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盘、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以及出风模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2737发布日期:2022-02-08 12:5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驱动盘、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以及出风模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盘、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以及出风模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空调系统由吹面、除霜、吹脚以及后吹面四个风门在不同的风道中作用形成通风、半通风、阻风状态,从而使整个通风系统形成五种不同的吹风模式。
3.现有的驱动盘其单侧具有三个滑槽,三个滑槽内分别设置有连杆构件,且连杆构件的另一端与风门连接,从而实现三个连杆构件对应控制三个风门的结构形式;而第四个风门靠其它风门进行联动控制或由单独的电机进行驱动。
4.然而采用上述结构,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因此,亟需一种驱动盘、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以及出风模式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盘、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以及出风模式控制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其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盘,用于汽车用空调器,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转动轴;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在所述驱动盘的两侧均设置有变半径的曲形导槽;
7.所述曲形导槽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盘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3个所述曲形导槽,且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曲形导槽。
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包括至少四个风门以及上述的驱动盘;
10.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风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置于第一侧面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曲形导槽内;至少再两个所述风门分别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一侧面中的再两个所述曲形导槽内;至少再一个所述风门通过第三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二侧面中的所述曲形导槽中;
11.当驱动所述驱动盘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分别在其所在的所述曲形导槽中运动,以使所述风门以不同角度转动。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销轴、第一曲柄以及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的定轴拐臂;
13.所述第一曲柄与对应的所述风门连接,且其上开设有能够容所述定轴拐臂的第一端部凸柱滑动的第一槽道;
14.所述第一驱动销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轴拐臂上,且另一端置于所述驱动盘上的所述曲形导槽内。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销轴以及第二曲柄;
16.所述第二曲柄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风门和所述第二驱动销轴;所述第二驱
动销轴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驱动盘上对应的所述曲形导槽内。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销轴、第三曲柄以及与所述第三曲柄连接的定轴臂;
18.所述第三曲柄与对应的所述风门连接,且其上开设有能够容所述定轴臂的第二端部凸柱滑动的第二槽道;
19.所述第三驱动销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轴臂上,且另一端置于所述驱动盘上的所述曲形导槽内。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定轴拐臂与所述定轴臂采用点线啮合方式固定于所述空调器的外壳上。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通过所述转动轴以驱动所述驱动盘旋转。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
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出风模式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驱动盘或上述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5.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盘,用于汽车用空调器,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转动轴;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在所述驱动盘的两侧均设置有变半径的曲形导槽;所述曲形导槽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26.具体地,本技术的驱动盘的两侧均设置有曲形导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汽车上常用的除霜风门、吹面风门、吹脚风门以及后吹面风门通过不同的传动组件集合在同一个驱动盘上,当需要调整除霜风门、吹面风门、吹脚风门以及后吹面风门的旋转角度时,旋转驱动盘上的转动轴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盘仅能控制三个风门,第四个风门需要通过其它风门进行联动控制或由单独的电机进行驱动而言,本技术一方面节省了占用空间,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了。
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包括至少四个风门以及驱动盘;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风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置于第一侧面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曲形导槽内;至少再两个所述风门分别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一侧面中的再两个所述曲形导槽内;至少再一个所述风门通过第三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二侧面中的所述曲形导槽中;
28.当驱动所述驱动盘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分别在其所在的所述曲形导槽中运动,以使所述风门以不同角度转动。
29.具体地,所述驱动盘即可控制多个风门旋转不同角度,且能够保证多个风门旋转角度互相独立不影响。
3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出风模式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驱动盘或上述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基于上述对驱动盘或出风模式控制机构的分析可知,出风模式控制系统其通过一个驱动盘即可控制多个风门旋转不同角度,且能够保证多个风门旋转角度互相独立不影响。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中的所述驱动盘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中的所述驱动盘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中隐藏风门且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中隐藏风门且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应用在空调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中第二曲形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41.100-驱动盘;101-空调器的外壳;102-第一曲形导槽;103-第二曲形导槽;104-第三曲形导槽;105-第四曲形导槽;106-吹面风门;107-吹脚风门;108-后吹面风门;109-除霜风门;112-第一驱动销轴;113-第一曲柄;114-定轴拐臂;115-第一端部凸柱;116-第一槽道;117-第二驱动销轴;118-第二曲柄;119-第三驱动销轴;120-第三曲柄;121-定轴臂;122-第二端部凸柱;123-第二槽道;124-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3.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44.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7.实施例一
48.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
49.所述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包括驱动盘100、除霜风门109、吹面风门106、吹脚风门107以及后吹面风门108。
50.具体地,所述驱动盘100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轴124,以转动轴124为圆心,在所述转动盘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3个变半径的曲形导槽,在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变直径曲形导槽;曲形导槽分别为第一曲形导槽102、第二曲形导槽103、第三曲形导槽104以及第四曲形导槽105,其中,除霜风门109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曲形导槽102内,吹面风门106以及吹脚风门107分别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曲形导槽103内和第三曲形导槽104内,后吹面风门108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位于第四曲形导槽105内。
51.本技术的驱动盘100的两侧均设置有曲形导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汽车上常用的除霜风门109、吹面风门106、吹脚风门107以及后吹面风门108通过不同的传动组件集合在同一个驱动盘100上,当需要调整除霜风门109、吹面风门106、吹脚风门107以及后吹面风门108的旋转角度时,旋转驱动盘100上的转动轴124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盘仅能控制三个风门,第四个风门需要通过其它风门进行联动控制或由单独的电机进行驱动而言,本技术的驱动盘100一方面节省了占用空间,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
52.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给出的是:在驱动盘100第一侧面设置有三个曲形导槽,第二侧面设置有一个曲形导槽的结构形式,除此模式之外的其它模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驱动盘100的第一侧面设置有两个曲形导槽,第二侧面设置有两个曲形导槽。
53.在该实施例中,以位于第二曲形导槽103内的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的吹面风门106为例解释说明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变半径第二曲形导槽103的含义:结合图8所示,第二曲形导槽103的轨迹为a,以o为圆心,圆心o到轨迹a上的半径r是变化的,所以称第二曲形导槽103是变半径的曲形导槽。
54.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销轴112、第一曲柄113以及与所述第一曲柄113连接的定轴拐臂114;具体地,所述除霜风门109沿其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除霜转轴,所述第一曲柄113与所述除霜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曲柄113上开设有能够容所述定轴拐臂114的第一端部凸柱115滑动的第一槽道116,优选地,所述第一槽道116为椭圆形。
55.进一步地,所述定轴拐臂114采用点线啮合方式固定于所述空调器的外壳101上;所述第一驱动销轴11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轴拐臂114上,且另一端置于所述驱动盘100上的所述第一曲形导槽102内;即当驱动盘100旋转时,第一驱动销轴112能够在第一曲形导槽102道内运动,并通过定轴拐臂114和所述第一曲柄113的运动使得除霜风门109旋转一定角度。
5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销轴117以及第二曲柄118;具体地,所述吹面风门106沿其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吹面转轴,第二曲柄118的两端分别与吹面转轴和所述第二驱动销轴117;所述第二驱动销轴117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驱动盘100上的第二曲形导槽103内;即当驱动盘100旋转时,第二驱动销轴117能够在第二曲形导槽103道内运动,并通过第二曲柄118使得吹面风门106旋转一定角度。
57.同理,对于吹脚风门107而言,其具有沿其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的吹脚转轴,当驱
动盘100旋转时,第二驱动销轴117能够在第三曲形导槽104道内运动,并通过第二曲柄118使得吹脚风门107旋转一定角度。
5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销轴119、第三曲柄120以及与所述第三曲柄120连接的定轴臂121;具体地,所述后吹面风门108沿其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后吹面转轴,所述第三曲柄120与所述后吹面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曲柄120上开设有能够容所述定轴臂121的第二端部凸柱122滑动的第二槽道123,优选地,所述第二槽道123为椭圆形。
59.进一步地,所述定轴臂121采用点线方式固定于所述空调器的外壳101上;所述第三驱动销轴119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轴臂121上,且另一端置于所述驱动盘100上的所述第四曲形导槽105内;即当驱动盘100旋转时,第三驱动销轴119能够在第四曲形导槽105道内运动,并通过定轴臂121和所述第三曲柄120的运动使得后吹面风门108旋转一定角度。
6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模式控制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124连接;通过所述转动轴124以驱动所述驱动盘100旋转。
61.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所述转动轴124驱动驱动盘100做旋转运动。
62.除此之外,还可以是手动旋钮输入拉丝通过所述转动轴124驱动驱动盘100做旋转运动。
63.综上,出风模式控制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以第一驱动销轴112、第二驱动销轴117以及第三驱动销轴119位于如图5和图6中的驱动盘100上的位置为基准(换句话说以此时的各个风门的角度为基准),规定此时为吹面模式,根据实际实验可知,此时的与吹面风门106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吹面风门106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所在的第二曲形导槽103的半径)设置在38-39cm之间;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所在的第三曲形导槽104的半径)设置在52-53cm之间;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所在的第一曲形导槽102的半径)设置在35-40cm之间;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所在的第四曲形导槽105的半径)设置在36-37cm之间。
64.当以第一预设角度(优选地,第一预设角度设置在20-40
°
)旋转驱动盘100时,使得与吹面风门106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变换在43-44cm之间;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所在的第三曲形导槽104的半径)设置变换在40-41cm之间;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所在的第一曲形导槽102的半径)变化在35-36cm之间;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所在的第四曲形导槽105的半径)设置在31-32cm之间。此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吹面风门106旋转10
°
,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吹脚风门107旋转29-30
°
之间,通过第三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后吹面风门108旋转37
°
,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能够控制除霜风门109不旋转,以此达到吹面吹脚模式。
65.当以第二预设角度(优选地,第二预设角度为40
°‑
60
°
)旋转驱动盘100时,使得与吹面风门106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变换在46-47cm之间;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所在的第三曲形导槽104的半径)设置变换在40-41cm之间;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所在的第一曲形导槽102的半径)变化在38-39cm之间;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所在的第四曲形导槽105的半径)设置在28-29cm之间。此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吹面风门106旋转18
°
,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吹脚风门107旋转29-30
°
之间,通过第三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后吹面风门108旋转54
°
,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能够控制除霜风门109旋转11-12
°
,以此达到吹脚模式。
66.当以第三预设角度(优选地,第三预设角度为60
°‑
90
°
)旋转驱动盘100时,使得与吹面风门106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变换在46-47cm之间;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所在的第三曲形导槽104的半径)设置变换在40-41cm之间;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所在的第一曲形导槽102的半径)变化在39-40cm之间;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所在的第四曲形导槽105的半径)设置在29-30cm之间。此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吹面风门106旋转18
°
,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吹脚风门107旋转29-30
°
之间,通过第三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后吹面风门108旋转50
°
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能够控制除霜风门109旋转17
°‑
18
°
,以此达到吹脚除霜模式。
67.当以第四预设角度(优选地,第四预设角度为90
°‑
120
°
)旋转驱动盘100时,使得与吹面风门106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变换在46-47cm之间;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117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吹脚风门107间接连接的第二驱动销轴所在的第三曲形导槽104的半径)设置变换在52-53cm之间;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除霜风门109间接连接的第一驱动销轴112所在的第一曲形导槽102的半径)变化在45-46cm之间;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距离以转动轴124为圆心的距离(与后吹面风门108间接连接的第三驱动销轴119所在的第四曲形导槽105的半径)设置在27-28cm之间。此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吹面风门106旋转18
°
,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吹脚风门107不旋转,通过第三传动组件能够控制后吹面风门108旋转61
°
,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能够控制除霜风门109旋转39-40
°
之间,以此达到除霜模式。
68.上述的第一曲形导槽102、第二曲形导槽103、第三曲形导槽104以及第四曲形导槽105的曲线运动轨迹是根据各个风门所要实现的各种送风状态及其运动角度,通过逆推算而得出。
69.综上,通过一个驱动盘100以及驱动盘100上不同的曲形导槽,使除霜风门109、吹面风门106、吹脚风门107以及后吹面风门108旋转不同的角度,且四个风门的旋转角度互相独立不影响,从而控制空调的不同出风模式,控制方法更灵活。
70.实施例二
7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出风模式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驱动盘100或上述的出风模式控制机构。基于上述对驱动盘100或出风模式控制机构的分析可知,出风模式控制系统其通过一个驱动盘100即可控制多个风门旋转不同角度,且能够保证多个风门旋转角度互相独立不影响。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