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541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橡胶(SBR)。胎面构件32还可以采用具有比形成轮胎骨架构件12的树脂材料的耐磨耗性优异的耐磨耗性的其它类型的树脂材料。
[0047]冠部22是在其轮胎径向外侧布置有胎面构件的区域。加强层14是由钢帘线形成的加强层。
[0048]薄壁部16在加强层14的宽度内且在比冠部22的宽度窄的范围、设置在冠部22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该薄壁部16被构造成比冠部22的一般部分36薄。薄壁部16的从轮胎赤道面CL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范围为加强层14的总宽度的1/3以内。换言之,d ( W/3,其中W是加强层14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总宽度,d是从轮胎赤道面CL到薄壁部16与一般部分36之间的边界部38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
[0049]当薄壁部16的从轮胎赤道面CL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范围大于加强层14的总宽度的1/3时,S卩,当d > W/3时,则薄壁部16位于加强层14的当被赋予内压时张力增大的区域,变得难以确保轮胎具有对抗内压的足够强度。
[0050]加强层14的总宽度W是帘线覆盖层34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轮胎宽度方向端部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在加强层14的帘线30未被帘线覆盖层34覆盖的情况下,则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帘线30之间的距离。
[0051]图2的上部的图表示出了当将内压被赋予具有均匀厚度的冠部22的轮胎时(图中未示出)在加强层14中产生的沿轮胎周向的张力分布。横轴表示以轮胎赤道面CL的位置为原点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最大值为加强层14的总宽度W的一半,S卩,相当于W/2。纵轴表示张力。(具有三角形、方形和星形记号)的三条线分别表示不同的构成轮胎骨架构件12的树脂材料。由方形和星形表示的树脂材料的轮胎内压为1400kPa,由三角形表示的树脂材料的轮胎内压为1800kPa。
[0052]根据该图表明显的是,无论不同的树脂材料和内压,加强层14中产生的张力均是在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直到各自的W/3的位置处相对小,然后在超过W/3的位置增加。因而据此明显的是,在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直到各自的W/3的位置,加强层14存在承受更多张力的过剩能力。本实施方式注意到该事实,在冠部22的以上范围设置薄壁部16,如图2的下部所示。这由此能够确保轮胎10对抗内压的足够强度。
[0053]如图1所示,冠部22的外表面侧在从薄壁部16到除了该薄壁部16以外的一般部分36形成为平坦的。然而,冠部22的薄壁部16与一般部分36之间的边界部38形成台阶状轮廓。边界部38设置在冠部22的内表面侧和外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在图1中不出的示例中,边界部38仅设置在冠部22的内表面侧。边界部38可以单独设置在冠部22的外表面侧,或者可以设置在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这两者。
[0054]不限制边界部38的形状,边界部38可以在向轮胎径向内侧前进的同时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倾斜。冠部22的内表面的轮廓还可以从一般部分36到薄壁部16为连续曲线。在这种情况下,薄壁部16与一般部分36之间的边界部38,即,薄壁部16的范围通过薄壁部16的厚度在向一般部分36前进的同时开始增加的位置来确定(identified)。
[0055]薄壁部16的沿轮胎径向的厚度可以部分地增加或减小或者为零。S卩,与冠部22的厚度为均匀的情况相比,在薄壁部16处的体积减小是足够的。薄壁部16的厚度还可以是整体为零。换言之,冠部22不必须存在于包括轮胎赤道面CL的部分区域。
[0056](作用)
[0057]以下说明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通过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冠部22中设置薄壁部16,使得轮胎10能够轻量化。冠部22中的薄壁部16与一般部分36之间的边界部38形成具有台阶状轮廓,因此轮胎骨架构件12的体积进一步减小,使得轮胎10能够轻量化。
[0058]轮胎骨架构件12的当赋予内压时单独承受张力的部分主要是侧部18。在轮胎骨架构件12的布置了加强层14的冠部22中,张力主要由加强层14承受。因而即使当薄壁部16在加强层14的宽度内且在比冠部22的宽度窄的范围、设置在冠部22,即设置于被加强层14覆盖的部分,也几乎不会对轮胎10的强度有影响。
[0059]因而,本实施方式使得在轮胎骨架构件12中采用树脂材料的轮胎10能够在确保对抗内压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0060]此外,在轮胎10的冠部22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没有布置胎体帘布层的情况下,该轮胎被称为具有无心胎体构造的橡胶轮胎(图中未示出),归因于胎体帘布层的帘线被布置成沿轮胎周向彼此间隔开,因此张力趋于沿轮胎周向不均匀。
[0061]关于这点,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中,轮胎骨架构件12由树脂材料制成,因此难以产生沿轮胎周向不均匀的张力。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与具有传统的无心胎体构造的橡胶轮胎不同。
[0062]【第二实施方式】
[0063]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0中,轮胎骨架构件12的冠部22处的薄壁部16的厚度向轮胎赤道面CL逐渐减小。薄壁部16与一般部分36之间的边界部38的距轮胎赤道面CL的位置,即薄壁部16的范围,由一般部分36的厚度在向薄壁部16前进的同时开始减小的位置来确定。
[0064]薄壁部16是连续变化的,然而对其没有限制,其可以是台阶式变化。与冠部22的厚度是一般部分36的均匀厚度的情况相比,在薄壁部16处的体积减小是足够的,还可以薄壁部16的一部分存在厚度恢复增加的部位。此外,薄壁部16的厚度可以在到达轮胎赤道面CL之前变为零。
[0065]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于图中的相同部分,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0066](作用)
[0067]以下说明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0中,薄壁部16的厚度在向轮胎赤道面CL前进的同时减小,因此冠部22的薄壁部16与除了薄壁部16以外的一般部分36之间的强度逐渐变化。这由此使得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并能够提尚耐久性。
[0068]【其它实施方式】
[0069]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薄壁部16的从轮胎赤道面CL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范围是加强层14的总宽度W的1/3以内,然而不限于此,该范围可以超过总宽度W的1/3。
[0070]2013年2月20日递交的日本特许出愿2013-31450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本说明书。
[0071]附图标记说明
[0072]10轮胎
[0073]12轮胎骨架构件
[0074]14加强层
[0075]16薄壁部
[0076]18侧部
[0077]20轮胎
[0078]22冠部
[0079]24胎圈部
[0080]30帘线
[0081]36一般部分
[0082]38边界部
[0083]CL轮胎赤道面
[0084]W加强层的总宽度
【主权项】
1.一种轮胎,其包括: 轮胎骨架构件,所述轮胎骨架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轮胎骨架构件设置有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部和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相连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冠部; 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设置于所述冠部的外表面侧,所述加强层包括沿轮胎周向卷绕成螺旋状的帘线;和 薄壁部,所述薄壁部在所述加强层的宽度内且在比所述冠部的宽度窄的范围、设置在所述冠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冠部的所述薄壁部与除了所述薄壁部以外的一般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具有台阶状轮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部设置于所述冠部的内表面侧和所述冠部的外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向轮胎赤道面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的从轮胎赤道面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范围是所述加强层的总宽度的1/3以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使使用树脂材料作为轮胎胎体构件的轮胎在确保对抗内压的强度的同时轻量化。该轮胎(10)具有:轮胎胎体构件(12),其具有侧部(18)和冠部(22),侧部(18)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冠部(22)与侧部(18)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相连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加强层(14),其通过使帘线(30)在冠部(22)的外周侧沿轮胎周向卷绕成螺旋状而成;和薄壁部(16),其在加强层(14)的宽度内且在比冠部(22)的宽度窄的范围、设置在冠部(22)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
【IPC分类】B60C5/01
【公开号】CN105073447
【申请号】CN201480009456
【发明人】长谷川圭一, 今誓志, 河野好秀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2月13日
【公告号】EP2960077A1, WO2014129380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