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8363546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气囊装置等车辆的人员约束装置等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用于使气囊展开的气体发生器在外壳内容纳有各种部件,这些部件彼此通过焊接等固定手段固定。
[0003]但是,从成本的削减和组装的简便性出发,有不使用焊接而使部件彼此以压合的状态嵌合进行固定的方法。
[0004]美国专利公报第6139055号说明书的气体发生器10在构成外壳12的基座16的底部形成开口 36、38,在此处固定有保持点火具62的插塞式接合器(adapter plug)70。相对于插塞式接合器70安装有杯状的外壳52,外壳52的开口部被插塞式接合器70封闭。
[0005]在日本特开2003 - 161599号公报的图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点火器的金属制圈嵌合有筒构件,而筒构件的与金属制圈抵接的部分的内径被扩大,且在内周面形成有用于嵌合金属制圈的台阶差。

【发明内容】

[0006]第一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0007]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0008]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得到的,
[0009]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上述固定部接触在轴向上且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树脂部之间所形成的引导部,
[0010]上述引导部具有与上述固定部接触的部分的外径(D3)为最大且轴向相反侧部分的外径(D4)为最小的倾斜面,
[0011]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0012]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和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l = D3 ;
[0013]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及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 Dl = D3 彡 Rl ;
[0014]上述引导部的最小外径(D4)和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为Rl > D4,
[0015]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0016]第二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0017]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0018]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0019]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上述固定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引导部,
[0020]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0021]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2)为Dl > D2 ;
[0022]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为Dl彡Rl ;
[0023]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2)和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为Rl > D2,
[0024]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0025]第三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0026]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0027]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0028]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上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0029]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0030]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5)为Dl = D5 ;
[0031]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及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5)为 Dl = D5 彡 Rl,
[0032]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0033]第四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0034]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0035]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0036]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上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0037]上述引导部具有圆柱部和从圆柱部的外周面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0038]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0039]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和通过上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l=D8 ;
[0040]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及通过上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l = D8彡Rl,[0041 ] 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突出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0042]第五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0043]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0044]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0045]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上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0046]上述引导部具有:与上述固定部接触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二引导部;和与上述第二引导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一引导部,
[0047]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0048]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和上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Dl = D6 ;
[0049]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和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Dl > D7 ;
[0050]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l)及上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 Dl = D6 彡 Rl ;
[0051]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l)和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Rl > D7,
[0052]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且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第一引导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0053]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第一发明、上述第二发明、上述第三发明、上述第四发明以及上述第五发明各自的组装方法。
[0054]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其为上述第一发明、上述第二发明、上述第三发明、上述第四发明以及上述第五发明各自的组装方法,
[0055]其具有向固定于外壳底面的点火器组装体嵌合金属制杯构件进行固定的工序,
[0056]上述工序为将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从上述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部侧嵌合时,以使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上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将引导部从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开口部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压合进行固定的工序,
[0057]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上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错位时,在使上述引导部通过期间,修正2个中心轴的错位使其一致。
【附图说明】
[0058]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配套的附图将使得本发明被更为充分的理解,这些内容仅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此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0059]图1是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剖面图。
[0060]图2是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组装体和杯构件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轴向的剖面图)。
[0061]图3是使用与图2不同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时的点火器组装体和杯构件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轴向的剖面图)。
[0062]图4是使用与图2不同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时的点火器组装体和杯构件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轴向的剖面图)。
[0063]图5是与图2不同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0064]图6是与图2不同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0065]发曰月详沐
[0066]在组装美国专利公报第6139055号说明书的气体发生器10时,将外壳52以压合的方式嵌合插塞式接合器70,但由于插塞式接合器70厚度(相对于外壳52的嵌合方向的厚度)厚,所以在压合时需要大的负荷。
[0067]因此,在压合操作中成为外壳52相对于插塞式接合器70斜着被安装的状态时,如果想要直接强制继续压合则就需要更大的负荷,外壳52也有可能变形。
[0068]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在压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