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和温度调节方法_5

文档序号:9821026阅读:来源:国知局
低燃油消耗。
[0118]该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了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能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为驾驶室或动力舱加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燃料成本,同时不会造成车辆整体动力性能的下降。
[0119]通过空气流动路径设计,让冷却空气从多个方向充分流过动力舱的热源区域,带走动力舱内的热量,使发动机处于最合适的工作温度。
[0120]该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维护。
[012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 主风道模块(100),所述主风道模块(100)包括可开闭的主风道入口(123),所述主风道入口(123)打开时所述车辆的动力舱通过所述主风道入口(123)与大气连通,所述主风道入口(123)关闭时切断所述动力舱通过所述主风道入口(123)与大气的连通; 副风道模块(200),所述副风道模块(200)包括副风道入口(2211)和送风装置(210),所述副风道入口(2211)与所述动力舱连通,所述送风装置(210)的进口与大气连通,所述送风装置(210)的出口与所述副风道入口(2211)连通;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300),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300)包括用于输送换热工质的栗送装置(330)、利用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所述换热工质的换热装置和用于释放所述换热工质吸收的热量的加热器总成(3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顶板,所述车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动力舱连通的安装口,所述主风道模块(100)包括罩设于所述车顶板的安装口上的车顶风罩(120),所述主风道入口(123)位于所述车顶风罩(120)的前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风罩(120)包括罩设于所述安装口上的风罩板(122),所述风罩板(122)的前端围绕左右方向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罩板(122)的前端抬起而与所述车顶板形成夹角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打开,在所述风罩板(122)扣合于所述车顶板上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模块(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动力舱的后侧的主挡风板(130),所述主挡风板(130)用于封闭所述动力舱的后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模块(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动力舱的底部的底挡风板(140),所述底挡风板(140)包括为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散热器提供冷却空气的第一开口(1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挡风板(140)还包括第二开口(142),从所述主风道入口(123)进入所述动力舱的冷却空气中至少一部分流经位于所述动力舱内的发动机机体和传动系统后从所述第二开口(142)流出所述动力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风道模块(200)还包括导流组件(220),所述副风道入口(2211)设置在所述导流组件(220)上,所述导流组件(220)还设置有副风道出口(2212),所述副风道出口(2212)与所述动力舱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20)包括风道壳体(221),所述副风道入口(2211)和所述副风道出口(2212)分别位于所述风道壳体(22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20)还包括位于所述风道壳体(221)内部的导流板(223),所述导流板(223)用于将从所述副风道入口(2211)进入所述风道壳体(221)内部的冷却空气引导至所述副风道出口(2212)。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副风道出口(2212)的百叶窗(224),所述百叶窗(224)用于将所述副风道出口(2212)的冷却空气引导至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总成(320)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舱内的第一加热器和/或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内的第二加热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消声换热器(310),所述消声换热器(310)包括外壳(311),所述外壳(311)上具有尾气入口(3111)、尾气出口(3112)、换热工质入口(3113)和换热工质出口(3114)。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换热器(310)还包括内壳(312)、换热结构和消声结构,所述内壳(312)位于所述外壳(311)内部,所述内壳(312)将所述外壳(31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外壳(311)和所述内壳(312)之间的换热空间和位于所述内壳(312)内部的与所述换热空间隔离的消声空间,所述换热工质入口(3113)和所述换热工质出口(3114)分别与所述换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结构位于所述换热空间内,所述尾气入口(3111)和所述尾气出口(3112)分别与所述消声空间连通,所述消声结构位于所述消声空间内。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包括环形的衬板(317)和翅片(316),多个所述衬板(317)间隔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工质入口(3113)和所述换热工质出口(3114)之间,每个所述衬板(317)的外环侧与所述外壳(311)连接,每个所述衬板(317)的内环侧与所述内壳(312)连接,每两个相邻的衬板(317)之间沿所述衬板(317)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翅片(316),且所述衬板(317)上位于每两个相邻的翅片(317)之间的部分均设有流通孔(3171)。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风道模块(100)、所述副风道模块(200)和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300)耦合,以分别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的开闭、所述送风装置(210)的开闭以及所述栗送装置(330)的开闭。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主风道模块(100)、所述副风道模块(200)和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300)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耦合,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的开闭、所述送风装置(210)的开闭以及所述栗送装置(330)的开闭;或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控开关、第二温控开关和第三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与所述主风道模块(100)耦合以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的开闭,所述第二温控开关与所述副风道模块(200)耦合以控制所述送风装置(210)的开闭,所述第三温控开关与所述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300)耦合以控制所述栗送装置(330)的开闭。17.一种车辆,包括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18.—种车辆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所述温度调节方法包括: 当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时,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关闭、控制所述送风装置(210)关闭并控制所述栗送装置(330)开启; 当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但小于第二温度时,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打开、控制所述送风装置(210)关闭并控制所述栗送装置(330)关闭;当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时,控制所述主风道入口(123)打 开、控制所述送风装置(210)打开并控制所述栗送装置(330)关闭。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和温度调节方法。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主风道模块,主风道模块包括可开闭的主风道入口,主风道入口打开时车辆的动力舱通过主风道入口与大气连通,主风道入口关闭时切断动力舱通过主风道入口与大气的连通;副风道模块,副风道模块包括副风道入口和送风装置,副风道入口与动力舱连通,送风装置的进口与大气连通,送风装置的出口与副风道入口连通;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包括用于输送换热工质的泵送装置、利用车辆的发动机尾气加热换热工质的换热装置和用于释放换热工质吸收的热量的加热器总成。本发明可以在温度调节过程中减少发动机负载,降低燃油消耗。
【IPC分类】B60K11/06, B60K11/08
【公开号】CN105584351
【申请号】CN201510226114
【发明人】刘汉光, 倪翔宇, 张安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