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1759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尤指携带部在不吊挂自行车时,可收合于扣上部上方,可大幅缩减携带装置收纳体积。
【背景技术】
[0002]已公告第087218607号的汽车用的自行车吊挂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案(公告号:380568),其借由上、下定位带固设于汽车后车厢适当处的自行车载运架,该吊挂装置包含扣上架、扣下架及二连接板组成;扣上架,扣合于汽车后车厢上方的自行车吊挂构造,其由Cl形杆及二吊杆连接组成;扣下架,组设于汽车后车厢的后方与后保险杆衔接处的扣固构造,其由U形杆、二 <形杆及跨杆连接组成;二连接板,可调整扣上架与扣下架夹合角度的操作板体,其组设于扣上架中段内侧及扣下架的顶端外侧;上、下定位带,端部组设有钩固组件、中段固设有调整组件的带体,其调整组件可控制上、下定位带的使用长度。
[0003]前案的吊挂装置实施使用于汽车后方,将扣上架的水平段扣合于汽车后车厢上盖,再将扣下架的水平段支撑于汽车后车厢后方与后保险杆的衔接处,该扣上架及扣下架再借以二上、下定位带扣固定位,该组固于汽车后车厢后方的自行车吊挂装置,在提供自行车吊挂时,将扣上架的二挂车嵌部平行凸设于汽车后方。然而,当自行车从吊挂装置的二挂车嵌部卸除时,该二挂车嵌部仍凸设于汽车后方,不仅显得突兀,当汽车驾驶人将组设有吊挂装置的汽车停放于多数车辆聚集的户外场所时,该二凸设的挂车嵌部将面临阻碍行人的缺点。
[0004]以上叙述的吊挂装置实际使用时,面临挂车嵌部不提供自行车吊挂使用却凸出车体,以致于影响汽车停放不利于行人的问题,如何让挂车嵌部在不提供自行车吊挂使用时,可以收纳而不凸出车体后方,实为目前业界亟需努力达成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包括:
[0006]一设有第一枢接孔、第二枢接孔及第三枢接孔的扣上部;
[0007]一端部对应扣上部的宽度设有二枢接板的扣下部,该枢接板对应该扣上部的第一枢接孔设有甲枢接孔,该甲枢接孔及第一枢接孔供第一枢接轴穿贯;及
[0008]一中段对应扣上部的宽度设有二连接板的携带部,该连接板穿对应扣上部的第二枢接孔、第三枢接孔设有乙枢接孔、丙枢接孔,该乙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供第二枢接轴穿贯,该丙枢接孔及第三枢接孔供能够抽出的活动轴穿贯。
[0009]其中,该扣上部设为T形,并且外端设为弯曲形状。
[0010]其中,该扣下部设为T形,并且中段设为弯曲形状。
[0011]其中,该携带部设为U形,其二端组设有扣固单元。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0013]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其携带部在不吊挂自行车时,可收合于扣上部上方,其携带部借以第二枢接轴为支点转动进而靠合于扣上部上方(不携带自行车时不会凸出车体),可大幅缩减收纳体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携带装置的构件分解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携带装置收合前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携带装置收合后的立体图(仰视)。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携带装置收合后的侧视图。
[0018]图中:
[0019]I 扣上部;
[0020]11第一枢接孔;
[0021]12第二枢接孔;
[0022]13第三枢接孔;
[0023]2 扣下部;
[0024]21枢接板;
[0025]211甲枢接孔;
[0026]212第一枢接轴;
[0027]213 A 螺帽;
[0028]3 携带部;
[0029]30扣固单元;
[0030]31连接板;
[0031]311乙枢接孔;
[0032]312丙枢接孔;
[0033]313第二枢接轴;
[0034]314 B 螺帽;
[0035]315 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7]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
[0038]一设有第一枢接孔11、第二枢接孔12及第三枢接孔13的扣上部1,该扣上部I设为T形,并且外端设为弯曲形状。
[0039]一端部对应扣上部I的宽度设有二枢接板21的扣下部2,该枢接板21对应该扣上部I的第一枢接孔11设有甲枢接孔211,该甲枢接孔211及第一枢接孔11供第一枢接轴212穿贯,且第一枢接轴212的穿贯端与A螺帽213螺合,该扣下部2设为T形,并且中段设为弯曲形状。
[0040]一中段对应扣上部I的宽度设有二连接板31的携带部3,该连接板31对应扣上部I的第二枢接孔12、第三枢接孔13设有乙枢接孔311、丙枢接孔312,该乙枢接孔311及第二枢接孔12供第二枢接轴313穿贯,且第二枢接轴313的穿贯端与B螺帽314螺合,该丙枢接孔312及第三枢接孔13供可抽出的活动轴315穿贯。该携带部3设为U形,其二端组设有扣固单元30。
[0041]参阅图2至图4,当本实用新型携带装置不提供自行车吊挂时或是构件收纳时,可将活动轴315自丙枢接孔312及第三枢接孔13中抽出,使原与扣上部I固定连接的携带部3,借以第二枢接轴313为支点顺时针转动,直到靠合扣上部I上方。该扣下部2在构件收纳时,则第一枢接轴212为支点逆时针转动,直到靠合扣上部I下方。
[0042]经由以上实施例的叙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具有以下优占.V.
[0043]1、本实用新型携带装置收纳体积骤减,具有实施使用的方便性,其携带部借以第二枢接轴为支点转动进而靠合于扣上部上方(不携带自行车时不会凸出车体),扣下部借以第一枢接轴为支点转动进而靠合于扣上部下方,其技术手段具有创造性。
[0044]2、本实用新型携带装置借以活动轴锁固携带部与扣上部的连接关系,并在活动轴自丙枢接孔及第三枢接孔中抽出时,使携带部产生收纳功能,其结构特征具有同范畴产品未曾披露的新颖性。
[0045]3、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精简、生产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为一具有实用性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创新。
[00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有效改善现有吊挂装置的二挂车嵌部凸出车体的缺点,其确实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等专利要求。
[00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设有第一枢接孔、第二枢接孔及第三枢接孔的扣上部; 一端部对应扣上部的宽度设有二枢接板的扣下部,该枢接板对应该扣上部的第一枢接孔设有甲枢接孔,该甲枢接孔及第一枢接孔供第一枢接轴穿贯;及 一中段对应扣上部的宽度设有二连接板的携带部,该连接板穿对应扣上部的第二枢接孔、第三枢接孔设有乙枢接孔、丙枢接孔,该乙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供第二枢接轴穿贯,该丙枢接孔及第三枢接孔供能够抽出的活动轴穿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上部设为T形,并且外端设为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下部设为T形,并且中段设为弯曲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携带部设为LJ形,其二端组设有扣固单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用的自行车携带装置,包括:一设有第一枢接孔、第二枢接孔及第三枢接孔的扣上部。一端部对应扣上部的宽度设有二枢接板的扣下部,该枢接板对应该扣上部的第一枢接孔设有甲枢接孔,该甲枢接孔及第一枢接孔供第一枢接轴穿贯。一中段对应扣上部的宽度设有二连接板的携带部,该连接板穿对应扣上部的第二枢接孔、第三枢接孔设有乙枢接孔、丙枢接孔,该乙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供第二枢接轴穿贯,该丙枢接孔及第三枢接孔供可抽出的活动轴穿贯。该携带部在不吊挂自行车时,可收合于扣上部上方,其可大幅缩减携带装置的收纳体积。
【IPC分类】B60R9-10
【公开号】CN204527040
【申请号】CN201520105785
【发明人】刘耀煌
【申请人】刘耀煌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