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9339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
按交通规则,车辆在阴暗天、夜晚行驶时,两车在相距150米时,双方车辆前灯必须变成近光灯,以便于提高双方司机的视明度,使司机不产生眩目,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少有司机按章操作,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两车相会相距150米左右时,两车都能自动感应到对方前灯的亮度,自动将远光灯转换成近光灯的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是由外壳和电路部分构成,电路部分分为感应部分、控制部分和交换部分,感应部分由一个高精度光敏电阻组成,控制部分由NPN型三极管和电阻组成,交换部分由继电器构成,感应部分单独装在一个壳体内,控制部分和交换部分置于另一个壳体内,两个壳体间通过导线连接,其具体电路为光敏电阻一端接于12V的汽车直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三极管基极和电阻一端,电阻另一端与三极管发射极并联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于继电器工作线圈的一端,继电器工作线圈的另一端连接12V汽车直流电源,继电器的动接连接汽车近光灯的控制线上,灯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静接点接到远光灯的控制线上,灯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当装有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车辆在两车相会相距150米时,两车都会自动感应到对方灯光的亮度,自动将自己的灯光由远光灯转换成近光灯,已是近光灯的则不转换。当两车相会结束,感应器会马上检测出前方光的亮度,亮度不足则马上变近光灯为远光灯。这种变化过程在数以毫秒计的极短时间内完成。使司机不需手动调节远近光灯,不需分散注意力,不需考虑车灯的安全问题,可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路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部分分为感应部分、控制部分和交换部分,感应部分由一个高精度硫化镉光敏电阻Rs组成,控制部分由一个NPN型三极管Q和电阻R组成,交换部分由一个继电器K组成。光敏电阻Rs一端接于12V的汽车直流电源上,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和电阻R的一端,电阻R另一端与三极管Q发射极并联接地,三极管Q的集电极接于继电器K工作线圈的一端,继电器K工作线圈的另一端连接12V汽车直流电源,继电器K的动接点a连接汽车近光灯的控制线上,灯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静接点b接远光灯的控制线上,灯的另一端接地。感应器的光敏电阻Rs单独置于一个矩形外壳内,构成如
图1所示的感应器1,将控制部分和交换部分置于一个凸字形的外壳内,构成如
图1所示的控制交换器2,在控制交换器2的外壳内,继电器K的工作线圈放置于凸块内,继电器K的动接点a和静接点b放置于工作线圈下方,三极管Q和电阻R放置于外壳内的右下角。感应器1和控制交换器2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将本装置的感应器1装于汽车驾驶室内的挡风玻璃上,与司机视线同等水平。对于不同的车型,感应器的接收角度不同,以保持感应器接收表面与光束方向垂直为最佳。控制交换器装于驾驶室内方向盘前下方的空间位置处,不影响司机的任何操作功能。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外壳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外壳和电路部分构成,电路部分分为感应部分、控制部分和交换部分,感应部分由高精度光敏电阻Rs组成;控制部分由一个NPN型三极管Q和电阻R组成,交换部分由一个继电器K组成,光敏电阻Rs一端接于12V的汽车直流电源上,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和电阻R的一端,电阻R另一端与三极管Q发射极并联接地,三极管Q的集电极接于继电器K工作线圈的一端,继电器K工作线圈的另一端连接12V汽车直流电源,继电器K的动接点a连接汽车近光灯的控制线上,灯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K静接点b接远光灯的控制线上,灯的另一端接地,电路部分装于外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精度光敏电阻为硫化镉光敏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感应器的光敏电阻Rs单独置于一个矩形外壳内,将控制部分和交换部分置于一个凸字形的外壳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远近光灯自动交换装置,它是由外壳和内置电路构成,电路部分分为感应部分、控制部分和交换部分,感应部分由高精度硫化镉光敏电阻Rs组成,控制部分由NPN型三极管Q及电阻R组成,交换部分由继电器K组成。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装有本装置的车辆在两车相会相距150米时,能自动将远光灯转换成近光灯,可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文档编号B60Q1/14GK2281285SQ9624606
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31日
发明者傅义俊 申请人:傅义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