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桥横向扭力纵向摆臂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8943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后桥横向扭力纵向摆臂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设备制造领域。
目前的汽车后轮扭力减震机构,一般采用将扭力杆的一端与纵向摆臂活动相连,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底盘中梁上,形成扭力中间固定,两边可旋的结构,并将套筒分为左右两段,分别连接。这种结构,需设置底盘中梁。因此,结构复杂,造价增高,车身自重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汽车后桥横向扭力纵向摆臂减震机构,使扭力杆变为边端固定,中间旋转的结构,不再设置底盘中梁,并一体化设置左右套筒,达到简化底盘结构,在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的前提下,减小了车身自重,提高了汽车行驶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设计实现的。
汽车后桥横向扭力纵向摆臂减震机构,由套在后轮轴上的纵向摆臂、扭力杆、套筒等组成,所述套筒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地跨接在左右边梁之间,左右两边的扭力同置其内;摆臂与套筒的外沿销接;套筒内置有与其内壁销接固联的花键座,扭力杆的一端键接在花键座内;扭力杆的另一端头固联在边梁上;横跨车底盘的两根横向稳定杆和与左右两边的纵向摆臂联接。
采用了如上的结构,扭力杆以边端固定,中间旋转的方式工作,无需中梁支撑。一体化设置在套筒,既达到了扭力传递作用,又增加了横向稳定条件,且较分段套管具有更为良好的密闭条件,确保可扭力的防尘、防腐蚀。


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只画出左半部,其右半部与之对称)。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在图中,纵向摆臂1的一端套接在后轮轮轴2上,其另一端通过柱销3与套筒4联接,套筒4跨接在左右边梁之间,套筒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左右扭力杆(左扭力杆5,右扭力杆与左扭力杆对称设置,省略)同置与套筒4内。套筒内置有与其内壁销接固联的花键座6,扭力杆5一端键接在花键座内,扭力杆的另一端与边梁固联。横跨车底盘的两根横向稳定杆7和8与左右两边的纵向摆臂联接。
当车轮震动时,纵向摆臂扭动,并通过套筒将扭力传递到花键座,由于扭力杆的边端固定在底盘上,花键座传递的扭力使扭力杆产生扭转,从而起到吸震作用。由于扭力杆在安装时的预加扭应力,当平稳行驶时,该预加扭应力作用摆臂,使车身保持平衡。
当安装完毕后,在整个套筒内充填发泡无腐蚀密封材料9(如聚苯乙烯)封闭,隔绝了粉尘和废气对扭力杆的影响。
权利要求1.汽车后桥横向扭力纵向摆臂减震机构,由套在后轮轴上的纵向摆臂、扭力杆、套筒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地跨接在左右边梁之间,左右两边的扭力同置其内;摆臂(1)与套筒的外沿固联;套筒内置有与其内壁销接固联的花键座(6),扭力杆(5)的一端键接在花键座内;扭力杆的另一端头固联在边梁上;横跨车底盘的两根横向稳定杆(7)和(8)与左右两边的纵向摆臂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桥横向扭力纵向摆臂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在安装完毕后由发泡性无腐蚀材料充填封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桥横向扭力纵向摆臂减震机构,套筒4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地跨接在左右边梁之间,左右两边的扭力同置其内;摆臂1与套筒的外沿销接;套筒内置有与其内壁销接固联的花键座6,扭力杆5的一端键接在花键座内;扭力杆的另一端头固联在边梁上;横跨车底盘的两根横向稳定杆7和8与左右两边的纵向摆臂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底盘中梁和另置横向定位,简化了减震结构,减小了车身自重。
文档编号B60G3/00GK2265310SQ96233150
公开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4日
发明者李君佑, 曾川 申请人:成都天驹汽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