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3540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折叠式可叠皿路货运车厢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的、可以多个车厢叠放运行的铁路货运车厢。 絲技术
铁路运输是一种极端重要的物资运输方式,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
输相比,其成本最低;对环境污染最小;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目酋我国陆上大宗 货物的长速运输基本上是以铁路为主。但是由子许多大宗货物知煤炭、粮食.木 材、矿石等的运输具有很大的单向性,所以往往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货车重去轻回 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运输资源的浪费(空载行驶)和运输效率的低下。由 子空车运行时稳定性差,为了防止发生行车事故,所以其所允许的最大运行速度 要低于货车正常载货运输时的速度,而且货运空载列车其在慢速运行过程中,要 不断的为在轨高速运行的其他车辆让路,所以其空载运行时的单位运行里程能粍 并不比连续运行的满载车辆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釆用一种新的折叠式的、车厢容积可以根据第要灵活组 合的、多节车厢之间可以上下叠放在一起的折叠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来克服 以上背景技术中所论述的铁路运输中所存在的单程、慢速、低效的运输方式,使 我国的铁路运输技术发生一次大的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将运输煤炭、矿石、粮食等货物的铁路货运机 车车厢的前后端墙、側墙以及厢顶设计为可折叠、可拆卸式的,使得这种车厢的 货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组合。这种折叠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由车轮及 转向架、车厢底梁、前后端梁、车钩、车厢地扳、车厢酋后端墙、车厢側堵、卸 货窗、卸货口、锥型地板、车厢厢顶等装置构成,其结构是在车厢两側的底梁 及地板之上,分别的设置一组下側墙。在车厢两端的酋后端梁及地板之上,分别 的设置一组下端墙。在下側墙之上,设置一组卸货窗以方便小型机械和人力作业; 设置一组连接及固定孔和连接枢以便于将上下側墙和上下端墙连接成一个整体, 在前后下端墙之上,分别的设置一个下端墙豁口,以便于车钩的停放。在下側墙 的上面,设置一个上側墙。在上側墙之上,设置一组连接枢与固定栓,以便于上 下側墙的连接与固定。在前后下端墙的上面,分别的设置一组酋后上端墙。
这种折叠式的货仓结构也可以用作漏斗式自卸车厢。这种车厢的地扳由多个 (3-5个)锥型仓底连接构成,卸货口处子货仓的最底部。在锥型地扳两側的最 上部,分别的设置一个车厢側墙。在多组(3-5)连接的锥型地板的前后两端,
分别的设置一个车厢端堵。该车厢側墙、车厢端墻分别的通过一组连接枢纽与锥 型地扳连接,构成一个敞口式的货仓,在该货仓的上部设置一个车厢厢顶,从而 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货运仓室。
在运输货物的时侯,使上迷两种普邋式和自卸式车厢处于展开状态,这个时 侯的车厢拥有秉大的货物装载空间,以利于所运输货物的装载。在卸掉所搭载的 货物准备返回到货物装载地时(我们预设该货车不装载其他的货物,而且象目前 铁路上所采用的漏斗式的运送散装货物的自卸式货车,基本上无法在其返程的时 侯搭载其它的货物),将该货运车厢的前后端墙及两側側墙的相应部位折叠或拆 卸下来,使该货运车厢处于占用最小空间的状态,这个时侯该货车的有效叠放高 度(不包括车厢下部側墙的髙度)大约为车厢地板距铜轨顶面的高度再加上车厢 折叠側墙部分的厚度。以敞口式的新型煤炭运输车为例,其在折叠状态时车厢之
间的有效码放髙度大约可以控制在1.2米左右。 一般标准货车车厢内的最小宽度 大约为2.9米,而一般货车的车轮轮距及转向架的宽度不会超过2米。这样我们 在不超过铁路运输的最大允许高度的条件之下,可以很方便的将多节车厢(2-4节)码放在一起,再通过相应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为一个整体状态。 一节车厢 的自重为23.5吨,载重为70吨,以4节车厢叠放为例,总的重量正好是其自身重 i再加上其賴定载璽量。这样,以4箱叠放计算,我们在铁路运输编组中可以做 到重去重回,4去1回。即我们可以在单向运输的条件下,平均每发出4列标准 载重的重载列车,收回1列标准载重的4车叠放重载返回列车。而我们目前的许 多铁路线路在运输许多大宗货物时,釆用的是重去轻回、l去l回的单程运输方 式。我们应该知道铁路部门在其制定的运行规范中规定,在单线铁路上,同一 运行方向列车之间的行车间距不得小于10分钟,而不同运行方向的列车之间的行 车间距不得小于30分钟。在我国目前大约70%左右的铁路线路为单线的条件下,
这一运输技术对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巨大的意义!理论上我们可以取消大约75%的 空车行驶;我们可以取消运行速度较慢的空载列车的编组运行;我们可以将一列 标准的空载列车缩编为只有原先1/3至1/4长度的重载列车并使其与其他的货运 甚至普通的客运列车混编运行。通过以上的技术措施,我们就可以比较完美的解 决我们在背景技术章节中提出的问題。 附面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l为一个处子可叠放状态的敞口式货运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一个货车车厢的上側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一个前后端堵和连接及固定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一组处于叠放状态的车厢的运行示意图。
附图5为一个自卸式货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一组处于叠放状态的自卸式货车的运行示意图。 图中标号车轮及转向架l、车厢底梁2、前后端梁3、车钩4、车厢地扳 5、酋后下端墙6、下端墙豁口7、下側墙8、卸货窗9、连接及固定孔IO、连 接枢ll、上側墙12、固定栓13、车轮定位与固定權14、前后上端墙15、连接及固 定板16、锥型地扳17、卸货口18、承重柱19、连接抠纽20、车厢側墙21、车厢端 墙22、车厢厢顶23、通气孔24、叠放状态的厢顶25。
具体实施方式
.'
附图l为一个处于可叠放状态的敞口式货运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它与附图2、 附图3—起,通过连接及固定孔IO、连接枢ll、固定栓13以及连接与固定扳16的 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折叠式可叠放货运车厢。在这一货运车厢中,车轮及转向 架l处于车厢的最底部,在其之上是车厢底梁2与酋后端梁3及车厢地板5,在 车厢两側的底梁2及地板5之上,分别的设置一组下側墙8,在车厢两端的前后 端梁3及地扳5之上,设置前后下端墙6,在下側墙8之上,设置一组卸货窗9、 连接及固定孔IO、连接枢ll,在前后下墦墙6之上,分别的设置一个下墙堵豁口 7以及一组连接及固定孔10,在下側墙8的上面,设置一个上側墙12,在上側墙 12之上,设置一组连接柩ll、固定栓13、车轮定位与固定槽14。在多个车厢叠放
运行的情况下,如果上側墙选择的是可以拆卸的工作方式,这个时候其平放在车 厢地板5之上,该车轮定位与固定權正好处于上一层车厢的车轮处。我们知道, 车厢车钩的摘挂是一个水平移动过程而不可能是一个上下移动过程。在多个车厢
叠放的过程中,叠放的车厢也必须桂上车钩,这样才能够保证上下层的列车具有 相同的长度和便于用连接及固定扳16将叠放的多层列车连接成一个整体。在这一 过程中,车厢的车钩必须自下而上、自酋而后或者自上而下、自后而前依次摘挂 而不能跳跃式的摘挂。在这一依次摘挂的过程中,本车轮定位与固定橫14面向车 头一端的橫端处子在挂上车钩的同时,能够阻止车轮继续向酋移动的位置。在前 后下端墙6的上面,分别的设置酋后上墦墙15,在酋后上端墙15之上,设置一组 连接及固定孔10与固定栓13,上下側墙与上下端堵之间的连接即可以是活性的、 可折叠的;也可以是固定的和可拆卸的。在运输一些大比重的货物(如矿石)或 集装箱时,可以不用上側墙12与上端墙15;在运输一些轻质i的货物时,为了提 高运输效率,在不超过允许髙度的条件下,在下側墙8与下端墙6之上可以设置 多组上側墙12与上端墙15。
附图4为一组处于叠放状态的车厢的运行示意图。处于叠放状态的上层车厢 卧放在下层车厢之内,下側培8的髙度为正好处于上层车厢的底梁之下,并且叠 放时可以选择其处于受力或非受力两种状态。
附图5为一个漏斗式自卸货车的结构示意图。在这种自卸式的折叠式可叠放 车厢中,车厢地板17的形状为锥型,卸货口18处于货仓的最底部,在锥型地板17 两側的棄上边,分别的设置一个车厢側培21,在锥型地板17的两端,分别的设置
一个车厢端墻22,该车厢側墙21、车厢端墙22分别的通过一组连接抠M20与锥型 地扳17连接,构成一个敞口货仓,在该货仓的上部设置一个车厢厢顶23,因为这
种车厢的厢底为锥型,所以多车叠放的时侯,上一层车厢的重i很难均勾的分布 在下一层车厢的锥型地板17之上。所以本车厢采用側墙21与墦墙22全折叠的工作
方式,这样处于上一层车厢的车轮处,就拥有叠放在一起的两层側墙和一层端墙 的共同支撑,同时在车厢底梁2之上与上一层车厢的车轮及转向架1之间处,设 置一组承重柱19,该承重柱19贯穿锥型地板17并且对上层的车厢构成支撑。
为了保证自卸式货车的卸车效率,要求锥型地板要拥有足够的角度,以便于 货物的流动。但是当锥型地板的角度加大时,会带来货仓空间和可折叠空间变小 的弊病。这会减少车厢的载货量和可叠放数量,为了克服这种不足,可以在这种 自卸式折叠车厢的下部设置5个卸货口 (18),将该自卸式货运车厢的前后两组车 轮及转向架(l)设置在l - 2和4 - 5卸货口之间。
附图6为一组处子叠放状态的自卸式货车的运行示意图。各层车厢的厢顶23 这个时侯统一的码放在车厢的最上端25处。叠放在一起的车厢通过连接及固定扳 连接成一个整体。
权利要求1、一种车厢容积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的折叠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由车轮及转向架、车厢底梁、前后端梁、车钩、车厢地板、车厢前后端墙、车厢侧墙、卸货窗、卸货口、锥型地板、车厢厢顶等装置构成,其特征是在车厢两侧的底梁(2)及地板(5)之上,分别的设置一组下侧墙(8),在车厢两端的前后端梁(8)及地板(5)之上,设置前后下端墙(6),在下侧墙(8)之上,设置一组卸货窗(9)、连接及固定孔(10)、连接枢(11),在前后下端墙(6)之上,分别的设置一个下端墙豁口(7)以及一组连接及固定孔(10),在下侧墙(8)的上面,设置一个上侧墙(12),在上侧墙(12)之上,设置一组连接枢(11),固定栓(13),车轮定位与固定槽(14),在前后下端墙(6)的上面,分别的设置前后上端墙(15),在前后上端墙(15)之上,设置一组连接及固定孔(10)与固定栓(13);当该折叠式可叠放车厢为自卸式的时候,车厢地板的形状为锥型,卸货口(18)处于货仓的最底部,在锥型地板(17)两侧的最上边,分别的设置一个车厢侧墙(21),在锥型地板(17)的两端,分别的设置一个车厢端墙(22),该车厢侧墙(21)、车厢端墙(22)分别的通过一组连接枢纽(20)与锥型地板(17)连接,构成一个敞口货仓,在该货仓的上部设置一个车厢厢顶(23),在车厢底梁(2)之上设置一组承重柱(19)该承重柱(19)贯穿锥型地板(17)。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畳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是下側墙 (8)与上側墙(12)、下墦墙(6)与上端墙(15)之间的连接即可以是活性的、可折 叠的;也可以是固定的和可拆卸的,在下側墙(8)与下端墙(6)之上可以设置多 组上側墙(12)与上端墙(15)。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迷的折叠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是在自卸 式可折叠车厢的下部设置5个卸货口(18),将该自卸式货运车厢的酋后两组车轮 及转向架(l)设置在l - 2和4 - 5卸货口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可叠放铁路货运车厢。其结构是在车厢两侧的底梁及地板之上,分别的设置一组下侧墙。在车厢两端的前后端梁及地板之上,分别的设置一组下端墙。在下侧墙的上面,设置一个上侧墙。在前后下端墙的上面,分别的设置一组前后上端墙。通过在上下侧墙和上下端墙上设置的一组连接与固定孔和连接枢将上下侧墙和上下端墙连接成一个整体。在运输货物的时候使车厢处于展开状态。空车运行时,将车厢的墙板折叠或拆卸下来,使该货运车厢处于占用最小空间的状态。这样可以很方便的将多节车厢码放在一起,再通过相应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为一个整体状态,从而减少大量的空车行驶。
文档编号B61D3/00GK201183487SQ200720098260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3日
发明者梁富泉 申请人:梁富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