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2277发布日期:2022-03-02 03:1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需要利用悬挂的方式架空接触网汇流排,现有的汇流排悬挂装置(汇流排定位装置)容易受到道路条件影响,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上下坡、转弯、列车小角度倾斜行驶等情况下悬挂装置与汇流排之间会经常发生卡滞现象,导致线路故障,严重时影响行车安全;此外,现有装置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会发生热胀冷缩及其它形变情况,从而使得悬挂装置与汇流排之间产生卡滞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克服受环境因素和行驶过程中地形变化影响而造成的汇流排悬挂装置(汇流排定位装置)与汇流排之间卡滞问题,避免因此而造成的电路故障及行车安全问题,并且能有效提高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包括上盖、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左侧定位轮组和右侧定位轮组;
6.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对称连接于所述上盖底部,所述左侧支架的右侧面、所述上盖的底面和所述右侧支架的左侧面包围形成汇流排定位槽;
7.所述上盖的底面形成为中部低于前后两侧的弧面;
8.所述左侧定位轮组和所述右侧定位轮组分别包括各自的侧轮、支撑轮、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以所述左侧支架的右侧面和所述右侧支架的左侧面分别作为各侧支架的内侧,则:所述侧轮、所述支撑轮、所述第一辅助滚轮和所述第二辅助滚轮均通过各自的轮轴转动连接于对应侧支架的内侧面;其中:所述侧轮的轮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支撑轮、所述第一辅助滚轮和所述第二辅助滚轮均位于所述侧轮的下方,所述侧轮与所述上盖的底面之间、以及所述侧轮的底部与所述支撑轮的顶部之间均具有垂直间隙;所述支撑轮、所述第一辅助滚轮和所述第二辅助滚轮各自的轮轴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分别间隔设于所述支撑轮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各自的顶部均低于所述支撑轮的顶部。
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使用方式和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0.当汇流排悬挂装配于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时,汇流排的顶部装配在左侧支架的右侧面、上盖的底面和右侧支架的左侧面包围形成的汇流排定位槽内部,汇流排顶部伸出的横梁的左端位于左侧定位轮组中侧轮的右侧、支撑轮、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的上表面以及上盖的左侧底面之间,汇流排顶部伸出的横梁的右端位于右侧定位轮组中侧
轮的左侧、支撑轮、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的上表面以及上盖的右侧底面之间,从而全方位地对汇流排进行可靠的悬挂定位。列车行驶时,在可分别灵活转动的侧轮、支撑轮、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的作用下,汇流排与上盖、左侧支架右侧面以及右侧支架左侧面之间的摩擦非滑动摩擦,而是对汇流排和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本身损伤都比较小的滚动摩擦,一方面可降低列车通行阻力,减少卡滞,另一方面可减少磨损,提高汇流排以及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本身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1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除了在列车沿平直轨道行进时能够达到上述的避免卡滞的问题之外,其相较于现有汇流排定位装置而言,更加优化的结构主要但不限于在于其能够在列车上下坡、转弯或者小角度倾斜行驶时,也能达到上述的保持滚动摩擦、减小通行阻力、防止卡滞、提高汇流排以及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本身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的效果,其具体设计包括:
12.(1)通过设置上盖的底面形成为中部低于前后两侧的弧面作为前后双向引导曲面,保证上盖与汇流排接触的任何角度转动都无卡滞现象;
13.(2)通过使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分别间隔设于支撑轮的前侧和后侧,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各自的顶部均低于支撑轮的顶部的方式,使列车在上下坡、转弯或者小角度倾斜行驶时,第一辅助滚轮顶面、支撑轮顶面和第二辅助滚轮顶面共同与汇流排顶部伸出的横梁两端的下表面接触,既能保证行驶中的稳定可靠性,也能减少单个轮的摩擦损耗,更加有利于延长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还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因为上下坡角度过大而导致的汇流排与上盖剧烈摩擦和卡滞;
14.(3)通过设置侧轮与上盖的底面之间、以及侧轮的底部与支撑轮的顶部之间均具有垂直间隙,从而使汇流排具有活动间隙又不会脱离侧轮、支撑轮、第一辅助滚轮和第二辅助滚轮,可有效防止汇流排因出现形变而卡滞。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底面形成的弧面的中部还低于左右两侧。
1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上盖的底面形成的弧面为球面。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轮包括第一侧轮和第二侧轮,所述第一侧轮和所述第二侧轮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
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轮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滚轮远离所述支撑轮的一侧,所述第二侧轮位于所述第二辅助滚轮远离所述支撑轮的一侧。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支架的右侧面和所述右侧支架的左侧面均设有安装槽,所述侧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盖。
2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上盖、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顶部连接有用于与绝缘子连接的连接轴。
2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连接轴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盖。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与汇流排配合状态下的结构图;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左侧视图;
28.图4为图1中示出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a-a向剖视图;
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3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31.图标:100-汇流排;1-上盖;2-左侧支架;3-右侧支架;4-左侧定位轮组;5-右侧定位轮组;61-侧轮;62-支撑轮;63-第一辅助滚轮;64-第二辅助滚轮;7-连接轴;8-螺栓;9-连接轴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参照图1以及图3至图6,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包括上盖1、左侧支架2、右侧支架3、左侧定位轮组4和右侧定位轮组5;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3对称连接于上盖1底部,左侧支架2的右侧面、上盖1的底面和右侧支架3的左侧面包围形成汇流排定位槽。其中,较为特别地,上盖1的底面形成为中部低于前后两侧的弧面;左侧定位轮组4和右侧定位轮组5分别包括各自的侧轮61、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以左侧支架2的右侧面和右侧支架3的左侧面分别作为各侧支架的内侧,则:侧轮61、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均通过各自的轮轴转动连接于对应侧支架的内侧面;进一步地,侧轮61的轮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均位于侧轮61的下方,侧轮61与上盖1的底面之间、以及侧轮61的底部与支撑轮62的顶部之间均具有垂直间隙;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各自的轮轴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分别间隔设于支撑轮62的前侧和后侧,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各自的顶部均低于支撑轮62的顶部。
40.参照图2,当汇流排100悬挂装配于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时,汇流排100的顶部装配在左侧支架2的右侧面、上盖1的底面和右侧支架3的左侧面包围形成的汇流排定位槽内部,汇流排100顶部伸出的横梁的左端位于左侧定位轮组4中侧轮61的右侧、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的上表面以及上盖1的左侧底面之间,汇流排100顶部伸出的横梁的右端位于右侧定位轮组5中侧轮61的左侧、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的上表面以及上盖1的右侧底面之间,从而全方位地对汇流排100进行可靠的悬挂定位。列车行驶时,在可分别灵活转动的侧轮61、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的作用下,汇流排100与上盖1、左侧支架2右侧面以及右侧支架3左侧面之间的摩擦非滑动摩擦,而是对汇流排100和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本身损伤都比较小的滚动摩擦,一方面可降低列车通行阻力,减少卡滞,另一方面可减少磨损,提高汇流排100以及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本身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4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除了在列车沿平直轨道行进时能够达到上述的避免卡滞的问题之外,其相较于现有汇流排定位装置而言,更加优化的结构主要但不限于在于其能够在列车上下坡、转弯或者小角度倾斜行驶时,也能达到上述的保持滚动摩擦、减小通行阻力、防止卡滞、提高汇流排100以及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本身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的效果,其具体设计包括:
42.(1)通过设置上盖1的底面形成为中部低于前后两侧的弧面作为前后双向引导曲面,保证上盖1与汇流排100接触的任何角度转动都无卡滞现象;
43.(2)通过使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分别间隔设于支撑轮62的前侧和后侧,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各自的顶部均低于支撑轮62的顶部的方式,使列车在上下坡、转弯或者小角度倾斜行驶时,第一辅助滚轮63顶面、支撑轮62顶面和第二辅助滚轮64顶面共同与汇流排100顶部伸出的横梁两端的下表面接触,既能保证行驶中的稳定可靠性,也能减少单个轮的摩擦损耗,更加有利于延长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还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因为上下坡角度过大而导致的汇流排100与上盖1剧烈摩擦和卡滞;
44.(3)通过设置侧轮61与上盖1的底面之间、以及侧轮61的底部与支撑轮62的顶部之间均具有垂直间隙,从而使汇流排100具有活动间隙又不会脱离侧轮61、支撑轮62、第一辅助滚轮63和第二辅助滚轮64,可有效防止汇流排100因出现形变而卡滞。
45.为进一步增加滑动流畅性,进一步减少或防止卡滞,继续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但不限于,上盖1的底面形成的弧面的中部还低于左右两侧,进一步优选地但不限于,上盖1的底面形成的弧面为球面。
46.继续参照图1至图6,为使列车无论是在平稳路况还是在左右转弯等路况中,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与汇流排顶部横梁左、右侧表面都能充分接触,以保证行驶中的稳定可靠性、减少或防止摩擦和卡滞,在本实施例的多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但不限于,侧轮61包括第一侧轮61和第二侧轮61,第一侧轮61和第二侧轮61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进一步优选地但不限于,第一侧轮61位于第一辅助滚轮63远离支撑轮62的一侧,第二侧轮61位于第二辅助滚轮64远离支撑轮62的一侧,以延长滚动摩擦路径。
47.为便于安装,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但不限于,如图1至图6所示,左侧支架2的右侧面和右侧支架3的左侧面均设有安装槽,侧轮61安装于安装槽的内部。
48.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3可一体连接于上盖1,或者,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3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上盖1,为便于加工制造,较为优选地,使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3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上盖1,其具体可拆装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至图6所示,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3分别通过螺栓8固定于上盖1。
49.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但不限于,上盖1、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3均由铝合金制成,从而,可减轻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的自重,使该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更加易于组装。
50.此外,本实施例中,在上盖1的顶部还一体或可拆装连接有用于与绝缘子连接的连接轴7,为便于安装,较为优选地,连接轴7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上盖1,其具体的可拆装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至图6所示,尤其参照图4,连接轴7通过连接轴固定螺母9固定连接于上盖1,具体地,在上盖1的中部开设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该通孔采用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的阶梯孔,连接轴7的下端设有头部,该头部沉入并被阻挡于该通孔的内部下端孔径较大的部位,连接轴7的杆部则穿过该通孔上端直径较小的部位,连接轴7的杆部设有外螺纹,连接轴固定螺母9于上盖1的上方螺纹连接于该连接轴7的杆部,进而将连接轴7固定连接于上盖1,该结构具有安装制造简单、且连接稳定可靠的效果。当然,连接轴7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上盖1,本说明书不再逐一列举。
51.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