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643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的制作方法
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
(一) 技术领域-
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属铁路运输工具,具体地讲是一种铁路货车敞车。
(二)
背景技术
铁路运煤专用敞车底架有平底结构和浴盆结构等形式。随着重载技术的发 展,传统平底结构车辆的高度和宽度均距限界较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大车 辆长度来提高载重,这样会增大列车编组长度,同时不能与现有翻车机匹配。 浴盆结构虽然可以有效增大车体容积,但带来了结构受力复杂、制动布置困难、 车辆维护检修不便等一系列弊端。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增加车体容 积,又能降低车辆重心高度,改善车辆运行品质的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其技 术方案如下
它包括车体、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和转向架,车体包括底架、侧墙和 端墙。其关键技术在于底架包括中梁、枕梁、下侧梁和端梁,中梁沿底架的纵 向方向位于底架的中间部位,下侧梁平行于中梁且位于底架的两侧,端梁位于 底架的两端,在端梁内侧平行于端梁设有枕梁,在两下侧梁之间沿底架的横向 方向平行安装小横,在底架中部两小横梁之间布置纵向梁平行于中梁,在底架 的中部位置,中梁两侧与下侧梁及枕梁之间设有两个向下凹陷的浅凹底,浅凹 底的深度与中梁的下平面平齐;侧墙包括侧墙板和侧柱,侧墙两端是端门板,
端门板上设有侧横带和下侧门,在侧墙板两端设有枕柱,枕柱和侧柱上端设有 补强座,端门板与侧墙板上端是上侧梁,枕柱、侧柱沿侧墙板内壁竖向布置, 构成内置式侧柱、枕柱的板梁结构,端门板相对于侧墙板向内凹陷形成台阶,
构成凹陷结构的端门板;端墙具有端墙板,在端墙板的上端具有水平的上端缘, 在端墙板上设有与上端缘平行的端横带,在端墙与侧墙连接的拐角处竖直设有 角柱,端墙的上端缘、端横带和角柱设在端墙板的外壁,构成外置式板柱结构 端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采用浅凹底底架结构,浅凹底的深度与中梁的下平面平齐,在车辆长 宽相同条件下,既有效增加车体容积,提高列车有效载重,又能降低车辆重心 高度,便于制动布置和车辆维护检修,改善车辆运行品质。
2、 采用内置侧柱结构,敞车的侧柱是侧墙的主要承载部件,侧柱内置可 以增加车辆的容积,侧墙外部比较平整,优化了侧墙的受力结构,减少了车辆 的运行阻力,提高了车辆运行平稳性。
3、 采用横向、斜向双撑杆结构,有效增强了两侧墙之间的连结刚度,防 止侧墙外胀。
4、 "b"形下侧梁形成封闭箱型结构,既便于底架与侧墙连接,又提高了 车辆整体结构性能。
5、 采用凹陷式下侧门结构,避免了翻车机靠车板对下侧门及其附属件的 碰撞,有效提高了下侧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


-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浅凹底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侧墙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端墙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下侧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枕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撑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参见附图,本发明包括车体、车钩缓冲装置l、制动装置6和转向架2, 车体为全钢焊接整体承载结构,车体包括底架3、侧墙.4和端墙8。其关键技 术在于底架3如图2所示包括中梁3.1、枕梁3.2、下侧梁3.3和端梁3.7,中 梁3.1沿底架的纵向方向位于底架的中间部位,下侧梁3.3平行于中梁3.1且 位于底架的两侧,端梁3.7位于底架的两端,在端梁3.7内侧平行于端梁设有 枕梁3.2,在两下侧梁3.3之间沿底架的横向方向平行安装小横3.4,在底架中 部两小横梁3.4之间布置纵向梁3.5平行于中梁3.1,底架上铺设地板3.6,如 图3所示,在底架3的中部位置,中梁3.1两侧与下侧梁3. 3及枕梁3. 2之间 (枕梁内)设有两个向下凹陷的浅凹底5,浅凹底5的深度与中梁3. 1的下平 面平齐;侧墙4如图4所示包括侧墙板4.7和侧柱4.6,侧墙4两端是端门板 4.4,端门板4.4上设有侧横带4. l和下侧门7,在侧墙板4. 7两端设有枕柱4. 5,枕柱4. 5和侧柱4. 6上端设有补强座4. 3,端门板4. 4与侧墙板4. 7上 端是上侧梁4.2,枕柱4.5、侧柱4.6沿侧墙板4.7内壁竖向布置,构成内置 式侧柱、枕柱的板梁结构,端门板4.4相对于侧墙板4.7向内凹陷形成台阶, 构成凹陷结构的端门板;端墙8如图5所示具有端墙板8.2,在端墙板8.2的 上端具有水平的上端缘8.1,在端墙板上设有与上端缘平行的端横带8. 3,在 端墙与侧墙连接的拐角处竖直设有角柱8. 4,端墙的上端缘8. 1、端横带8. 3 和角柱8.4设在端墙板的外壁,构成外置式板柱结构端墙。
如图8所示,在车体内两侧墙之间设有横向撑杆9和斜撑杆10,构成三 角连接结构,斜撑杆10—端位于底架3的中梁3.1上,另一端位于侧墙4的 侧柱4. 6上,横向撑杆两端水平布置于侧墙4的侧柱4. 6上。撑杆与车体采用 铰接结构连接,撑杆的高度满足中小型煤炭装运站使用装载机作业的要求。
为使本发明车体能更好地受力,提高有效载重,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

下侧梁3. 3如图6所示由两块"L"型钢板组焊成"b"形梁; 枕梁3. 2如图7所示是在上盖板3. 21与下盖板3. 22之间组焊两块腹板 3.23,构成变截面双腹板箱形梁; 端梁3.7采用矩形方管制成。
侧墙4的上侧梁4. 2为冷弯矩形钢管;枕柱4. 5采用钢板折压成的变截面 槽形梁;侧柱4.6为钢板折压成的槽形梁。
端墙8的上端缘8.1、角柱8.4采用冷弯矩形钢管;端横带8.3采用钢板 压制成的槽形梁。
中梁3. 1采用热轧310乙字型钢,采用与后从板座一体的整体式铸造上心 盘座和与前从板座一体的整体式冲击座,使车体构成有中梁的全钢焊接结构。
车钩缓冲装置1采用16、 17型车钩,配套钩尾框,采用HM-1新型缓冲器。
制动装置采用装用新型空气控制阀、整体旋压密封式制动缸、不锈钢嵌入 式储风缸、ST2-252型双向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KZW-A型空重车自动调整装 置、货车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等;采用不锈钢制动管系及快装接头、组合式集尘 器、球芯折角塞门,采用编织制动软管总成、高摩合成闸瓦;NSW型手制动机。
转向架2采用30t轴重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
权利要求
1、一种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包括车体、车钩缓冲装置(1)、制动装置(6)和转向架(2),车体包括底架(3)、侧墙(4)和端墙(8),其特征在于底架(3)包括中梁(3.1)、枕梁(3.2)、下侧梁(3.3)和端梁(3.7),中梁(3.1)沿底架的纵向方向位于底架的中间部位,下侧梁(3.3)平行于中梁(3.1)且位于底架的两侧,端梁(3.7)位于底架的两端,在端梁(3.7)内侧平行于端梁设有枕梁(3.2),在两下侧梁(3.3)之间沿底架的横向方向平行安装小横(3.4),在底架中部两小横梁(3.4)之间布置纵向梁(3.5)平行于中梁(3.1),在底架(3)的中部位置,中梁(3.1)两侧与下侧梁(3.3)及枕梁(3.2)之间设有两个向下凹陷的浅凹底(5),浅凹底(5)的深度与中梁(3.1)的下平面平齐;侧墙(4)包括侧墙板(4.7)和侧柱(4.6),侧墙(4)两端是端门板(4.4),端门板(4.4)上设有侧横带(4.1)和下侧门(7),在侧墙板(4.7)两端设有枕柱(4.5),枕柱(4.5)和侧柱(4.6)上端设有补强座(4.3),端门板(4.4)与侧墙板(4.7)上端是上侧梁(4.2),枕柱(4.5)、侧柱(4.6)沿侧墙板(4.7)内壁竖向布置,构成内置式侧柱、枕柱的板梁结构,端门板(4.4)相对于侧墙板(4.7)向内凹陷形成台阶,构成凹陷结构的端门板;端墙(8)具有端墙板(8.2),在端墙板(8.2)的上端具有水平的上端缘(8.1),在端墙板上设有与上端缘平行的端横带(8.3),在端墙与侧墙连接的拐角处竖直设有角柱(8.4),端墙的上端缘(8.1)、端横带(8.3)和角柱(8.4)设在端墙板的外壁,构成外置式板柱结构端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其特征是在车体内两侧墙 之间设有横向撑杆(9)和斜撑杆(10),构成三角连接结构,斜撑杆(10) — 端位于底架(3)的中梁(3.1)上,另一端位于侧墙(4)的侧柱(4.6)上; 横向撑杆两端水平布置于侧墙(4)的侧柱(4.6)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其特征是下侧梁(3.3)由 两块"L"型钢板组焊成"b"形梁;枕梁(3.2)是在上盖板(3.21)与下盖 板(3.22)之间组焊两块腹板(3.23),构成变截面双腹板箱形梁;端梁(3.7) 采用矩形方管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其特征是侧墙(4)的上侧 梁(4.2)为冷弯矩形钢管;枕柱(4.5)采用钢板折压成的变截面槽形梁;侧 柱(4.6)为钢板折压成的槽形梁。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其特征是端墙(8)的上端 缘(8.1)、角柱(8.4)采用冷弯矩形钢管;端横带(8.3)采用钢板压制成的 槽形梁。
全文摘要
浅凹底运煤专用敞车,属铁路运输工具,具体地讲是一种铁路货车敞车。它包括车体、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和转向架,车体包括底架、侧墙和端墙。其关键技术在于底架包括中梁、枕梁、下侧梁和端梁,在底架的中部位置,中梁两侧与下侧梁及枕梁之间设有两个向下凹陷的浅凹底,浅凹底的深度与中梁的下平面平齐;侧墙包括侧墙板和侧柱,侧墙两端是端门板,端门板相对于侧墙板向内凹陷形成台阶,构成凹陷结构的端门板。本发明既能有效增加车体容积,又能降低车辆重心高度,改善车辆运行品。
文档编号B61D3/00GK101585364SQ20091005995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
发明者刘映安, 英 杜, 林结良, 潘树平, 王爱民, 颍 肖, 肖乾佑, 邓成尧, 钟晓峰 申请人: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