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隔振块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973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隔振块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隔振块和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的散热器通常通过隔振块安装于车身或车架上,散热器隔振块通常由钢套和橡胶垫组合而成,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车身或车架上。隔振块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身与冷却模块之间的相对振动量,缓冲两者之间的冲击力,避免冷却模块因振动受损。由于隔振块与车身之间通常只是通过螺栓紧固的夹紧力和摩擦力来进行固定和紧固,而无其它限位措施,这使得散热器与车身之间产生的作用力集中作用于隔振块和螺栓上,增加隔振块与散热器安装孔位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的风险,从而造成螺栓失效,影响散热器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器隔振块和汽车,解决由于目前的隔振块与车身之间通常只是通过螺栓紧固的夹紧力和摩擦力来进行固定和紧固,而无其它限位措施,这使得散热器与车身之间产生的作用力集中作用于隔振块和螺栓上,增加隔振块与散热器安装孔位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的风险,从而造成螺栓失效,影响散热器的固定的冋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器隔振块,包括:
[0006]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上设置有沿轴向的第一通孔;
[0007]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第二橡胶垫对接,所述第二橡胶垫远离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橡胶垫侧端设置有一向第一橡胶垫延伸的第二凸台;和,
[0008]钢套,所述钢套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凸台,通过第三凸台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钢套、所述第二橡胶垫和所述第一橡胶垫依次连接,所述钢套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凸台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钢套上设置有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垫一端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车身的相应安装孔对应。
[0009]可选地,所述散热器隔振块还包括一钢片,所述钢片一端与所述第一橡胶垫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一端连接所述钢片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
[0010]可选地,所述钢片另一端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的螺母。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三凸台从所述钢套远离第二橡胶垫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橡胶垫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凸台沿轴向设置有第五通孔。
[0012]可选地,所述翻边结构为弧形结构。
[0013]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散热器、车身和如上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散热器的侧板安装孔相配合,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车身的安装孔相配合。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隔振块通过在钢套上打孔并且采用第二橡胶垫上生成小圆柱体第一凸台穿过的型式来抑制橡胶垫与钢套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且通过在第二橡胶垫边沿上设置第二凸台的方式对散热器侧板安装孔位进行限位,便于工艺化安装,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橡胶垫与散热器侧板安装孔之间的相对转动;此夕卜,钢套一侧设计出一个耳朵状翻边结构,在安装时与车身相应孔位进行对接,防止车辆在装配和运行过程中隔振块与车身之间产生位移,保障散热器与车身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的主视图。
[0018]【附图说明】如下:1、第一橡胶垫;101、第一通孔;2、第二橡胶垫;201、第二通孔;202、第一凸台;203、第二凸台;3、钢套;301、第三凸台;3011、第五通孔;302、第三通孔;303、翻边结构;4、螺母;5、钢片;501、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0]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散热器隔振块,用于将散热器安装在车身或车架上,包括:
[0021]第一橡胶垫1,所述第一橡胶垫I上设置有沿轴向的第一通孔101 ;
[0022]第二橡胶垫2,所述第二橡胶垫2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01对应的第二通孔201,所述第一橡胶垫I与所述第二橡胶垫2对接,所述第二橡胶垫2远离所述第一橡胶垫I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202,所述第二橡胶垫2侧端设置有一向第一橡胶垫I延伸的第二凸台203 ;和,
[0023]钢套3,所述钢套3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对应的第三凸台301,通过第三凸台301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01和第一通孔101,所述钢套3、所述第二橡胶垫2和所述第一橡胶垫I依次连接,所述钢套3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台202对应的第三通孔302,所述第一凸台202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02,所述钢套3上设置有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垫2 —端的翻边结构303,所述翻边结构303与车身的相应安装孔对应。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隔振块,通过在钢套3上打孔并且采用第二橡胶垫2上生成小圆柱体第一凸台202穿过的型式来抑制橡胶垫与钢套3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且通过在第二橡胶垫2边沿上设置第二凸台203的方式对散热器侧板安装孔位进行限位,便于工艺化安装,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橡胶垫与散热器侧板安装孔之间的相对转动;此外,钢套3 —侧设计出一个耳朵状翻边结构303,在安装时与车身相应孔位进行对接,防止车辆在装配和运行过程中隔振块与车身之间产生位移,保障散热器与车身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隔振块还包括一钢片5,所述钢片5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垫I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垫2的一端四周边沿凸起形成的凹槽内,所述钢片5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01对应的第四通孔5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隔振块通过两端采用金属材料来提高强度,中间采用橡胶材料用于在车辆行驶时,缓冲车身与冷却模块之间的冲击力,避免冷却模块因振动而受损。
[0026]继续参见图1-3,所述钢片5另一端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四通孔501对应的螺母4。所述第三凸台301从所述钢套3远离第二橡胶垫2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橡胶垫I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凸台301沿轴向设置有第五通孔3011。在将散热器隔振块安装到车身上时,安装螺栓穿过第五通孔3011与安装螺母4配合。
[0027]继续参见图1-3,翻边结构303为弧形结构。翻边结构303在安装时与车身相应孔位进行对接,防止车辆在装配和运行过程中隔振块与车身之间产生位移,保障散热器与车身之间连接的紧固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限定第一凸台202与翻边结构303的具体形状,他们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散热器、车身和如上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第二凸台203与散热器的侧板安装孔相配合,翻边结构303与车身的安装孔相配入口 ο
[0029]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散热器隔振块,用于将散热器安装在车身或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上设置有沿轴向的第一通孔; 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第二橡胶垫对接,所述第二橡胶垫远离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橡胶垫侧端设置有一向第一橡胶垫延伸的第二凸台;和, 钢套,所述钢套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凸台,通过第三凸台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钢套、所述第二橡胶垫和所述第一橡胶垫依次连接,所述钢套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凸台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钢套上设置有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垫一端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车身的相应安装孔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隔振块还包括一钢片,所述钢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垫远离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一端四周边沿凸起形成的凹槽内,所述钢片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另一端上连接有一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的螺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台从所述钢套远离第二橡胶垫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橡胶垫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凸台沿轴向设置有第五通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为弧形结构。6.一种汽车,包括散热器和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散热器的侧板安装孔相配合,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车身的安装孔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隔振块和汽车,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沿外边沿设置凸起,第一连接部嵌入到第二连接部第一端的表面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依次穿过第一通孔,通过螺母,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的外边沿设置有朝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凸起的第二凸台,其中,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二端连接,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远离第二连接部一端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与车身的相应安装孔对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隔振块保障了散热器与车身之间连接的紧固性。
【IPC分类】B60K11/04
【公开号】CN204641382
【申请号】CN201520193066
【发明人】李楝, 李万龙, 李睿哲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