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以及卡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2085发布日期:2020-11-03 23: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轮胎以及卡丁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卡丁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胎以及卡丁车。



背景技术:

轮胎的性能往往从侧面反应整车的性能,尤其是对需要频繁更换轮胎的卡丁车。电动卡丁车在漂移的时候,轮胎磨损也比较大,轮胎寿命比较短,基于安全起见,需要经常更换轮胎。

相关技术中,卡丁车采用普通真空胎或者带内胆的轮胎,而这种轮胎容易磨损,导致轮胎寿命较短。另外,此种轮胎在进行换胎时往往需要专门的工具或者工装,这就使得用户操作时间过长,也给用户操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轮胎。该轮胎可以解决普通真空胎或者带内胆的轮胎易磨损、更换操作繁琐、耗费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卡丁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开设有轴向一侧敞开的电机安装槽且在所述电机安装槽封闭侧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抵接部;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槽内;实心胎,所述实心胎套设在所述轮毂的外周上,所述实心胎的轴向两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配合,轮胎盖,所述轮胎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轮毂上且位于所述电机安装槽的敞开侧,所述轮胎盖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配合。

由此,该轮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长期磨损导致的轮胎寿命短、更换轮胎繁琐,耗费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实心胎的轴向两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外边缘为环形且朝向所述实心胎弯折的凸筋,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凹槽,所述凸筋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轮毂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周向限位部,所述实心胎的内周设置有第二周向限位部,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中的一个为径向外凸的凸筋且另一个为径向内凹的凹槽,所述凸筋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电机安装槽的敞开侧向封闭侧的轴向上,所述轮毂为横截面积递增的截头圆锥状,所述实心胎的内周为与所述轮毂的外周配合的截头圆锥状。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朝向所述实心胎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周向限位部,所述第三周向限位部与所述实心胎的表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三周向限位部包括多个筋条,每个所述筋条的长度方向沿径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筋条在周向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实心胎的内周与所述轮毂的外周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例中,所述轮胎盖上开设有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丁车,包括:车体,所述的轮胎,轮胎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轮胎的爆炸图;

图4是轮胎盖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轮胎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心胎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中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轮胎100;

轮毂10;电机安装槽11;第一抵接部12;第一周向限位部13;第三周向限位部14;

电机20;

实心胎30;第一配合部31;第二配合部32;第二周向限位部33;

轮胎盖40;第二抵接部41;散热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100,该轮胎100可以安装在卡丁车上。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100,包括:轮毂10、电机20、实心胎30和轮胎盖40。

如图2所示,轮毂10开设有轴向一侧敞开的电机安装槽11,具体地,电机安装槽11的右侧为封闭侧且左侧为敞开侧。轮毂10在电机安装槽11封闭侧的外周设有第一抵接部12,电机20安装在电机安装槽11内,当电机20转动时带动轮毂10转动。电机安装槽11的敞开侧可以安装有电机盖,电机盖位于轮胎盖40内。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实心胎30套在轮毂10的外周上,而且实心胎30的轴向一侧(即右侧)与第一抵接部12抵接。轮胎盖40可以拆卸地安装在轮毂10上,而且轮胎盖40位于电机安装槽11的敞开侧。轮胎盖40可以用于限制实心胎30的轴向另一侧(即左侧)的自由度。

如图4-图6所示,轮胎盖40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抵接部41,第二抵接部41与实心胎30轴向另一侧抵接。通过第一抵接部12和第二抵接部41的抵接配合,可以有效限制实心胎30的轴向自由度,可以保证实心胎30在轮毂10外周上的安装可靠性,而且由于轮胎盖40相对轮毂10可以安装拆卸,这样用户可以从轮毂10的轴向一侧安装实心胎30,然后再安装轮胎盖30完成固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方便实心胎30的安装更换,可以降低轮胎100的更换难度。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胎100,通过第一抵接部12和第二抵接部41的抵接配合,可以有效限制实心胎30的轴向自由度,也可以方便实心胎30的安装更换。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轮胎100采用实心胎30,其耐磨性更好,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更换频率,可以提高轮胎100的使用耐久性。

如图8所示,实心胎30的轴向两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1和第二配合部32,第一配合部31和轮毂10上的第一抵接部12抵接,第二配合部32和轮毂10上的第二抵接部41抵接,这样通过第一抵接部12和第二抵接部41对实心胎30的两端进行抵接,使实心胎和轮毂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抵接部12和第二抵接部41的外边缘为环形,而且第一抵接部12和第二抵接部41的外边缘为朝向实心胎30弯折的凸筋,第一配合部31和第二配合部32为凹槽,凸筋配合在凹槽内。通过凸筋和凹槽的配合,可以使得实心胎30与对应的轮毂10和轮胎盖40有效地轴向限位,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实心胎30在轮毂10外周上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实心胎30在径向上的过度波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轮胎100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2和图7所示,轮毂10与实心胎30内部接触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周向限位部13,实心胎30内周设置有第二周向限位部33,第一周向限位部13和第二周向限位部33限位配合。通过第一周向限位部13和第二周向限位部33的限位配合,可以保证同轴传动,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实心胎30和轮毂10之间滚动,可以提高轮胎10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8所示,第一周向限位部13和第二周向限位部33中的一个为径向外凸的凸筋,另一个为径向内凹的凹槽,通过凹槽和凸筋的配合,可以使得轮毂10有效地在周向上对实心胎30进行周向限位,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实心胎30在轮毂10上的稳定性。

结合图2、图3和图8所示,在电机安装槽11的敞开侧向封闭侧的轴向上,轮毂10为横截面积递增的截头圆锥状,实心胎30的内周为与轮毂10外周配合的截头圆锥状,这样的圆锥配合,一方面可以使轮毂10和实心胎30装卸方便且能保证精确定心,另一方面可以传递较大的力矩且保证二者的同轴度。

如图1所示,在轮毂10的第一抵接部12朝向实心胎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周向限位部14,第三周向限位部14与实心胎30的表面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该实心胎30的表面指的是实心胎30的轴向一侧表面,其与第一抵接部12相对设置,第三周向限位部14与其接触后,可以进一步地增加轮毂10和实心胎30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弱实心胎30相对转动的趋势,从而可以提高轮胎100的整体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三周向限位部14包括多个筋条,每个筋条的长度方向是沿径向方向延伸,多个筋条可以周向间隔分布。也就是说,轮毂10上的第三周向限位部14是一圈凸起的凸筋,该凸筋可有效的贴合实心胎30的表面,防止脱圈,且轮胎100在锁紧状态下是被压缩的,这样就加强轮毂10和实心胎30的有效接触。

可选地,实心胎30和轮毂10的外周过盈配合。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实心胎30在轮毂10上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实心胎30轴向移动或径向波动。

还有,如图4所示,轮胎盖40上设计有一圈散热孔42,散热孔42的中间为长方形,两端为u形。散热孔42周向均匀间隔地设置在轮胎盖40上。当卡丁车因长时间工作致使轮胎100温度升高时,轮胎100上的热量可通过散热孔42散热,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电机20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丁车,包括车体和上述实施例的轮胎100,轮胎100可以通过转动的形式安装在车体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