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导流装置和具有该导流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06101阅读:来源:国知局
使该发动机快速升温,而且可以在该发动机过热时,使更多的冷风流过该冷却装置,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该冷却装置和该发动机进行冷却。
[0036]而且,当该发动机运行时间不长时,可以通过增大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的枢转角度,来使更多的冷风流过该冷却装置。由此无需开启该风扇,从而可以降低能耗。
[0037]此外,位于所述左导流位置的左导流板101和位于所述右导流位置的右导流板102可以防止该风扇吹出的高温气体回流至该冷却装置的前表面。
[0038]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I的导流装置10具有冷却效果好、降低能耗等优点,通过设置导流装置10,可以提高车辆I的冷却部件的利用率。
[0039]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I包括车身(图中未示出)、发动机(图中未示出)、冷却装置、风扇(图中未示出)、上横梁20、下横梁30和导流装置10。
[0040]该车身具有前舱,该发动机设在该前舱内。该冷却装置设在该前舱内,该风扇设在该前舱内,且该风扇与该冷却装置相对。上横梁20和下横梁30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该前舱内。
[0041]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I的导流装置10包括左导流板101、右导流板102、用于检测发动机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驱动组件和控制器103。
[0042]左导流板101在左导流位置与止挡风吹向该冷却装置的左止挡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在上横梁20和下横梁30上,且左导流板101位于该冷却装置的前方。右导流板102在右导流位置与止挡风吹向该冷却装置的右止挡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在上横梁20和下横梁30上,且右导流板102位于该冷却装置的前方。
[0043]该温度传感器设在该发动机上。该驱动组件与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相连,以便控制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枢转。控制器103与该温度传感器和该驱动组件相连以便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通过该驱动组件控制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枢转。
[0044]具体而言,该冷却装置、该风扇、左导流板101、右导流板102、该温度传感器和该驱动组件均设在车辆I的车身的前舱内。
[0045]该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图中未示出)和设在该散热器的前方的冷凝器104。具体而言,该散热器设在该发动机的前方,该风扇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该发动机与该散热器之间。
[0046]左导流板101在所述左导流位置与所述左止挡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在上横梁20和下横梁30上,且左导流板101位于冷凝器104的前方。右导流板102在所述右导流位置与所述右止挡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在上横梁20和下横梁30上,且右导流板102位于冷凝器104的前方。
[0047]其中,在所述左止挡位置,左导流板101大体平行于冷凝器104,即左导流板101可以沿左右方向定向(延伸),以便左导流板101平铺在冷凝器104的左半部分的前方。在所述右止挡位置,右导流板102大体平行于冷凝器104,即右导流板102可以沿左右方向定向(延伸),以便右导流板102平铺在冷凝器104的右半部分的前方。
[0048]在所述左导流位置,左导流板101与冷凝器104成一定角度,即左导流板101不平行于冷凝器104。在所述右导流位置,右导流板102与冷凝器104成一定角度,即右导流板102不平行于冷凝器104。
[0049]具体地,在所述左导流位置,左导流板101与冷凝器104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在所述右导流位置,右导流板102与冷凝器104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0050]有利地,该风扇具有低速档和高速档,控制器103与该风扇相连以便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控制该风扇在所述低速档和所述高速档之间切换。
[0051]具体而言,当无法再通过枢转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来降低该发动机的温度时,开启该风扇且该风扇位于所述低速档。当该温度传感器再次检测到该发动机的温度大于100摄氏度时,将该风扇切换到所述高速档。
[0052]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中的每一个均为平板。由此不仅可以降低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而且可以提尚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的导流效果。
[0053]有利地,如图7所示,导流装置10进一步包括弧形的左包边106和弧形的右包边(图中未示出),左包边106的上沿与左导流板101的下沿相连,该右包边的上沿与右导流板102的下沿相连。其中,在所述左止挡位置左包边106的下沿向下向后延伸,在所述右止挡位置该右包边的下沿向下向后延伸。通过设置左包边106和该右包边,从而可以增加车辆I的下压力,降低诱导阻力,以便提高车辆I的行驶稳定性。
[0054]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该驱动组件包括与左导流板101相连的左异步转向电机1051和与右导流板102相连的右异步转向电机1052。由此可以利用左异步转向电机1051驱动左导流板101在所述左导流位置与所述左止挡位置之间枢转,以及可以利用右异步转向电机1052驱动右导流板102在所述右导流位置与所述右止挡位置之间枢转。
[0055]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该驱动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左传动轴1053、右传动轴1054、左蜗轮1055、右蜗轮1056、左蜗杆1057和右蜗杆1058。
[0056]左传动轴1053与左异步转向电机1051相连,右传动轴1054与右异步转向电机1052相连。左蜗轮1055设在左传动轴1053上,右蜗轮1056设在右传动轴1054上。由此左异步转向电机1051通过左传动轴1053带动左蜗轮1055旋转,右异步转向电机1052通过右传动轴1054带动右蜗轮1056旋转。
[0057]左蜗杆1057设在左导流板101上,且左蜗杆1057与左蜗轮1055啮合。右蜗杆1058设在右导流板102上,且右蜗杆1058与右蜗轮1056啮合。由此左蜗轮1055可以带动左蜗杆1057旋转,进而带动左导流板101枢转,右蜗轮1056可以带动右蜗杆1058旋转,进而带动右导流板102枢转。由此可以使导流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而且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的枢转角度。
[0058]有利地,左蜗杆1057可以与左导流板101的左端相连,右蜗杆1058可以与右导流板102的右端相连。其中,左导流板101的左端是指位于所述左止挡位置的左导流板101的左端,右导流板102的右端是指位于所述右止挡位置的右导流板102的右端。其中,左右方向如图6中的箭头B所示。
[0059]如图1所示,控制器103可以包括单片机1031、E⑶控制单元1032、低速电路1033、高速电路1034和开关1035。其中,单片机1031与左异步转向电机1051和右异步转向电机1052相连,单片机1031与E⑶控制单元1032通过低速电路1033、高速电路1034和开关1035相连。该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检测信号反馈给E⑶控制单元1032,并通过单片机1031上预先编好的程序控制左异步转向电机1051和右异步转向电机1052的转动方向。由此可以自动地控制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
[0060]有利地,开关1035位于车辆I的驾驶室内。由此可以手动控制左导流板101和右导流板102。
[0061]如图2-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左导流板101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左子板1011,相邻两个左子板1011可枢转地相连。其中,在所述左止挡位置,多个左子板1011展开以便左导流板101为平板(如图2所示),在所述左导流位置多个左子板1011折叠,多个左子板1011彼此平行且依次接触(如图4和图5所示)。
[0062]右导流板102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右子板1021,相邻两个右子板1021可枢转地相连。其中,在所述右止挡位置,多个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