16与所述第二振动器38通电,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振动器16与所述上直齿轮18振动,进而给人体背部与臀部进行按摩。

有益地,所述背椅11前端固连有警报按钮52与调整按钮53,所述警报按钮52位于所述调整按钮53的上方,所述警报按钮52与所述齿轮电机50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调整按钮53与所述齿轮电机50之间电性连接,按下所述警报按钮52,进而解除警报,按住所述调整按钮53,进而启动所述齿轮电机50,进而带动所述电机轴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主动直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直齿轮2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轮轴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背椅11左右摆动,进而调整所述背椅11与所述座椅37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到自己舒服的角度。

有益地,所述背椅11后端固连有振动按钮54,所述振动按钮54与所述齿轮电机50之间电性连接,按下所述振动按钮54,进而启动所述第一振动器16与所述第二振动器38振动。

有益地,所述记录仪44下端固连有警报器46,所述警报器46与所述齿轮电机50之间电性连接,当所述后置摄像头45感应到人在开车过程中疲乏时,发出警报,并对所述第一振动器16与所述第二振动器38通电,进而提醒开车人保持警惕。

有益地,所述背椅11右端上固连有第二棉花层43与第二真皮层42,所述第二真皮层42位于所述第二棉花层43的右侧,所述第二棉花层43起到减振的作用,所述第二真皮层42起到舒适的作用,所述座椅37上端固连有第一真皮层41与第一棉花层40,所述第一真皮层41起到减振的作用,所述第一棉花层40起到舒适的作用。

以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文中的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安全椅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时,主动直齿轮21与下直齿轮22相互啮合,主动直齿轮21未与上直齿轮18啮合,固定块28位于左极限位置,抽屉29位于左极限位置;使用时,人坐上座椅37上,手动按住调整按钮53,进而启动齿轮电机50,进而带动电机轴20转动,进而带动主动直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下直齿轮22转动,进而带动齿轮轴23转动,进而带动背椅11左右摆动,进而调整背椅11与座椅37之间的角度,进而调整到自己舒服的角度,调整完毕后,松开调整按钮53;在驾驶过程中,后置摄像头45与前置摄像头47持续工作,前置摄像头47对行驶路况进行记录,后置摄像头45对人体进行感应,当后置摄像头45感应到人体驾驶疲乏时,警报器46警报声响起,并对第一振动器16与第二振动器38通电,进而使第一振动器16与第二振动器38振动,进而提醒人保持警惕,驾驶人手动按下警报按钮52,才能使警报解除;人感觉疲乏时,可以停在路边休整,调整背椅11摊平,启动齿轮电机50正转,进而带动电机轴20转动,进而带动主动直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下直齿轮22转动,进而带动齿轮轴23转动,进而带动背椅11向左摆动,进而使背椅11摊平,按下电按钮33,进而启动驱动电机26正转,进而带动移动丝杆35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座27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抽屉29向右移动,当固定座27移动到右极限位置,驱动电机26停止工作,此时,人可以躺在上面,脚搁在抽屉29上,还可以从空腔30内取出薄被子与舒适鞋,按下振动按钮54,进而对第一振动器16与第二振动器38通电,进而第一振动器16与第二振动器38开始振动,对人体背部与臀部进行按摩,对磁力拉伸弹簧51通电,进而在磁力拉伸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带动主动直齿轮21向后移动去,进而使主动直齿轮21脱离与下直齿轮22的啮合,主动直齿轮21与上直齿轮18相互啮合,启动齿轮电机50,主动直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上直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悬臂轴19转动,进而带动下带轮49转动,进而通过传送皮带15带动上带轮48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轴1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凸轮13转动,进而对人体的脖颈进行按摩,休整完毕后,再按下振动按钮54,第一振动器16与第二振动器38停止振动,断开对磁力拉伸弹簧51通电,在磁力拉伸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主动直齿轮21脱离与上直齿轮18的啮合,主动直齿轮21与下直齿轮22相互啮合,启动齿轮电机50反转,进而带动电机轴20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主动直齿轮21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下直齿轮22反向转动,进而带动齿轮轴23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背椅11向右摆动,收拾好被子与鞋子等物品重新放进空腔30内,再按下电按钮33,进而启动驱动电机26反转,进而带动移动丝杆35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座27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抽屉29向左移到,当固定座27移动到极限位置,驱动电机26停止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行车记录仪不仅能够记录前方的路况,而且还可以对人体进行感应,当感应到驾驶人员出行疲乏状况时,提醒驾驶人员保持清醒,进而避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确保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还设有按摩仪器,进而能在疲乏时找个安全的地方进行全身按摩,进而确保驾驶人员身心舒畅,进而保持头脑清晰。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