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调节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84951阅读:来源:国知局
调节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1和2示出用于车辆内安全带的保持件12的高度调节器10。保持件12在此是销轴,安全带的转向配件可以紧固在该销轴上。高度调节器具有导轨14,该导轨可以以两个紧固元件、在此为两个螺栓18固定地装配在车辆上,并且一个保持装置16沿着纵向L可移动地支承在该导轨上。
[0033]如在图1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在高度调节器10上安置有衬件20,该衬件将高度调节器10相对车辆内舱遮盖。衬件20经由保持件12插入其中的容纳部21而与该保持件12联接,使得衬件20能够与保持件12共同移动。
[0034]另外,衬件20具有开口 26以及一个用于高度调节器10的、可移动地支承的操作键22,穿过所述开口可以将安全带或用于安全带的转向元件引入到车辆内舱内,并且所述操作键通过弹簧24保持在起始位置中。
[0035]在操作键的范围中,在衬里中构造有盖23,在该盖内还设置有容纳部21。盖23构成用于操作键22的竖直的导向装置。另外,盖23的沿着纵向L的前表面构成对应支架,操作者可以将操作键22移向该对应支架。因此盖23与操作键22共同用作使得保持装置16移动的手柄。
[0036]保持装置16具有止动装置28,该止动装置可以将保持装置16沿着纵向L固定在导轨14上。止动装置28为此具有锁栓32,该锁栓可以插入到设置在导轨14上的卡锁凸缘30内。
[0037]导轨14具有多个沿着移动方向L相继设置的卡锁凸缘30,锁栓32可以分别卡锁在这些卡锁凸缘上。卡锁凸缘30具有逆着纵向L相对止动装置28倾斜上升的表面33以及一个垂直于移动方向设置的卡锁面35。锁栓32的沿移动方向L的前端部沿着纵向S同样是部分斜切的。
[0038]锁栓32沿着水平的移动方向S可移动地支承在导向装置38内并且由弹簧34沿着移动方向S压向导轨14。
[0039]如果保持装置16逆着纵向L移动,那么锁栓32沿着上升面33滑动并且逆着弹簧34和由此逆着移动方向S运动,直到该锁栓32卡锁在下一个卡锁凸缘30的卡锁面35上为止。锁栓32 ^锁在卡锁面35上,沿着纵向L的移动就立刻受阻。
[0040]在导轨14的内侧在此设置有附加的减震垫37,该减震垫减少锁栓32在导轨14内移动时噪声的产生。
[0041]为了释放锁栓32并由此撤消保持装置16的止动而设置有杠杆36,该杠杆沿着枢转方向D可枢转地支承在止动装置28上。杠杆36具有两个并行的容纳臂,这些夹紧臂将锁栓32容纳在它们之间。每个容纳臂具有一个缺口 42 (参见图3a至3c)。在保持装置16上设置有与移动方向S相反指向的支承面44,杠杆36以第一枢转支承点46贴靠在该支承面上。
[0042]杠杆36经由两个锁栓侧的反向伸出的销轴40而与锁栓联接,这些销轴分别插入到杠杆36的容纳臂上的一个缺口 42内(参见图2以及6a至6c)。
[0043]另外,杠杆36与操作键22如下地联接,即,该杠杆36通过按压操作键22而沿着枢转方向D枢转。支承在杠杆36上的锁栓32因此反向于移动方向S被抬起并从卡锁凸缘30中被拉出来,使得保持装置16可以移动。
[0044]图3a至3c示出现有技术的高度调节器的杠杆36'。在图3a中,锁栓32'位于一个固定位置中,在该固定位置中锁栓32'将止动装置28'固定在导轨上。通过操作操纵键,杠杆36'沿着枢转方向Di枢转(图3b)。由于锁栓32'经由支承在缺口 42'内的销轴40'而与杠杆36'联接,因此该锁栓32'反向于移动方向S'运动进入释放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中锁栓32'不再插入导轨14'内(图3c)。
[0045]在图3a至3c中直线g'标明导向装置38'的中轴线,即,为了克服弹簧34'将锁栓32'抬起的理想的移动方向。但是如在图3b和3c中可以看到的那样,锁栓32'由于杠杆36'的枢转不仅反向于移动方向S在导向装置38'内被抬起,而且还沿着枢转方向Di翻转。这首先由于下述原因发生:杠杆36'的缺口 42'构造得如此之小,使得销轴40'和由此锁栓32'不能抵靠杠杆36'旋转。
[0046]但是锁栓32'的这个歪斜主要是通过如下方式发生:通过杠杆36'的枢转使得销轴40'在缺口 42'内的支承点48'在一条围绕第一枢转支承点46'延伸的轨道Γ上移动(参见图4)。
[0047]就是说,即使销轴4(V可自由枢转地支承在缺口 42 ^内,锁栓32'也不会从导向装置38'中被直线地拉出,这是因为由于支承点48'垂直于移动方向S'移动使得横向力作用在锁栓32'上,这些横向力会导致锁栓32'在导向装置38'内歪斜。
[0048]为了防止这一点,在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节器10中设置有图5所示的杠杆36。这个杠杆36的作用原理基本上与迄今众所周知的杠杆36'的作用原理相符。
[0049]当然杠杆36在止动装置28上的支承以及缺口 42构造成使得锁栓32在直线的、在此与直线g相符的轨道K上从图6a所示固定位置运动进入图6c所示释放位置中,其中,锁栓32经由所述缺口而与杠杆36联接。
[0050]这通过如下方式得以实现:如在图6b和6c中可以看到的那样,第一枢转支承点46在杠杆36沿着枢转方向D的这个运动中在支承面44上沿着纵向L移动,使得销轴40在缺口 42上的支承点48基本上位于沿着移动方向S延伸的直线g上,如特别是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
[0051]为此在止动装置28上设置有在此仅仅示意性示出的第二支承面52,该第二支承面垂直地处在第一支承面44上。在杠杆36上设置有第二枢转支承点54,该第二枢转支承点贴靠在第二支承面52上。在杠杆36枢转时,该杠杆36支撑在第二支承面52上并且由于杠杆36的或者第二枢转支承点54的形状而在第一支承面44上沿着纵向L移动。第二枢转支承点54在这个运动时竖直地在第二支承面52上移动。
[0052]杠杆36在枢转中支撑在移动的第二枢转支承点54上。第二支承面52与杠杆36之间的接触面一一在那里在杠杆36枢转时该杠杆36与支承面52之间发生接触一一彼此相对地具有如下的几何形状,即,杠杆36的缺口 42随着该杠杆围绕第一枢转支承点46从固定位置中向释放位置的方向进一步的旋转而继续向着锁栓32的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二枢转支承点54与支承点48之间的关于图6a至c的水平间距在整个锁栓运动期间理想地保持恒定不变。
[0053]在此,这个向着缺口 42的方向的移动和缺口 42的特殊轮廓一方面对通过杠杆36的枢转和滚动导致的枢转支承点46的移动和另一方面对在图4中示出的、锁栓32在杠杆36枢转时在其上转移的弧线(轨道K')进行平衡,使得产生锁栓32的直线运动。
[0054]由于第二贴靠面52是平坦的并且垂直于第一贴靠面,所以杠杆36上的、第二枢转支承点54位于其上的接触面是弯曲的轨道或面,其与第一枢转支承点46的间距随着杠杆36枢转的增加而增加。
[0055]另外,与图3a至3c的杠杆36'不同,缺口 42构造得更大,使得锁栓32的销轴40能够完全扭转且移动地支承在杠杆内(参见图6a至6c和图7)。
[0056]由杠杆36的枢转造成的支承点48沿着纵向L的位置变化通过第一枢转支承点46的移动得到平衡。由于缺口 42较大,锁栓32或者该锁栓32的销轴40能够附加地相对杠杆36运动。
[0057]由于支承点48始终位于沿着移动方向S延伸的直线g上,所以只有反向于移动方向S的拉力而没有横向力作用在锁栓32上。由此锁栓32在导向装置38内以反向于移动方向S的直线运动的方式运动,因此可靠地防止了锁栓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