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263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得所述充气轮胎I。
[0095]在此种充气轮胎I的制造方法中,可利用刚体将光致发光材料10压接在凹部9的内面(底面9a或内侧面9b)。这样,便能够使光致发光材料10的附着状态更佳。另外,刚体最好是使用具有与凹部9内面形状相吻合的形状的物体,以使其能够与凹部9内面贴紧。例如,凹部9由凹槽构成时,若使用与该凹槽相吻合的圆盘状滚轮等,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压接作业。
[0096]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I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将光致发光材料10附着在凹部9的内面后,对设有凹部9的面(槽壁面22a或分层部11的上表面Ila)实施磨光处理,去除附着在凹部9以外部位(槽壁面22a或分层部11的上表面Ila)的光致发光材料10。也就是说,由于附着在凹部9以外部位的光致发光材料10容易剥落,因此通过事先将其除去,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光致发光材料10。此外,如果将附着在凹部9以外部位上的光致发光材料10除去,还能够改善外观。
[0097]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将光致发光材料10附着在凹部9内,更具体而言,优选将光致发光材料10粘合在凹部9内。例如,可以将光致发光材料10混入具有粘合性的液体或凝胶状的粘合剂中,然后在凹部9上涂布含有光致发光材料10的粘合剂。或者,也可以在凹部9上事先涂布粘合剂,然后将光致发光材料10附着在该粘合剂层上。
[0098]实施例
[0099]本实施例中,对不同条件的多种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可视性能以及耐掉色性能相关的性能试验(参照图13?图16)。
[0100]该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尺寸为195/65R15的充气轮胎装配到正规轮辋(15X6J)上,填充正规内压(230[kPa])后安装至试验车辆(日本产1.4升前置前驱轿车)。
[0101]另外,正规轮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标准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 Rim”或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 Rim”。此外,正规内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高空气压”、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1US COLD INFLAT1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或 ETRTO 所规定的 “INFLAT1N PRESSURES”。
[0102]可视性能的评估方法为,利用上述试验车辆在于燥路面上行驶100km后,由10名专门小组成员分别通过目视确认胎面的磨损状况,并测定确认磨损状况所需的时间。评估该测定结果的平均时间。该评估的时间越短表示可视性越高,更为优选。
[0103]耐掉色性能的评估方法为,利用上述试验车辆在干燥路面上行驶100km后,由10名专门小组成员分别通过目视确认胎面的磨损状况,将其评估的平均分作为评估分,并以常规例I为基准(100)进行指数评估。该评估的指数越高,表示越能维持可视性,耐掉色性能越高,更为优选。
[0104]图13?图16中,常规例I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指示器实施了着色(参照专利文献I)。此外,常规例2的充气轮胎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按照深度顺序分别隔一定间隔配置着不同深度的多个凹部(参照专利文献4)。
[0105]图13中,实施例1?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中,在设于主槽的槽壁面上的凹部(凹槽)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参照图3)。实施例1?实施例8的充气轮胎中凹部为单个,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在轮胎径向上为多个(2个)。实施例3?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底面的宽度H与光致发光材料的长径Hl之比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5?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深度D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8和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中,在凹部的内侧面设有小凸起。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中,在每个凹部附着有不同颜色的光致发光材料。
[0106]图14中,实施例11?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中,在设于主槽的槽壁面上的凹部(凸脊)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参照图4)。实施例13?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底面的宽度H与光致发光材料的长径Hl之比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15?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深度D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18和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中,在凹部的内侧面设有小凸起。实施例19和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中,在轮胎径向上附着有不同颜色的光致发光材料。
[0107]图15中,实施例21?实施例30的充气轮胎中,在设于主槽的槽壁面的分层部上表面上的凹部(凹槽)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参照图9)。实施例23?实施例3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底面的宽度H与光致发光材料的长径Hl之比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25?实施例3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深度D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28和实施例30的充气轮胎中,在凹部的内侧面设有小凸起。实施例29和实施例30的充气轮胎中,在轮胎径向上设有多个(2个)分层部,在每个分层部的凹部附着有不同颜色的光致发光材料。
[0108]图16中,实施例31?实施例40的充气轮胎中,在设于主槽的槽壁面的分层部上表面上的凹部(凸脊)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参照图10)。实施例33?实施例4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底面的宽度H与光致发光材料的长径Hl之比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35?实施例40的充气轮胎中,凹部的深度D在规定范围内。实施例38和实施例40的充气轮胎中,在凹部的内侧面设有小凸起。实施例39和实施例40的充气轮胎中,在轮胎径向上设有多个(2个)分层部,在每个分层部的凹部中附着有不同颜色的光致发光材料。
[0109]如图13?图16的试验结果所示,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40的充气轮胎能够分别改善可视性能和耐掉色性能,并可容易且准确地识别磨损度。
[0110]符号说明
[0111]I充气轮胎
[0112]2胎面部
[0113]21 胎面
[0114]22主槽(凹槽)
[0115]22a槽壁面
[0116]24横纹槽(凹槽)
[0117]9 凹部
[0118]9A 凸条
[0119]9B 凸起
[0120]9a 底面
[0121]9b内侧面
[0122]9c小凸起
[0123]10光致发光材料
[0124]11分层部
[0125]Ila上表面
【主权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上具有凹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槽的槽壁面设有凹部,在所述凹部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凹槽的槽壁面沿轮胎周向形成有分层部,至少在构成所述分层部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凹部,在所述凹部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于轮胎径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分层部,至少在每个构成所述分层部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凹部,在所述部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发光材料的长径Hl与所述凹部的底面的宽度H之比满足0.3 ( H1/H ( 0.95的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深度D满足0.2mm D 1.5mm 的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较所述凹部的底面更靠近开口侧的内侧面设有在所述凹部内凸出的小凸起。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识别磨损度。一种充气轮胎(1),其在胎面(21)上具有凹槽(主槽(22)),其中在凹槽的槽壁面(22a)上设有凹部(9),在所述凹部(9)内附着有光致发光材料(10)。
【IPC分类】B60C11/04, B60C11/24, B60C11/13
【公开号】CN104903123
【申请号】CN201380069338
【发明人】城座彩子
【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6日
【公告号】DE112013006391T5, US20150343852, WO2014109248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