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129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主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向车辆的制动用缸体供给液压的主缸。
[0002]本申请基于2013年8月3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3 —180547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在主缸中,已知将具有内周唇部、外周唇部和中间突出部且剖面呈E字状的活塞密封件配设于缸体主体的周槽内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1238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在上述的主缸中,若在活塞密封件变形、中间突出部与内周唇部接触的状态下,主缸内的压力相比于接触时刻升高,则变为中间突出部与内周唇部之间的空间的压力低于其周围的状态。这样一来,存在中间突出部难以离开内周唇部、活塞密封件的姿态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活塞密封件的姿态稳定的主缸。
[0010]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缸的活塞密封件具备:圆环状的基部;内周唇部,其从该基部的内周侧突出并与活塞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外周唇部,其从所述基部的外周侧突出并与缸体主体的周槽抵接;中间突出部,其从所述基部的所述内周唇部与所述外周唇部之间突出至比该外周唇部更靠前;在所述中间突出部的所述内周唇部侧的面上,形成有沿所述活塞密封件的轴向延伸且在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前端侧开口的至少一个内周侧槽。
[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上述的第一方式的主缸中,在所述中间突出部的所述内周唇部侧的面上,在周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内周侧槽。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上述的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的主缸中,在所述中间突出部的所述外周唇部侧的面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且在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前端侧开口的至少一个外周侧槽。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上述的第三方式的主缸中,在所述中间突出部的所述外周唇部侧的面上,在周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外周侧槽。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上述的第四方式的主缸中,多个所述内周侧槽与多个所述外周侧槽在周向上一致地配置。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上述的第四方式的主缸中,多个所述内周侧槽与多个所述外周侧槽在周向上错开地配置。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上述的第四方式的主缸中,在多个所述内周侧槽之间,形成有延伸至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前端侧并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与多个所述外周侧槽在周向上一致地配置。
[0018]发明效果
[0019]根据上述的主缸,能够使活塞密封件的姿态稳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剖视图。
[002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主缸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处于基本位置的状态。
[0022]图3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密封件的主视图。
[0023]图3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密封件的后视图。
[0024]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密封件的图3A的I一 I剖视图。
[0025]图5是表不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表不活塞从基本位置前进后的状态。
[0026]图6A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一变形例的局部主视图。
[0027]图6B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一变形例的图6A的II一II剖视图。
[0028]图7A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主视图。
[0029]图7B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二变形例的图7A的III一 III剖视图。
[0030]图8A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三变形例的局部主视图。
[0031 ]图8B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三变形例的图8A的IV — IV剖视图。
[0032]图9A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四变形例的局部主视图。
[0033]图9B是表示活塞密封件的第四变形例的图9A的V—V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主缸11经由制动增压器1(在图1中仅图示一部分)的输出轴10被导入与未图示的制动踏板的操作量相应的力,产生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相应的制动液压。在该主缸11上,在铅垂方向上侧安装有供排制动液的储存箱12(在图1中仅图示一部分)。注意,本实施方式是在主缸11上直接安装储存箱12,但也可以在与主缸11分离的位置配置储存箱,利用配管连接储存箱与主缸11。
[0035]主缸11具有从一个坯料加工成具有底部13与筒部14的有底筒状而形成的金属制的缸体主体15。缸体主体15以轴线方向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姿态配置于车辆。在该缸体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可移动地配设有金属制的主活塞(活塞)18。另外,在缸体主体15的比主活塞18更靠底部13侧的部位,可移动地配设有同为金属制的副活塞(活塞)19。在主活塞18上形成有具有底面的内周孔21。在副活塞19上形成有具有底面的内周孔22。主缸11形成为所谓的柱塞型。另外,主缸11是上述那样具有两个主活塞18及副活塞19的串联式的主缸。注意,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应用于上述串联式的主缸,只要是柱塞型的主缸即可,还能够应用于在缸体主体中配置有一个活塞的单级式的主缸、具有三个以上的活塞的主缸等任意的柱塞型的主缸。
[0036]在缸体主体15上,在筒部14的圆周方向(以下称为“缸体周向”)上的规定位置一体形成有向筒部14的径向(以下称为“缸体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安装台部23。在该安装台部23,形成有用于安装储存箱12的安装孔24及安装孔25。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4及安装孔25在彼此使缸体周向上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以错开缸体主体15的筒部14的轴线(以下称为“缸体轴”)方向上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于铅垂方向上部。
[0037]在缸体主体15的筒部14的安装台部23侧,在底部13的附近形成有副排出路(排出路)26。另外,在缸体主体15的比副排出路26更靠开口部16侧的部位,形成有主排出路(排出路)27。这些副排出路26及主排出路27经由制动配管与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的制动用缸体连通,并向制动用缸体排出制动液,对此省略了图示。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副排出路26及主排出路27在彼此使缸体周向上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以错开缸体轴向上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0038]副活塞19可滑动地嵌合于在缸体主体15的筒部14的底部13侧的内周部形成的滑动内径部28,被滑动内径部28引导而沿缸体轴向移动。主活塞18可滑动地嵌合于在缸体主体15的筒部14的开口部16侧的内周部形成的滑动内径部29,被滑动内径部29引导而沿缸体轴向移动。
[0039]在滑动内径部28,从底部13侧以错开缸体轴向上的位置的方式依次形成有多个(具体为两处)均具有圆环状形状的周槽30、周槽31。另外,在滑动内径部29,也是从底部13侧以错开缸体轴向上的位置的方式依次形成有多个(具体为两处)均具有圆环状形状的周槽32、周槽33。
[0040]这些周槽30?33全体均通过切削加工以沿缸体周向具有环状形状、并具有向缸体径向外侧凹陷的形状的方式形成。
[0041 ]周槽30?33中处于最底部13侧的周槽30形成在安装孔24及安装孔25中的更靠近底部13侧的安装孔24的附近。在该周槽30内,以保持于周槽30的方式配置有圆环状的活塞密封件35。
[0042]在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8上的比周槽30更靠开口部16侧的部位,形成有向缸体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开口槽37,以使从底部13侧的安装孔24贯穿设置的连通孔36向筒部14内开口。在此,该开口槽37与连通孔36构成设于缸体主体15并始终与储存箱12连通的副补给路(补给路)38。
[0043 ]在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8的比周槽30更靠底部13侧的部位,以向缸体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未图示的连通槽,该连通槽向周槽30开口,并且从周槽30沿缸体轴向朝底部13侧呈直线状延伸。该连通槽使副排出路26与周槽30经由后述的副压力室68连通,其中,gU排出路26形成于底部13与周槽30之间、并且是底部13的附近的位置。
[0044]在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8,在上述开口槽37的在缸体轴线方向上与周槽30相反的一侧亦即缸体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形成有上述周槽31。在该周槽31内,以保持于周槽31的方式配置有圆环状的划分密封件42。
[0045]在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9,在开口部16侧的安装孔25的附近形成有上述周槽32。在该周槽32内,以保持于周槽32的方式配置有圆环状的活塞密封件45。
[0046]在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9上的该周槽32的开口部16侧,形成有向缸体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开口槽47,以使从开口部16侧的安装孔25贯穿设置的连通孔46向筒部14内开口。在此,该开口槽47与连通孔46主要构成设于缸体主体15并始终与储存箱12连通的主补给路(补给路)48。
[0047]在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9的比周槽32更靠底部13侧的部位,以向缸体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未图示的连通槽,该连通槽向周槽32开口,并且从周槽32沿缸体轴向朝底部13侧呈直线状延伸。该连通槽使副排出路26及主排出路27中的配置于靠近周槽31的一侧的主排出路27与周槽32经由后述的主压力室85连通。
[0048]在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9上的上述开口槽47的与周槽32相反的一侧亦即缸体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形成有周槽33。在该周槽33内,以保持于周槽33的方式配置有圆环状的划分密封件52。
[0049]配置于缸体主体15的底部13侧的副活塞19形成为具有第一圆筒状部55、形成于第一圆筒状部55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底部56、形成于底部56的与第一圆筒状部55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圆筒状部57的形状。上述内周孔22由它们之中的第一圆筒状部55与底部56形成。副活塞19以第一圆筒状部55配置于缸体主体15的底部13侧的状态可滑动地嵌合于设于缸体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8的活塞密封件35及划分密封件42各自的内周。
[0050]在第一圆筒状部55的与底部56相反的端侧外周部,形成有具有阶梯形状的环状的台阶部59,该台阶部59在副活塞19中位于比直径最大的最大外径面58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该台阶部59,在其底部56侧,在缸体周向的等间隔位置呈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沿缸体径向贯通的端口 60。
[0051 ]在副活塞19与缸体主体15的底部13之间设有包括副活塞弹簧62的间隔调整部63,副活塞弹簧62在从制动增压器1的输出轴10没有推压力输入的非制动状态下确定副活塞19与底部13的间隔。该间隔调整部63具有卡止部件64和卡止部件65,卡止部件64与缸体主体15的底部13抵接,卡止部件65以仅在规定范围内滑动的方式与该卡止部件64连结,并与副活塞19的底部56抵接。上述副活塞弹簧62夹设于卡止部件64与卡止部件65之间。
[0052]在此,由缸体主体15的底部13及筒部14的底部13侧和副活塞19包围而形成的部分构成产生制动液压并向副排出路26供给制动液压的副压力室(压力室)68。换言之,副活塞19在与缸体主体15之间形成向副排出路26供给液压的副压力室68。在副活塞19处于使端口60向开口槽37开口的位置时,该副压力室68与副补给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