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移物品的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装置的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659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转移物品的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装置的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一能在轨道系统上移动的输送小车从轨道系统的第一轨段转移(转运)到轨道系统的第二轨段上的装置,所述第一轨段设置在第一高度上,所述第二轨段设置在与该第一高度不同的第二高度上。这种装置例如在具有设置在不同高度上的轨道系统轨段的电动架空输送机/电气架空道中是必需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设备,其包括a)轨道系统,该轨道系统包括第一轨段和第二轨段,所述第一轨段设置在第一高度上,所述第二轨段设置在与该第一高度不同的第二高度上;b)多个能驱动的输送小车,借助所述输送小车能使至少一种物品在所述轨道系统上移动;c)转移装置,利用该转移装置能将输送小车从第一轨段转移到第二轨段。
背景技术
在这种输送设备的轨段之间的高度差例如可以通过倾斜的轨段来跨接/桥接。但是这种倾斜轨段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不允许太大,以使输送小车能够没有困难地渡过上升段或下降段。因此,这种倾斜轨段沿输送方向的长度始终取决于所要克服的、设置在两个不同高度上的轨道系统轨段之间的高度差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倾斜段的最大可能斜度。为了节省这种沿输送方向必须的结构空间,有时采用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由市场已知的这种装置包括转移滑板(滑车),所述转移滑板能在对应于下轨段的高度与对应于轨道系统的上轨段的高度之间移动。这里,如果转移滑板竖直移动,则沿输送方向必须的结构空间最小。如果希望例如从轨道系统的下部轨段向上部轨段进行转移,那么转移滑板从下部轨段接收输送小车,移向上部轨段,并在上部轨段处使输送小车离开。然后,这时空载的转移滑板重新移向下部轨段,在下部轨段处该转移滑板接收另一输送小车,等等。但是这种转移装置的运送能力(Durchsatz)有限。特别是在具有大量输送小车的电动架空输送机中,可能出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非常多的输送小车从下部轨段转移到上部轨段的状况,或反向转移的状况。为了在转移输送小车时提高最大运送能力,通常采用两个并联的上述类型的转移装置,其中轨段分别通过一转辙器/转接装置与两个转移装置连接。但是这种方案成本比较高,因为需要两个转移装置和两个转辙设备,其中转辙设备还需要相应的控制元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从而以低成本的方式方法提高其运送能力。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该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所述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分别能够携带至少一个待转移的输送小车,所述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能够彼此反向地在所述两个高度之间移动。通过使转移装置包括两个可在两个高度之间反向移动的转移滑板,可以使装置的运送能力翻倍。为此转移滑板例如设置成,当一个转移滑板处于与轨道系统的上部轨段相对应的高度上时,第二转移滑板便位于与轨道系统的下部轨段相对应的高度上时。这样便可以例如在下部使一个输送小车移动到第二转移滑板上,而在上部已利用第一转移滑板转移的输送小车能移动到上部轨段上。然后,当第二转移滑板向上移动时,第一转移滑板在此期间可以向下移向轨道系统的下部轨段,使这两个转移滑板的位置互换。然后,在上部可使一输送小车重新移出转移装置,而在下部使一输送小车移入转移装置,可以在不必如已知的转移装置中那样首先使位于上部的转移滑板向下移动的情况下,重新进行转移过程。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如果转移滑板分别能沿竖直的导轨移动,则特别有利。这样便使转移装置所必须的沿输送方向的结构空间最小化。对于在两个高度之间的反向运动必须考虑,两个转移滑板在其移动路程上不受阻碍,特别是滑板之一不与由另外的转移滑板携带的输送小车碰撞。这一点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两个转移滑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输送小车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以能绕一摆动轴线摆动的方式被支承。通过该措施,使得当两个转移滑板反向地从彼此旁边经过时,其中一个转移滑板的形成干扰的部件能从迎面过来的另一转移滑板的影响区或者说可能由该另一转移滑板携带的输送小车的影响区中摆出。这里,如果摆动轴线水平延伸,则特别有利。在这方面另外可能有益的是两个转移滑板中的至少一个能水平移动。由此也能够防止迎面过来的转移滑板相碰撞。这一点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转移滑板由一支承结构引导,该支承结构能水平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转移滑板例如不是能够相对彼此(水平)移动,而是与引导它的支承结构一起水平移动。对此有利的是,支承结构借助滚子在水平的导轨中运行。这样便可以实现强制引导的、精确的运动。在一种变型方案中有利的是,用于转移滑板的竖直的导轨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 设有驱动单元,借助该驱动单元使所述上段和下段能水平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转移滑板与可运动的上段或下段一起水平运动,由此实现两个转移滑板沿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这里有利的是,所述驱动单元设置(eingerichtet)成,使得转移滑板能彼此独立地水平运动。这样便能在转移输送小车时到达特定的状况。另外以这种方式方便了维护。特别有利的是,导轨包括第一中段和第二中段,所述第一中段和第二中段设置成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其中竖直的导轨的上段和下段分别能在各自的第一位置与各自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上段和下段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中与第一中段对准,所述上段和下段在各自的所述第二位置中与第二中段对准。这意味着,不是给两个转移滑板的每一个都分别配设下轨段、中轨段和上轨段。而是(两个)转移滑板共有唯一一个下段和唯一一个上段。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上述构想的、开头所述类型的输送设备。基于开头所述类型的输送设备,该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d)设置一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项的转移装置作为转移装置。如果输送设备按电动架空输送机的类型设计,便可以特别良好、有效地使用本发明的转移装置。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示出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设备的一分段的侧视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在两个设置在不同高度上的轨段之间转移输送小车的装置;图2至5分别示出转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输送方向上的视图,其中示出了输送小车从轨道系统的下轨段转移到上轨段时的不同阶段;图6示出转移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应于图2至5的视图;图7示出转移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相应于图6的视图;图8示出转移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在输送方向上的视图;图9示出图8的转移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用10总体表示一按照电动架空输送机的类型设计的、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设备,其中示出了一局部。输送设备10包括一轨道系统12,该轨道系统包括第一支承轨 14和第二支承轨16,所述第一支承轨和第二支承轨在底部(地面)18上方在不同的高度水平上延伸。第一支承轨14设置在第一高度上,第二支承轨16设置在第二高度上,该第一高度位于该第二高度下方。支承轨14和16按常规方式设计成工字形型材并按已知的方式悬挂在此处未示出的支承结构上。此外,输送设备10包括多个输送小车20,其中三个输送小车20a、20b、20c在图1 中示出,所述多个输送小车能在支承轨14、16上移动。用箭头22表示借助输送设备沿支承轨14、16对待输送物品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沿支承轨14、16延伸有未专门示出的滑接线/触线,所述滑接线用于给输送小车 20供电和传输信号。这种滑接线相应于现有技术。每个输送小车20都包括抓住支承轨14或16的移动机构对,该移动机构支承至少一个支承滚子26(参见图2至7和图9),所述支承滚子在支承轨14或16上滚动并且吸收由输送小车20输送的负荷。每个输送小车20借助一这里未专门示出的电机来驱动,通过所述滑接线以常规方式和方法为该电机供电并对该电机进行驱控,通过已知的措施来防止移动机构M相对于竖直平面和水平平面翻倒和倾斜。为了能够用输送小车20输送物品,该输送小车包括一挂送装置观,该挂送装置通过一连接元件30与输送小车20的移动机构M连接。在下支承轨14和上支承轨16之间设有转移装置32 (在图1中仅示意性示出),借助该转移装置能将一来自于下支承轨14的输送小车20抬高并转移到上支承轨16上。通过转移装置32,输送小车20能够克服在下支承轨14和上支承轨16之间的高度差,而无需为此设置轨道系统12的上升段,与转移装置32相比该上升段必然在输送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延伸长度。在图2中示出转移站34作为转移装置32的第一实施例。该转移站设计成门式并包括支承框架36,该支承框架具有第一竖直导轨38和第二竖直导轨40。沿输送方向观察, 竖直导轨38和40分别在由沿竖直方向彼此上下设置的支承轨14和16规定的竖直平面的左侧和右侧延伸。通过第一竖直导轨38引导第一转移滑板42,使得该转移滑板仅能沿在图2中通过双箭头44表示的竖直方向移动。为此,第一转移滑板42包括一滑板移动机构46,该滑板移动机构用与第一竖直导轨38协同工作的引导滚子48支承,所述引导滚子能分别绕一平行于输送方向22水平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在滑板移动机构46上铰接一悬臂50,所述悬臂能通过一铰接机构52绕一水平的摆动轴线M在一支承位置和一空载运行(在图5中可以看到)之间摆动,该水平的摆动轴线平行于输送方向22延伸。悬臂50的位于铰接机构52对面的自由端56支撑有一轨段58, 该轨段具有与支承轨14和16相同的工字形轮廓。悬臂50的尺寸和轨段58在该悬臂上的布置被协调/调整成,使得当第一转移滑板42的悬臂50处在其支承位置时,轨段58被设置在由支承轨14和16规定的竖直平面内。在悬臂50的空载运行位置中,该悬臂绕摆动轴线M向上摆动,使得轨段58与由支承轨14和16规定的竖直平面相距一定间距。对此下文仍要再次说明。此外,转移站34还包括第二转移滑板60,该第二转移滑板在结构方面基本上与第一转移滑板42相同,因此,与第一转移滑板42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在第二转移滑板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第二转移滑板60也利用其引导滚子48在第二竖直导轨40上这样移动,使得该第二转移滑板只能在竖直方向(参见双箭头44)上移动。与第一转移滑板42不同,轨段58不是直接安装在悬臂50的自由端56上。而是第二转移滑板60的悬臂50的自由端56带有抓住其轨段58的保持结构62,使得第二转移滑板60的轨段58支承在与第一转移滑板42的悬臂50的轨段58相同的一侧。因此,在第二转移滑板60的轨段58和该第二转移滑板的悬臂50的自由端56之间留出一距离,使得输送小车20的移动机构M能移动到第二转移滑板60的轨段58上,并在此同样被保持结构62抓住(参见图5)。第一转移滑板42和第二转移滑板60的悬臂50包括一支承杆64,当相应的悬臂 50处在其支承位置时,该支承杆64贴靠相应的滑板移动机构46。由此,在转移滑板42和 60中,当所述悬臂处在其支承位置时阻止悬臂50另外地向下摆动。转移站34的支承框架36包括一顶部横梁66,该顶部横梁支承两个转向滚子68和 70,所述转向滚子各自能绕一水平转动轴线转动,所述水平转动轴线平行于输送方向22延伸。在转向滚子68和70之间设有一可借助电机72驱动的驱动小齿轮74。转移滑板42和 62各自朝向上方的端面76通过一链条78相互连接,该链条在转向滚子68、驱动链轮74和转向滚子70上运行。转向滚子68和70定位成,使得链条78从转向滚子68基本上竖直向下延伸到第一转移滑板42,而从转向滚子70基本上竖直向下延伸到第二转移滑板60。
在一种变型方案中,代替链条78也可以采用拉索、皮带等连同与它们相匹配的已知的驱动单元。借助于电机72可以选择性地使驱动小齿轮74沿由箭头80表示的第一方向转动, 或者沿由箭头82表示的、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果使驱动小齿轮74沿箭头80的方向转动,则使第一转移滑板42向上移动,而第二转移滑板60向下移动。而如果使驱动小齿轮74沿箭头82的方向转动,则第一转移滑板42向下运动,第二转移滑板60向上运动。 第一转移滑板42和第二转移滑板60能反向移动。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第一转移滑板42和第二转移滑板60通过链条78相互连接。上述转移站;34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转移滑板42处在其最低位置,在该最低位置处该第一转移滑板处于第一高度。在第一转移滑板42的该最低位置中,第一转移滑板的轨段58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对准。而第二转移滑板60处在其最高位置,在该最高位置处第二转移滑板处于第二高度。在该最高位置中,第二转移滑板60的轨段58与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对准。在下支承轨14上滚动的输送小车20a(参见图1)这时到达转移站34,其中该输送小车移动到第一转移滑板42的轨段58上。在这个位置中,输送小车20a借助一制动装置 (这里未专门示出的)固定在第一转移滑板42的轨段58上。这时,借助电机72使驱动小齿轮74沿箭头80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转移滑板42 带着输送小车20a向上移动,而空载的第二转移滑板60向下移动。这在图3中示出。当第二转移滑板60向下运动时,通过铰接机构32使该第二转移滑板的悬臂50向上摆动,如图3 中可见,从而使第二转移滑板60的带有保持结构62和轨段58的悬臂50不与由第一转移滑板42保持的输送小车20a碰撞。第二转移滑板60的悬臂50的这种摆动例如可以借助于一电机(这里未专门示出)或通过一实际已知的滑槽导向机构(Kulissenfuehrimg)来实现。第一转移滑板42带着输送小车20a—直向上移动,直到该第一转移滑板处于其在转移站34内的最高位置,在该最高位置中该第一转移滑板处于一与此前第一转移滑板42 在其最高位置时(所处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上(参见图4)。这时第一转移滑板42的轨段58与轨道系统12的上轨段16对准。这时,输送小车20a从第一转移滑板42的轨段58移动到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上,并从那里继续向其特定地点移动。在这一时刻,第二转移滑板60处在其在转移站34内的最低位置处,在这个最低位置中第二转移滑板处于一与第一转移滑板42在其最低位置中时(所处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上,第二转移滑板60的悬臂50这时重新处在其支承位置,使得轨段58沿输送方向22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对准。当在(转移站的)上部、输送小车20a离开第一转移滑板42时,在下部在转移站中另一输送小车20d移动到第二转移滑板60的轨段58上。然后借助电机72使驱动小齿轮74沿箭头82的方向运动,由此使第一转移滑板42在空载情况下向下运动,而第二转移滑板60带着输送小车20d向上运动。另外第一转移滑板42的悬臂50处在其空载运行位置,在这个空载运行位置处,当悬臂向下运动时该悬臂绕摆动轴线M向上摆动。
8
驱动小齿轮74 —直沿箭头82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滑板42处在其在图2中所示的最低位置,而第二转移滑板60处在其同样在图2中可以看到的在转移站34中的最高位置。第一转移滑板42的悬臂50再次移动到其支承位置。这时,当在上部、输送小车20d从第二转移滑板60移动到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上时,在下部另一输送小车20可以移动到第一转移滑板42上,并可以重复上述过程。转移站34也可以用于将输送小车20从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转移到下支承轨14。在这种情况下,当转移滑板40和60向上运动时,该转移滑板的悬臂50分别处在其空载运行位置。原则上,当转移滑板42和60从旁边经过彼此时,便使转移滑板42和60的悬臂50处在空载运行位置。在图6中示出一转移站1034作为转移装置32的第二实施例。在该转移站中与按图2至5的转移站34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以相同附图标记与1000之和表示。转移站1034的转移滑板1042和1060与转移滑板42和60的区别主要在于,各悬臂1050分别与相应的滑板移动机构1046刚性连接。转移滑板1042和1060的悬臂1050设计成,使它们的轨段1058不在一公共的竖直平面内延伸,而是沿输送方向22观察布置成相互侧向错开,使得转移滑板1042和1060 能在各自的悬臂1050不相互碰撞的情况下从旁边经过彼此。为了能够将一来自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的输送小车20转移到上支承轨16 上,转移站1034的支承框架1036能沿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该水平方向垂直于输送方向 22。为此,转移站1034的支承框架1036支承在滚子1084上,所述滚子在锚固在输送设备10的底部18上的导轨1086中滚动。转移站1034的支承框架1036与一液压缸1090 的活塞杆1088连接,由此使支承框架1036可在两个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在一个位置处第一转移滑板1042的轨段1058可以与轨道系统112的下支承轨14或上支承轨16对准, 而在另一位置处第二转移滑板1060的轨段1058可以与轨道系统112的下支承轨14或上支承轨16对准。在转移过程中,例如首先使转移站1034的支承框架1036移动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转移滑板1042的轨段1058在其最低位置中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对准。 然后,一输送小车20移动到第一转移滑板1042上,并如上所述地被向上输送,直至第一转移滑板1042的轨段1058与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对准为止。此刻,在这一时刻处在其在转移站1034中的最低位置的第二转移滑板1060相对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侧向错位。在输送小车20从第一转移滑板1042移动到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上以后, 通过相应地驱控液压缸1090使转移站1034的支承框架1036移动到一如下的位置在该位置处使处于其最低位置的第二转移滑板1060的轨段1058这时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 14对准。这时另一输送小车20可以从下支承轨14移动到第二转移滑板1060上,并相应地被转移到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上。然后,通过相应地驱控液压缸1090使支承框架1036重新运动到一如下的位置在该位置处这时重新处在其在转移站1034中的最低位置的第一转移滑板1042被布置成使得其轨段1058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对准。
在图7中,作为转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一转移站2034,其中与图6的转移站 1034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再加1000。代替支承框架1046,转移站2034具有支柱2092,所述支柱在相互背对的(两) 侧面上分别形成竖直的导轨2038和2040,所述导轨与第一转移滑板2042和第二转移滑板 2060共同作用。这里,链条2078仅通过驱动小齿轮2074引导,该驱动小齿轮的尺寸设计成,使得链条2078分别基本上竖直地向下延伸到相应的转移滑板2042和2060。在转移站34和1034中转移滑板42和60或1042和1060的悬臂50或1050分别彼此面对,而转移站2034的转移滑板2042和2060的悬臂2050则相互背对。但在其他方面转移站2034与上面针对按图6的转移站1034所述的工作原理相同。图8和9中作为转移装置32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一转移站3034,其中与按图7的转移站2034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加1000表示。转移站3034包括一支承结构3094,该支承结构沿侧向在轨道系统12的支承轨 14、16的旁边锚固在输送设备10底部18上。在支承结构3094朝向支承轨14、16的前侧上设有一前竖直导轨3096,该前竖直导轨设计成工字形型材,而在支承结构3094背向支承轨14、16的背侧上设有一结构相同的后竖直导轨3098。这些导轨3096、3098在一区域3100中在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上方并且在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下方延伸,这些导轨3096、3098长度相同并且在上部和下部分别相互齐平地布置。在导轨3096、3098上方设有一竖直的上部导向轨3102,该上部导向轨的横截面分别与导轨3096和3098的横截面相对应,该上部导向轨3102可以在一最后位置(位于最后面的位置)与一最前位置(位于最前面的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在该最后位置中该上部导向轨与后导轨3098对准,而在该最前位置中该上部导向轨与前导轨3096对准。为此,上部导向轨3102与一相应取向的液压缸3110的活塞杆3108刚性连接,该液压缸起移动机构的作用。因此,上部导向轨3102跟随活塞杆3108的平移运动。此外,上部导向轨3102与活塞杆3108的刚性连接防止了上部导向轨3102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以类似的方式在导轨3096、3098下方设置一竖直的下部导向轨3112,该下部导向轨的横截面与导轨3096、3098和上部导向轨3102的横截面相对应。下部导向轨3112也可以在一最后位置与一最前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在该最后位置中该下部导向轨与后导轨3098 对准,而在该最前位置中该下部导向轨与前导轨3096对准。为此,下部导向轨3112与一相应取向的液压缸3120的活塞杆3118刚性连接,该液压缸起用于下部导向轨3112的移动机构的作用。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转移滑板3042和3060结构相同,即在两个转移滑板3042、 3060中悬臂3050的自由端携带轨段3058。转移滑板3042和3060在导轨3096、3098或导向轨3102、3112中运行,其中所述转移滑板的滑板移动机构3046设计成,使得它们抓住导轨3096、3098或导向轨3102、3112。所述转移滑板的悬臂3050分别朝向轨道系统12的支承轨14、16的方向伸出。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还支承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和3114 (参见图8),所述引导滚子可以在上部水平轨道3106和下部水平轨道3116中滚动,该上部水平轨道设置在上部导向轨3012的高度上,该下部水平轨道设置在下部导向轨3112的高度上。转移站3034包括两个支承在支承结构3094上的下转向滚子3122、3124,所述下转向滚子固定在一公共的驱动轴31 上,该驱动轴可借助一电机31 驱动,驱动轴31 的轴线平行于输送设备10的输送方向22。此外,转移站3034包括一在上方支承在支承结构上的上转向滚子3130,该上转向滚子与下转向滚子3122沿竖直方向对准;该转移站还包括在上方支承在支承结构上的另一上转向滚子3132,该另一上转向滚子沿竖直方向与下转向滚子31M对准。上转向滚子 3130、3132不被驱动。在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转向滚子对3122、3130上运行一环形链条3134,在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转向滚子对31M、3132上运行一环形链条3136。环形链条3134、3136设有带动件(这里未专门示出),所述带动件可以与转移滑板3042和3060共同作用。分别与上部水平轨道3106的端部和下部水平轨道3116的端部相邻地设有上止挡 3138和下止挡3140,所述上止挡和下止挡与转移滑板3042和3060的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 和3114以下面说明的方式共同作用。转移站30;34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转移过程的图8和9所示的阶段中,通过相应地驱控液压缸3110使移动到其最后的位置中,第一转移滑板3042的引导滚子3048位于上部导向轨3108中,而其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和3114贴靠在上止挡3138上,由此阻止第一转移滑板3042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相应地驱控配设给下部导向轨3112的液压缸3120使该下部导向轨移动到其最前位置。第二转移滑板3060的引导滚子3048位于下部导向轨3108中,该第二转移滑板处在一使其轨段3058与输送设备10的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对准的竖直位置中。此时,该第二转移滑板的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和3114贴靠在下止挡3140上,从而阻止第二转移滑板3060向下运动。输送设备10的输送小车20已经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移动到第二转移滑板3060上,或者说移动到其轨段3058上。这时,借助电机31 使下转向滚子3122、31M转动,使得第一转移滑板3042向下移动,而第二转移滑板3060带着输送小车20向上移动。为此,环形链条3134和3136的上述带动件(未专门示出)分别作用在转移滑板3042、3060上,从而沿环形链条3134、3136 的相应的运行段(Trum)的运动方向带动所述转移滑板。此时,第一转移滑板3042从上部导向轨3102移入后导轨3098中,而第二转移滑板3060从下部导向轨3112中移入前导轨3096中。在转移滑板3042、3060分别由后导轨和前导轨引导期间,借助配设给上部导向轨 3102的液压缸3110使该上部导向轨移动到其最前位置,而借助配设给下部导向轨3112的液压缸3120使该下部导向轨移动到其最后位置。然后,第二转移滑板3060带着输送小车20从前导轨3096移入上部导向轨3102, 无载的第一转移滑板3042从后导轨3098移入下部导向轨3112。下转向滚子3122、31M — 直被驱动,直至第二转移滑板3060的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和3114贴靠在支承结构3094的前侧上的上止挡3138上。在该位置中,第二转移滑板3060的轨段3058与输送设备10的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对准。接着,输送小车20从第二转移滑板3060移动到轨道系统12的上支承轨16上并从那里驶向其指定地点。在此期间,借助配设给下部导向轨3112的液压缸3120使该下部导向轨和在该下部导向轨中引导的第一转移滑板3042 —起移动到最前位置。在此,第一转移滑板3042首先以其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3114贴靠在位于支承结构3094的背侧上的下止挡3140上。 然后,该第一转移滑板的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和3114进入下部水平轨道3116中。由此阻止转移滑板3042在下部导向轨3112中的下降运动。最后,第一转移滑板3042的侧向的引导滚子3104、3114到达位于支承结构3094前侧上的下止挡3140上。在此,第一转移滑板 3042沿竖直方向布置成,使其轨段3058与轨道系统12的下支承轨14对准,在该下支承轨上已有另一输送小车20驶来。这时,该另一输送小车20移动到第一转移滑板3042上。同时,使上部导向轨3102 与第二转移滑板3060 —起移动到其最后位置,该移动以与上面针对第一转移滑板3042的水平运动说明的方式方法相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这时存在的情况与图8和9所示的情况相对应,只是第一转移滑板3042和第二转移滑板3060的位置互换。这时相应地重复上述转移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一能在轨道系统(12)上移动的输送小车00)从轨道系统(12)的第一轨段(14)转移到轨道系统(1 的第二轨段(16)上的装置,所述第一轨段设置在第一高度上,所述第二轨段设置在与该第一高度不同的第二高度上,其特征为所述装置(34 ; 1034 ;2034 ;3034)至少包括第一转移滑板(42 ;1042 ;2042 ;3042)和第二转移滑板(60 ;1060 ;2060 ;3060),所述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分别能够携带至少一个待转移的输送小车(20),所述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能够彼此反向地在所述两个高度之间移动。
2.按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转移滑板(42; 1042 ;2042 ;3042 ;60 ; 1060 ; 2060 ;3060)分别能沿竖直的导轨(38,40 ;1038,1040 ;2038, 2040 ;3096,3098,3012,3112)移动。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两个转移滑板G2; 1042 ;2042 ;3042 ; 60 ; 1060 ;2060 ;306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输送小车(20)的支承装置(50,58,62 ;1050, 1058,1062 ;2050, 2058, 2062 ;3050,3058),所述支承装置以能绕一摆动轴线(54)摆动的方式被支承。
4.按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摆动轴线(54)水平延伸。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两个转移滑板(1042;2042 ; 3042 ; 1060 ;2060 ;3060)中的至少一个能水平移动。
6.按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转移滑板(1042; 1060 ;2042 ;2060)由一支承结构(1036 ;2092)引导,该支承结构能水平移动。
7.按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支承结构(1036;2092)借助于在水平的导轨 (1086 ;2086)中的滚子(1084 ;2084)运行。
8.按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为用于所述转移滑板(3042,3060)的竖直的导轨 (3096,3098,3012,3112)包括上段(3012)、中段(3096,3098)和下段(3112),设有驱动单元 (3110,3120),借助该驱动单元使所述上段(301 和下段(311 能水平运动。
9.按权利要求8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驱动单元(3110、3120)设置成,使得转移滑板 (3042、3060)能彼此独立地水平运动。
10.按权利要求8或9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导轨(3096;3098 ;3012 ;3112)包括第一中段(3096)和第二中段(3098),所述第一中段和第二中段设置成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其中竖直的导轨(3096 ;3098 ;3012 ;3112)的上段(3012)和下段(3112)分别能在各自的第一位置与各自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上段和下段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中与所述第一中段(3096)对准,所述上段和下段在各自的所述第二位置中与所述第二中段(3098) 对准。
11.一种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设备,包括a)轨道系统(12),该轨道系统包括第一轨段(14)和第二轨段(16),所述第一轨段设置在第一高度上,所述第二轨段设置在与该第一高度不同的第二高度上;b)多个能被驱动的输送小车(20),借助所述输送小车能使至少一种物品在所述轨道系统(12)上移动;c)转移装置(32),利用该转移装置能将输送小车00)从第一轨段(14)转移到第二轨段(16),其特征为d)设有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项的转移装置(34 ; 1034 ;2034 ;3034)作为转移装置 (32)。
12.按权利要求11的输送设备,其特征为该输送设备按电动架空输送机的类型设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一能在轨道系统(12)上移动的输送小车(20)从轨道系统(12)的第一轨段(14)转移到轨道系统(12)的第二轨段(16)上的装置,所述第一轨段设置在第一高度上,所述第二轨段设置在与该第一高度不同的第二高度上。所述装置(34;1034;2034;3034)至少包括第一转移滑板(42;1042;2042;3042)和第二转移滑板(60;1060;2060;3060),所述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分别能够携带至少一个待转移的输送小车(20),所述第一转移滑板和第二转移滑板能够彼此反向地在所述两个高度之间移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设备,其包括这种转移装置(34;1034;2034;3034)。
文档编号B61B13/06GK102227533SQ200980147453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9日
发明者A·舒尔巴, J-M·乌格宁 申请人:艾森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