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照明的车辆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34644阅读:来源:国知局
地输出。
[0037]第二板件7具有输出结构15,所述输出结构15设计为使得通过第二板件7的部段8引入的光在所述第二板件7的整个面上均匀地输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输出结构15布置在第二板件7的与遮蔽元件13相邻的侧上。所述输出结构15将光线反射进所述第二板件7中,以将光线在第二板件7的位于对面的输出面16上辐射至车辆1内部空间2中。所述输出结构15或所述输出面16可以包括粗糙的面,以便形成向车辆1内部空间2中的漫射发光。优选地,所述输出面16具有能实现漫射发光的线结构。
[0038]所述遮蔽元件13是不透光的。因此,观察者从车辆1内部空间2只能看到所述导光体5的第二板件7。所述第一板件6、尤其第一光源5通过所述遮蔽元件13遮盖,因此它们对于观察者是不可见的。
[0039]此外,所述遮蔽元件13具有开口 14。所述遮蔽元件13的所述开口 14的功能和在所述导光体4中的凹空9的功能现参照图3更详细地阐述:
[0040]图3示出照明单元22,所述照明单元22包括第二光源18、透镜19和承载板件23。所述第二光源18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件23上并沿车辆内部空间2的方向发出光。在光辐射方向上在所述第二光源18前布置有透镜19,其中,所述透镜19同样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件23上。所述透镜19优选是菲涅耳透镜。所述透镜19设计为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导光体4的凹空9中。在此,所述透镜19具有与凹空9相应的尺寸。
[0041]为了实现使由第二光源18发出的光到达车辆内部空间2,所述遮蔽元件具有已经提及的开口 14。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透镜19不仅仅被布置为使得其被所述导光体4的凹空9容纳,而且也被布置为被在所述遮蔽元件13中的开口 14容纳。以此,所述透镜19被紧邻地布置在第二板件6处的光输出面16处。以此确保从第二光源18发出的光离开透镜19之后至车辆1内部空间2中的路径尽可能的短。以此使第二光源18发出的光的非期望散射的危险最小。尤其地,第二光源18与第一光源5同样是发光二极管。
[0042]遮蔽元件13的开口 14的壁够得到透镜。以此确保在车辆1内部空间2的任何位置都看不到导光体的第一板件6。
[0043]导光体4设计为,使得从第二光源18发出的光不被输入至第二板件7中。所述导光体4确切地说在第二板件7上不具有光输入面。输出结构15在遮蔽元件13的开口 14处也是中断的。以此避免由第二光源18发出的光的光线在输出结构上被打断并且由此在第二板件7中来回散射。总的来说,这种设计避免在面照明中出现不均匀,所述不均匀是由第二光源18的光被非预期地输入至导光体中引起的。
[0044]以此确保,由第二光源18发出的光仅穿过第二板件7并且可以不受干扰地进入到车辆1内部空间2中。以此能形成确定的光场17。
[0045]在图4中清楚示出所述输出结构15的中断。图4示出从车辆内部空间至固定在车辆1的顶部上的车辆照明装置3的观察方向上的车辆照明装置3的视图。线形的输出结构15在遮蔽元件13的开口 14处中止。
[0046]按照本发明的车辆照明装置3有利地提供了面照明功能并且同时提供了阅读照明功能。这些照明功能不再必须彼此分开地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安装。
[0047]图5和图6示出处于完全组装状态的按照本发明的车辆照明装置3。在此,图5示出沿图6中的线A-A剖切车辆照明装置3的截面。在此,导光体4由框架21容纳。在此,所述框架21这样设计,使其在导光体4的边缘处在从车辆内部空间2向车辆照明装置3的方向上的观察方向上布置在导光体4之前。导光体4由框架21所保持。此外,车辆照明装置3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设计为,使得导光体4和具有透镜19的第二光源18在壳体20和框架21之间卡锁。由此,不必使用分开的部件用于车辆照明装置3的组装。
[0048]如果照明单元不包括透镜19,则第二光源18也能紧邻地布置在导光体4的第二板件7处。
[0049]备选地,照明单元22可以完全地布置在导光体4之上。第一板件6就不需要具有凹空。这自然导致从照明单元发出的光线在进入车辆1的内部空间2的路径上的散射升高。
[0050]此外,导光体4的这种设计仅仅是示例性的。例如,导光体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板件,遮蔽元件13被安置到该板件中。
[0051]附图标记列表
[0052]1 车辆
[0053]2 车辆内部空间
[0054]3 车辆照明装置
[0055]4 导光体
[0056]5 光源
[0057]6 第一板件
[0058]7 第二板件
[0059]8 部段
[0060]9 第一板件的凹空
[0061]10光输入面
[0062]11反射器
[0063]12光学转向元件
[0064]13遮蔽元件
[0065]14遮蔽元件的中断
[0066]15输出结构
[0067]16光输出面
[0068]17光辐射
[0069]18 光源
[0070]19 透镜
[0071]20 壳体
[0072]21 框架
[0073]22照明单元
[0074]23承载板件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车辆(1)内部空间(2)照明的车辆照明装置(3),所述车辆照明装置(3)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光源(5), -面状遮蔽元件(13),所述遮蔽元件(13)的一侧朝着背离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定向并且所述遮蔽元件(13)的另一侧朝着面向车辆⑴内部空间(2)的侧定向,和 -导光体(4),所述导光体(4)具有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背离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上的光输入面(10),在所述光输入面(10)处布置第一光源(5)并且所述第一光源(5)的光辐射被输入至所述光输入面(10)中,并且所述导光体(4)具有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面向车辆⑴内部空间⑵的侧上的光输出面(16),被输入的光在所述光输出面(16)处输出至车辆⑴内部空间⑵中,其中,所述导光体⑷从背离车辆⑴内部空间⑵的侧至面向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围绕所述遮蔽元件(13)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元件(13)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4),和 -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背离车辆内部空间(2)的侧上在所述开口(14)处布置至少一个第二光源(18),所述第二光源(18)的光辐射穿过所述开口(14)以及所述导光体(4)到达车辆内部空间(2)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4)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背离车辆⑴内部空间(2)的侧上具有与所述遮蔽元件(13)的开口(14)相邻的凹空(9),所述凹空(9)至少部分地容纳第二光源(18)。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4)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附接的板件出、7),其中,所述第一板件(6)布置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背离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上并且所述第二板件(7)布置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面向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上,其中,所述光输入面(10)位于所述第一板件(6)上并且所述光输出面(16)位于所述第二板件(7)上并且所述遮蔽元件(13)布置在所述第一板件(6)和第二板件(7)之间。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4)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面向车辆内部空间(2)的侧上包括输出结构(15),所述输出结构(15)提供了所述第一光源(5)的光辐射的面状光输出,其中,在所述遮蔽元件(13)的开口(14)处不布置所述输出结构(15)。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4)设计为,使得由所述第二光源(18)发出的光不被输入至所述导光体(4)中。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照明装置(3)具有壳体(20)和框架(21),其中,所述第一光源(5)、带有所述遮蔽元件(13)的导光体(4)、所述第二光源(18)卡锁式地保持在所述壳体(20)和所述框架(21)之间。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沿光辐射方向在所述第二光源(18)之前布置透镜(19)。8.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18)或所述透镜(19)被紧邻地布置在所述导光体(4)的所述光输出面(16)处。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18)提供阅读照明。10.一种具有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车辆照明装置(3)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车辆照明装置(3)提供顶盖照明或顶棚照明。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1)内部空间(2)照明的车辆照明装置(3),所述车辆照明装置(3)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光源(5)和面状遮蔽元件(13),遮蔽元件(13)的一侧朝着背离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定向并且遮蔽元件(13)的另一侧朝着面向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定向。此外车辆照明装置(3)包括导光体(4),导光体(4)具有在遮蔽元件(13)的背离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上的光输入面(10),在光输入面(10)处布置第一光源(5)并且第一光源(5)的光辐射被输入至光输入面(10)中,并且导光体(4)具有在遮蔽元件(13)的面向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上的光输出面(16),被输入的光在光输出面(16)处输出至车辆(1)内部空间(2)中,其中,导光体(4)从背离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至面向车辆(1)内部空间(2)的侧围绕遮蔽元件(13)延伸。车辆照明装置(3)特征在于,遮蔽元件(13)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4),和在遮蔽元件(13)的背离车辆内部空间(2)的侧上在所述开口(14)处布置至少一个第二光源(18),第二光源(18)的光辐射穿过开口(14)以及导光体(4)地到达车辆内部空间(2)中。
【IPC分类】B60Q3/00, B60Q3/02
【公开号】CN105392672
【申请号】CN201480039791
【发明人】C.斯塔德尼, A.普雷奥布拉什斯基
【申请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7日
【公告号】DE102013012228A1, EP3024695A1, WO2015010798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