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踏板的布置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317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踏板的布置和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厢内配备了制动加力器的车辆用踏板的布置和结构。
如图4所示,普通的卡车、单车厢的车辆等等,其变速箱51和变速杆支架52在车厢内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使得驾驶席53周围的空间变得很窄小。因此,为了避免加速踏板54、制动踏板55和离合器踏板56等各类踏板与变速箱等部件发生干涉,把这些踏板都偏置在车厢内部。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这种车辆的车厢里还设置了制动总泵57和制动加力器58,而在驾驶席53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还设置了转向机构的方向盘柱59。
制动总泵57是向车辆输出制动力的,它由于受到施加在制动踏板55的踏板面60上,通过制动踏板臂61传递过来的力而动作。一般都在制动总泵57中装有作为加力装置的制动加力器58。并且,这种制动加力器58必须随着车辆重量的增加,以及行驶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它的容量,以便提高它的制动性能。
以上所说的制动踏板55等等各种踏板,都通过踏板支架62安装在仪表板63上。此外,在踏板支架62的右侧安装了制动加力器58,并且制动踏板臂61的上端部分61a通过轴套64支承在踏板支架62上,能够自由转动,并借助于销子65和U形夹66,与制动加力器58的推杆67连接。
可是,以往的踏板的布置和结构,由于制动踏板55的踏板面60大致布置在驾驶席53的中央位置上,如果把与制动踏板臂61连接的制动总泵57和制动加力器58也都布置在驾驶席53的中央位置,就会妨碍转向装置的方向柱59的安装,不能采用图5那样的性能优良的大型制动加力器58了,而且踏板面60和转向装置的方向柱59也必须与驾驶席53的中央位置错开。
此外,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曾经考虑用把制动踏板臂61大幅度地弯曲等等的方法使它错开,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满足必要的踏板臂的强度和臂的刚度要求,如果要满足强度要求,就必须大大增加制动踏板臂61的尺寸和重量,而这是受到限制的。
本发明就是有鉴于以上的事实,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的踏板的布置和结构,它能提高制动踏板的操作性能,而且还能够采用容量很大的制动加力器,同时,还能使制动踏板臂小型化。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一方面,把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驾驶席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且把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在车厢内布置成与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错开;另一方面,把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通过杠杆和枢轴安装在上述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上,并借助于上述枢轴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布置成向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一侧偏移,另外,借助于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附近折弯,使得上述制动踏板面基本上与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同样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用的踏板的布置和结构,由于一方面,在把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驾驶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同时,把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在车厢内布置成向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一侧偏移,另一方面,把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通过杠杆和枢轴安装在上述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上,并借助于上述枢轴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布置成向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一侧偏移,另外,借助于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附近折弯,使得上述制动踏板面基本上与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同样的位置上,所以,即使在车厢内布置了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的那种车辆,也能使这些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离开制动踏板面,因此就能把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制动踏板面的上方,在提高制动踏板的操作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增大制动加力器的容量。
此外,在本发明的布置和结构中,由于使用了枢轴,使得制动踏板臂成为偏置的结构,所以,即使偏移的量再大,制动踏板臂的扭转力矩也不会很大,能把制动踏板臂做成小型化,而且只要加长枢轴的长度,就能够很容易地增大偏移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动踏板、制动加力器和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的布置和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制动踏板、制动加力器和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的布置关系的侧视图;图3是上述制动踏板的立体图;图4是以往的车厢内踏板布置的立体图;图5是以往的制动踏板、制动加力器和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以往的制动踏板、制动加力器和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的踏板布置和结构的一种实施例。附图中,1是安装在车辆的车厢前方位置,处在驾驶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的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该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1呈向车身后方倾斜,并支承成向上竖立的状态。此外,在驾驶席前方的下部设有踏板支架2,该踏板支架2安装在垂直设置在后面将要描述的制动踏板的前方位置上的仪表板3的垂直面上。
在踏板支架2上装有型式为车厢内部安装式的制动总泵4和制动加力器5,这两个部件都偏置在图1中制动装置的方向盘柱1的右侧。此外,制动踏板6的上部借助于枢轴7之类支承在踏板支架2上,能够转动。
如图2所示,上述踏板支架2安装在仪表板3上,呈向车身后方稍稍倾斜,向上竖立的箱形,其下部2a因为要装入制动踏板6的制动踏板臂的上部,所以是开口的。此外,踏板支架2的后面部分2b上安装着作为制动加力器5的前面的安装面5a。因此,踏板支架2的后面部分2b上有一个穿过制动加力器5的圆筒部分9用的孔(图中未示出),使得制动总泵4和制动加力器5能布置成从踏板支架2的后面部分2b向车厢内部突出来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上述制动加力器5的推杆10的一端,设有U形夹11,借助于插入该U形夹11中的连接销12,使制动踏板臂8的上端部8a连接在杠杆13和枢轴7上。为此,要如图3所示,在杠杆13的前端开一个能插入连接销12的销孔14。
这种结构的制动踏板6,当向车身前方的仪表板3的方向踏下设在制动踏板臂8下部的8b上的制动踏板面15时,便能克服回程弹簧(图中未示出)的弹力,使制动踏板臂8以枢轴7为支点进行转动,于是,制动踏板6的运动便通过杠杆13和推杆10等零件,传递给制动加力器5和制动总泵4。
此外,枢轴7是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的,而杠杆13则是沿着车身的上下方向布置的。而且,杠杆13的下端安装在枢轴7的一侧(图中的右侧),而其上端是从枢轴7斜着向上设置的。制动踏板臂8的上端部8a安装在枢轴7的另一端(图中的左端),其下端部8b上的制动踏板面15则布置在枢轴7的斜下方。因此,制动踏板臂8的上端部8a是通过枢轴7布置在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1的另一侧,与制动总泵4和制动加力器5的轴线错开。
另外,制动踏板臂8的上端部8a附近部分向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1的一侧弯曲,而其他部分则做成基本上呈直线形。因此,制动踏板臂8在平面图上看起来如图1所示,是从枢轴7开始向与制动总泵4和制动加力器5的轴线相反的方向斜着延伸的,制动踏板面15在车厢宽度的方向上的位置几乎与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1布置在同一个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的这种布置方式中,由于制动踏板臂8的上端部8a借助于枢轴7和杠杆13而偏置在一边,因此,即使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1和制动踏面15都布置在驾驶席的中央,也能够把制动总泵4和制动加力器5偏置在比以往离开制动踏板面15更远的位置上。所以即使把制动总泵4和制动加力器5布置在车厢内,也不会妨碍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1的安装,而且,在能够加大制动加力器5的同时,当用力踏下制动踏板6时,制动总泵4也不会妨碍驾驶员的膝盖。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制动踏板臂8的上端部8a与杠杆13之间有枢轴7存在,与单纯地只加大制动踏板臂8的偏置量相比,作用在制动踏板臂8上的扭转力矩减小了,所以能把制动踏板臂8做得更小型一些,然而它的偏置量却能够借助于枢轴7的加长而加大。而且,由于制动踏板臂8除了上端部8a之外,其余部分都呈直线形状,不需要进行弯曲加工就能够成形,更能够大大减小作用在制动踏板臂8上的扭转力矩。
再者,由于在制动踏板臂8的摇动轴上方设置了枢轴7,能够减小制动踏板臂8的弯曲程度,因而能够提高它的扭转刚度。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以上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构思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的踏板的布置和结构,其特征在于,把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驾驶席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且把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在车厢内布置成与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错开;另一方面,把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通过杠杆和枢轴安装在上述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上,并借助于上述枢轴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布置成向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一侧偏移,另外,借助于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附近折弯,使得上述制动踏板面基本上与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同样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踏板的布置和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枢轴布置成沿着车厢的宽度方向,并且上述杠杆沿着上下方向布置,上述杠杆的下端安装在上述枢轴的一侧,其上端布置在上述枢轴的斜上方,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安装在上述枢轴的另一侧,其下端部的制动踏板面布置在上述枢轴的斜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的踏板的布置和结构,它把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驾驶席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且把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在车厢内布置成与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错开;另一方面,把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通过杠杆和枢轴安装在上述制动总泵和制动加力器上,并借助于上述枢轴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布置成向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一侧偏移,另外,借助于把上述制动踏板臂的上端部附近折弯,使得上述制动踏板面基本上与上述转向装置的方向盘柱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同样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B60T7/06GK1225318SQ9910011
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5日
发明者生熊洋之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